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问题研究

2014-08-14 20:17贾锡萍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

贾锡萍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强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作为党建领域中伴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个新事物,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从工作伊始就站在时代的高度,建立适应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崭新的基层党组织并在其中开展党建工作。这就要求在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见实效,做到规律化、系统化、模式化、开放化;从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层面入手;突出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在党内法规中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把握科学的工作原则;科学定位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加强理论研究,并用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体系。

[关键词]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4)04-0003-04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如何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党建工作,鼓励、扶持和引导我国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就成为党建领域中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强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1]。那么,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何建设好社会组织党组织?作为党建领域中伴随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一个新事物,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从工作伊始就站在时代的高度,建立适应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意识的崭新的基层党组织并在其中开展党建工作,这就要求在切实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要做到规律化、系统化、模式化、开放化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是指在理论与实践的两个维度下,遵循社会组织自身发展规律和党组织建设相关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巩固党在社会组织领域中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做到规律化、系统化、模式化、开放化。

(一)规律化。规律化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核心。所谓规律化,就是要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致力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具体来说,要尊重和遵循社会组织发展实际和运行规律,探索、遵循和运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律、社会组织党组织运行规律、社会组织党务干部和党员成长规律等。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虽然有了积极进展,但成效还不够显著,一些工作甚至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就是因为在工作中没有把握规律,没有洞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逻辑,这是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在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相关规律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系统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面思考、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系统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一哄而起,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因此,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需要妥善处理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地进行。需要在理论、载体、体制、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既要防止简单化、片面化,又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三)模式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亟待引导和规范。由于社会领域和党建领域的复杂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直在艰难地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做法和经验。这种探索难能可贵。但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工作模式,加强工作的导向性,也很有必要。因此,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践经验为依据,适应和运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关规律,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具有典范意义的党建工作模式,对全国各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引导和规范。

(四)开放化。面对开放的社会,政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性。作为党的建设新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从一开始就要顺应时代要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上要充分向会员或职工开放,做到公开和透明,而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会员或职工能够通过党组织的开放形象来了解党建工作,党组织也能够通过开放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群众中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要从理论、制度、方法三个层面入手

(一)科学理论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行动指南。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危险的、短视的,也是短命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破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题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如何,归根到底要看它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谐稳定的成效如何。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搞得怎么样,还要看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拥护度。

(二)科学制度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动力保障。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要构筑坚实的制度和体制的保障和支撑,这是落实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基础性工程。要围绕破解“组织建设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进行制度设计,以制度创新的形式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巩固下来、坚持下去,形成科学完备、执行顺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在体制问题上,目前,党政齐抓共管为主要特征,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但是,愈是看似党政齐抓共管的治理模式,愈有可能导致我们所诟病的“多头管理”,最终的结局就是“九龙治水水不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厘清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特别要切实赋予社会组织党工委具体牵头负责所需的权利和责任。

(三)科学方法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需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一是重视党员个体作用的发挥,实行“嵌入式服务”。党员个体“嵌入式服务”方式在西方国家政党多有尝试,法国社会党要求党员至少加入一个非政府组织。党务工作者、党员嵌入或加入社会组织,通过党员个体先锋模范作用来影响群体,开展党的工作,增强党的吸引力;通过与群众形成平等、协商、合作的互动关系,增强党员与群众的接触,便于党组织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的困难,赢得群众的信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按照“业余、小型、分散、务实”的原则,探索党组织建设和互联网技术二者“融合共生”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将“支部建在网上”,实现“虚拟支部”实体化管理,“实体支部”网络化办公。

三、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要突出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一)在党内法规中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中具有最高党法效力和最高权威地位,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鲜明而突出的价值确认,能够从党内根本法规和最高权威的层次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从而规范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践行为。党章还是制定党内各项法规和制度的根本依据。只有在党章中正式确立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才能为确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的制度创新提供基本的指南[2]

(二)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要转化为自觉行动,需要树立三个科学理念。一是重建立、强建设、强规范。在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特别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社会党组织的行为。二是管理就是服务。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决定了以行政命令和发号施令为主的管理型党组织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组织的新要求、新期待。党组织要改变“服务就是管理”的落后观念,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全新服务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协调、沟通,要建立提供服务需求的服务型党组织,做到工作内容为社会组织所需,工作方式为会员所接受。通过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形象,从而实现寓服务于管理之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三是党员主体本位。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决定了没有党员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以党员为本位,使党员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把握科学的工作原则。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应遵循积极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的原则。亨廷顿指出,发展中国家那些在实际上已经达到或者可以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保证党对社会领域的领导,党的组织必须进入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必须覆盖社会组织,党的影响必须渗入社会组织。但是,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想有成效,就要形成执政党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和公民素质越来越高、社会自组织能力越来越强的现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换言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二者需要良性互动。过去,我们经常把党组织比喻为内燃机车,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但是都靠车头带,火车也跑不快。因此,我们发明了动车组,车头和每节车厢都是动车组,共产党作为车头是动车组,每个社会组织也是动车组,都有自动力机制,同时二者良性互动,唯有如此,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才能够调动起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充满活力。在中国,社会组织对于构建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搞好了会产生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正效应,反之就会成为政府与社会矛盾冲突的集结点。因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作为主要应该表现在,既使社会组织的特征与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结合,又能够保持社会组织的独立性,激发社会组织的内部活力,使之在完善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走向我们党的对立面。

(四)科学定位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目前,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清,影响着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力度和作用的充分发挥。科学定位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需要依据三个要求:党的领导地位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和发展建设规律的要求。依据以上要求,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治引导和监督保障功能。社会组织党组织首先是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社会组织在日常活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和突发事件中不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自律水平和社会信誉度;支持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按照社会组织章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密切联系、团结凝聚会员或职工,支持社会组织民主管理。二是利益表达和协调功能。要积极、主动地将社会组织中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有效地传达到上级党组织,切实统筹兼顾各方合法权益。三是服务功能。要为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服务;维护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党员正当权益;为社会组织职工群众、党员服务。

(五)加强理论研究,并用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具体工作。社会组织在中国发展较晚,其党建实践工作落后于组织业务的发展,其党建理论研究又落后于党建实践工作。因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理论薄弱问题。一方面,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来加以探索和解决,没有系统的、具体的理论指导,因此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政策和措施不配套,导致工作成果难以巩固。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导致在工作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随意性、试错性、盲目性和片面性。鉴于此,当前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亟待加强理论建设,要使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理论不断走向科学化,并对党建工作实践产生富有系统性、前瞻性、可行性和示范性的指导作用。

作为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要有正确的研究视角。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建研究和社会组织研究的交叉领域,研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把握两个角度:一是从党建的角度,思考如何在社会组织中做好党建工作;二是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思考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党建的关系问题。不能仅从党建的视角来研究和看待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该从党建和社会组织两个视角来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目前特别需要着重从社会组织的角度回答好“为什么要在社会组织中搞党建,如何在社会组织中搞党建”的问题。此外,与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不同,社会组织具有类型繁多、规模不一、领域分布广、社会联系多、非营利性等基本特点;与传统基层党建领域相比较,在党组织的地位、组织功能定位、党组织的设置、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方式、对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指导方式、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党建经费来源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都呈现出不同之处。我们研究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研究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都需要依据社会组织自身特点,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独有特点。

(六)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体系。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体系既是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点内容,又是当前和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体系要从目标、程序、评估、保障等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第一,落实目标分为核心目标和具体目标。核心目标就是要为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而奋斗。具体目标包括组建、建设、活动、作用发挥等量化指标。第二,落实程序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形成闭合循环。抓好计划,即决定做哪些工作;抓好执行,注重提升工作执行力;抓好检查,随时对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实现有效控制;抓好改进,通过对管理对象的调控,切实解决问题。第三,落实结果评估。评估主体的设置要根据广泛性与代表性、知情度与关联度相结合的原则,以及获得党建工作相关信息的渠道,分为三类主体:(1)组织评价责任主体,主要由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上级部门组成,包括相关党委、组织部门、社会组织党工委等。(2)内部参与评价主体,主要由社会组织负责人、会员或职工组成。(3)外部参与评价主体,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等。要规定评估结果的运用,并落到实处。第四,落实保障措施。一方面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重视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使用,确保场所、设备等必要设施的投入,注重舆论阵地和信息化建设,为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石国亮,廖 鸿.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难题与对策——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的深入分析[J].长白学刊,2012,(3).

猜你喜欢
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实现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加强纪检工作科学化的探讨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