浅谈中学生作文与生活

2014-08-14 04:42周珺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生活

周珺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08-02

生活是作文的惟一源泉,中学生的作文应真实独特地反映他们眼中的生活,从一定角度反映他们对世界的感悟——一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感悟。有了这份感悟,中学生的作文与生活都会增添一份亮丽,都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作文写得更精彩,在生活与作文之间架起一座永远畅通美丽的桥梁。

一、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为人为文的前提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为文先为人,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生活有热情,这是学习求知的基础,自然也是求知的内容之一——写作的前提。如果对相对好的学校、家庭生活保持热情还算容易,那么更重要的应是我们的学生在经历种种生活的磨难、挫折之后,也保持一种进取向上的积极态度。例如,北京的“宏志班”的中学生,被称为“中国穷孩子班”,他们就是这么一批虽处逆境,却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或天灾或人祸,生活已到绝境,但他们却以“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班”精神铸造自己的品格。他们以“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誓言激励自己。他们在逆境中不自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于是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大部分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这些学生的作文集《我们没有富爸爸富妈妈》,成为向全国中学生及家长的推荐读本。

二、观察与思考并重是提升作文档次的基石

观察生活是写作素材的准备,但不仅仅是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需要与思考相结合。许多人看到过苹果从树上落地,许多人却不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只有牛顿做到了,这就是思考的结果。要去伪存真,去芜存菁,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有意义的作文。

1.观察要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而“缺少发现”是由于观察粗糙造成的。有些学生最怕写作文,因为他们平时大多对周围的生活不够关注,以致脑中空荡,即使勉强交上的作文,也大多内容空洞,没有详实的材料,更说不上生动感人了。缺少生活的作品,就像断流的河床,无叶的乔本,枯涩、单调,没有生机;作品中融入了生活的内涵,则如旱地降甘霖,寒舍燃炭火,让人读后怦然心动,共鸣强烈。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大都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积累。只有观察细致入微,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朱泳燚的《看云识天气》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也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2.思考要深

观察、积累生活是作文的基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作文不是生活的简单相加,靠堆砌材料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融入自己的思考、感受,形成独到的认识,有感而发。唯有对生活的材料进行思考、感受,并不断反复,才能发现表象后的内蕴。思考的深浅也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的高低。如作文《尝试》,停留在“生理需要”这一层次上,写吃、喝、穿、戴,就不容易上档次,定位在“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层次上发挥特长之类的,就容易上档次。把主旨定位在较高层次上,就能使作文达到思想上的深度。

三、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

参与社会实践是感悟人生的根本途径。校园里的小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可以通过活生生的感性的社会生活得到印证、补充、深化和修改。现在的学生缺乏对社会了解,媒体信息杂乱,真伪难辨,帮助、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认清本来面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性格和聪明才智。我们都有共识:事实和生活本身的教育往往是最深刻和最有说服力的。我回忆了中学时期老师带领我们去参加义务劳动,回到课堂上命题作文的事:我们有的写劳动的艰辛,有的写劳动的意义,有的悟出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有的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挚爱的情感,有的品尝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这些对义务劳动的书写活动,为我们的想象和构思打开了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展示个性的广阔空间。老师的点评,同学之间文本的比较对照,把书本上学到的“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通过切身的体验和书写活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头脑中。这种“学——做——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最佳的甚至是超常的效果。

因此开设语文活动课,走出课堂小天地,参与社会实践,是写作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但实施时,应以本土化原则为主,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要为了走向社会而不顾实际需要与可能去组织种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本地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等,这些本土资源与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例如我的老家是江南水乡小镇,河流多,桥梁多。我在教学了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后,就组织学生就地取材,利用假日去观察家乡的桥,然后回来让学生写关于家乡的桥的文章,这样学生们写起来就有话可写。学生写了各种各样的桥,写出了家乡桥的特点,篇篇写得逼真。这样的写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自豪感,弘扬了家乡的桥文化。

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看看自然、社会。繁重的作业、考试压得他们两眼模糊,双脚麻木,应让他们到室外散散步,望望天空的白云,听听小鸟的鸣叫,然后他们会学得更快乐。

四、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

受诸多因素制约,中学生不能事事“躬行”,博览群书是间接体验生活的重要手段。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例,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强调自己与阅读材料对话,强调个性化阅读,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高中生应多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习文学名著,培养学生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积累人生经验。这对中学生会有启发和帮助。而文学作品教学的方法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把握作者情思,重在积累、感悟和熏陶,使学生体味到作品反映的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哲理美。而且,好文章、好作品要多读几遍,体味才会更深。毛泽东十三、四岁便开始读《诗经》《论语》《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后来看红楼梦更是经常翻阅,并且多次向别人推荐红楼梦要看多遍才有发言权,而一部《资治通鉴》更是看了十多遍。毛泽东善于打仗,也善于写作,这与他少年时开始一直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endprint

让我们与书为友,它把我们带入最优秀的人群之中,带到人间一切最伟大的思想家面前。我们聆听其话语,领会其成就,仿佛他们依然活在人间。我们与他们灵犀相通,悲喜与共,他们的人生体验变成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仿佛感觉到了,是在作者描绘的人生舞台上,与他们同台演出。

五、真情实感是作文灵魂的支柱

长期应试作文的模式早已造成学生说假造假的主动适应性。如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要求学生写心理承受力。当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感人效应”,瞎编自己受到挫折,或亲人去世,或父母离异,或家人下岗,或自己重病,甚至有的还编出自己失去双臂,用脚夹笔等。生活中的原汁原味早已遭到破坏,造假事、造假情的都已屡见不怪且乐此不疲。而这种背离生活的虚饰与矫情正是学生作文之大忌。当前中学生作文现状,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振臂疾呼:让真情回到作文中。

写作应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感悟。真实地再现生活,而不粉饰现实,包括社会的阴暗面;真诚地展示自己的情感本色,而不掩饰自己的心迹。文章不要“假大空”只要纯真和可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除心灵枷锁,冲破一些所谓的禁区,崇尚自由、自我的个性的张扬,崇尚清纯、真诚的情感的抒发。

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过去了,如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任何的情感,那么我们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把当天印象深刻的事记录下来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是“生活”,我们的内心活动也叫“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在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凡是习惯写日记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那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内心生活的写照。因此写出真情文章不妨从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开始,从观察生活、认识自我、赏识自我开始,从而引进作文的源头活水。

六、创新表达是作文成功的亮点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在“真”的基础上求“新”。

1.命题立意新

近年来,中考、高考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式呈上升趋势。标题新颖别致,立意深刻,这都是作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如以“班门弄斧”为题的作文,有人拟《弄斧就要到班门》,一改故事原有的感情色彩,从反面立意,阐述了要敢于挑战权威,自强、自信、不断进取的看法;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题目,可显得活泼风趣,又易把读者带入文章创设的情境。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读者自会大吃一惊,想不到考场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叙述的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歌词,全文可谓浑然一体。除了采用求异思维、借用歌词来命题立意外,还可运用修辞、用古典诗词、故设悬念等方法。

2.角度表达新

烈日下的沙漠,两个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说:“唉呀,太糟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另一个却高兴地说:“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的许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换个角度去生活,生命就会展现出另一种美,换个角度去表达,又何尝不能成为美文呢?如教《项链》一文时,我把玛蒂尔德和简爱作比较,通过全班热烈讨论,然后作文,不少学生写出了玛蒂尔德也有可爱的一面,如坚强、诚信等,却极少有人谈及那个相貌平平、品德高尚的简爱。这次作文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的思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敢于创造,哪怕是改变颜色,改变表达方式,都可能获得成功。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老马识途者戒》《实话实说能行吗》《学做事后诸葛亮》等作文题,让学生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作文生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