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2014-08-12 10:44熊雁胡东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熊雁 胡东山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21-02

小学教育工作如同培植苗木,它关系到儿童终身的事业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小学教师宛如教育园圃的园丁,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扶助幼苗茁壮成长。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也寄托在小学教师身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及其更高的教育要求把小学教师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当今的小学教师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教书匠”,而是担当着为社会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创新人才的多重社会角色。

一、学习的启蒙者、促进者

小学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开端。在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指导方案,并根据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原则引导儿童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要不断地提出问题来引起儿童探究的兴趣,利用变式和操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儿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也要为儿童的探究学习提供支架,在学习的初期,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提示和儿童之间的启发帮助等手段让儿童从中获取知识;而在往后的学习中,这种学习方式应逐渐让步于儿童自己独立的探索学习,以逐步掌握学习技能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二、积极情感的熏陶者、塑造者

教师不仅应该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和思想情操的陶冶。小学阶段是儿童情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学习与交往的扩大、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情感的丰富性、稳定性和可控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强。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也进一步发展起来。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教师热情鼓励的时候,儿童更富有创造性。儿童积极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教师情感的影响和熏陶,教师是儿童情感的熏陶者和塑造者。

三、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辅导者

教师要维护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注意优化自己的言谈举止,避免对小学儿童心理的不良刺激。教师在小学儿童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使小学儿童感到精神振奋,从而燃起自信之火,带来愉悦心情。同样,如果一个教师对儿童冷漠无情,或是一味地指责、挖苦,那就会使儿童情绪消沉,自信之火熄灭。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小学儿童心灵造成这样或那样、有意或无意的不同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因此,教师要自觉地从维护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高度,审慎思考和对待师生交往中的一切问题,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尊重和关爱小学儿童,不断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和勇气,不断去除蒙留在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阴影和障碍,促使其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努力躬行实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信条,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小学儿童,不断优化教育环境,排除各种不良刺激,以维护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引导工作。小学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和尚未定型的时期,具有可塑性、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易逆反、易受暗示、易激动等特点。由于受知识、阅历、经验教训、实践锻炼的局限,小学儿童的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承受和自我控制等心理能力还不够强,较普遍地存在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智力开发、个性完善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才能使其按照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展有偏差的儿童,更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才能及时纠正错误,早日恢复心理健康,产生适应行为,以便更好地发展。

四、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引导者

小学儿童学习和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行为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是主要的。它既是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社会托付给学校和小学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小学教师严格按照“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这也是毫无疑义的。小学儿童对教师有很高的认同率,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服从远甚于其父母。他们视自己崇拜的教师为楷模,有意无意地模仿其行为。这些都为小学教师对儿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示范和引导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对小学儿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示范和引导,首先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让儿童在明理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和实践道德规范。其次要促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儿童的行为。再次,要加强训练指导。教师要遵循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选择适合小学儿童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育内容,采取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训练。儿童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主体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模子里锻造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通过具体指导,训练强化,使其掌握行为技能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引导者,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儿童质疑、探究、发现和总结,使儿童从感悟中提高认识、掌握道德规范和提高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同时,教师要注意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使教育方式更符合小学儿童的实际,便于儿童接受,引导儿童主动地学习。再者,教师还应该引导儿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责任编辑 李 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