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启发培养初中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014-08-12 10:35杨爱军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月琴盒装月饼

杨爱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2-02

在初中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从不把唯一、固定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孩子用不同方法独立解决或合作解决同一问题。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道应用题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

原题: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里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一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制作一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我首先由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再指导学生阅读原题理解题意,并用双色笔勾画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经历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一边巡视一边个别指导。

还不到5分钟,思维敏捷的吕鹏飞第一个骄傲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做完了。”我用手示意他坐下,不要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轻轻地来到他身边,果然他用算术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他先求一盒里大月饼和小月饼共有多少千克重量?再求4500千克面粉可以做几盒月饼?4500€?.18=25000(盒),最后求大月饼和小月饼各有多少千克重量?大月饼:。

我摸了摸他的头,鼓励他“你真聪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表现突出,再试试用方程能不能解决?

话音刚落,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老师,我是用方程做的。”我微笑着问大家:“这道题已经做完的举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我随意把第一排王译浩的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展示:

解:设最多生产x盒装月饼,根据题意,得

“老师,我的解法比王译浩的更清晰。”一向细心谨慎的王凯艺慢条斯理地说。我示意他上讲台来展示,她把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几行娟秀清丽的笔迹映入学生的眼帘。解:设生产x盒装月饼,则大月饼有2x块,小月饼有4x块,根据题意,得

“很好,这两位同学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同意他们两人的解法吗?”在同学们欣然点头同意后,我又引导启发:“除了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呢?”

同学们疑惑地看着我,期盼着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地启发:“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给大家10分钟时间自己解决。”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在草稿纸上演算着,有的皱着眉头……1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看着同学们无助的表情,我趁机鼓励:“请同学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尝试小组合作解决!”同学们马上投入组内,七嘴八舌地积极讨论起来,我也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感受“挫折”。

又一个10分钟过去了,二组和六组的学生代表分别来到黑板上板书他们的解题方法的过程,其余学生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边看黑板边思考……

二组的做法:

解:设生产x块大月饼,则生产2x块小月饼,根据题意,得

六组的做法:

解:设作大月饼用xkg面粉,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根据题意,得=,解得x=2500,小月饼则用4500-2500=2000(kg)。

二组和六组的展示者手执教棍,自信大方、耐心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讲台下的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爆发出阵阵鼓励、兴奋的掌声。我自豪地说:“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未来的华罗庚、陈景润就是你们!”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兴奋的学习氛围时,“老师,我还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做法。”平时文静、内秀的韩月琴,稳操胜券地补充说,我和全班学生的目光“刷”地聚焦到她身上,只见她不慌不忙,轻手轻脚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上,神气地捏起一根粉笔,像变魔术似的,潇洒地仅仅板书了两行。

接着,她准确清晰地讲解,我先求每盒里大月饼重量和小月饼重量之比:即:(2€?.05):(4€?.02)=5:4,再求总重量4500千克面粉大月饼和小月饼各用面粉重量:4500€?2500(kg),4500€?2000(kg)。请问:“同学们,还有补充、提问、质疑吗?”

同学们耐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声喊起来:“好!你太奇葩了!这种方法最简便,韩月琴,太棒了,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及时评价:“二组、六组每组各加10分!吕鹏飞、韩月琴等个人展示各加10分,其他组及组员请继续努力!”我一边和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一边引导学生归纳这道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亲身经历并探索运用算术和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了一题多解的成功和喜悦,既发挥了个人的潜能,又发扬了集体的智慧。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2-02

在初中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从不把唯一、固定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孩子用不同方法独立解决或合作解决同一问题。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道应用题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

原题: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里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一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制作一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我首先由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再指导学生阅读原题理解题意,并用双色笔勾画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经历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一边巡视一边个别指导。

还不到5分钟,思维敏捷的吕鹏飞第一个骄傲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做完了。”我用手示意他坐下,不要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轻轻地来到他身边,果然他用算术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他先求一盒里大月饼和小月饼共有多少千克重量?再求4500千克面粉可以做几盒月饼?4500€?.18=25000(盒),最后求大月饼和小月饼各有多少千克重量?大月饼:。

我摸了摸他的头,鼓励他“你真聪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表现突出,再试试用方程能不能解决?

话音刚落,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老师,我是用方程做的。”我微笑着问大家:“这道题已经做完的举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我随意把第一排王译浩的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展示:

解:设最多生产x盒装月饼,根据题意,得

“老师,我的解法比王译浩的更清晰。”一向细心谨慎的王凯艺慢条斯理地说。我示意他上讲台来展示,她把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几行娟秀清丽的笔迹映入学生的眼帘。解:设生产x盒装月饼,则大月饼有2x块,小月饼有4x块,根据题意,得

“很好,这两位同学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同意他们两人的解法吗?”在同学们欣然点头同意后,我又引导启发:“除了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呢?”

同学们疑惑地看着我,期盼着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地启发:“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给大家10分钟时间自己解决。”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在草稿纸上演算着,有的皱着眉头……1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看着同学们无助的表情,我趁机鼓励:“请同学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尝试小组合作解决!”同学们马上投入组内,七嘴八舌地积极讨论起来,我也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感受“挫折”。

又一个10分钟过去了,二组和六组的学生代表分别来到黑板上板书他们的解题方法的过程,其余学生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边看黑板边思考……

二组的做法:

解:设生产x块大月饼,则生产2x块小月饼,根据题意,得

六组的做法:

解:设作大月饼用xkg面粉,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根据题意,得=,解得x=2500,小月饼则用4500-2500=2000(kg)。

二组和六组的展示者手执教棍,自信大方、耐心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讲台下的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爆发出阵阵鼓励、兴奋的掌声。我自豪地说:“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未来的华罗庚、陈景润就是你们!”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兴奋的学习氛围时,“老师,我还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做法。”平时文静、内秀的韩月琴,稳操胜券地补充说,我和全班学生的目光“刷”地聚焦到她身上,只见她不慌不忙,轻手轻脚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上,神气地捏起一根粉笔,像变魔术似的,潇洒地仅仅板书了两行。

接着,她准确清晰地讲解,我先求每盒里大月饼重量和小月饼重量之比:即:(2€?.05):(4€?.02)=5:4,再求总重量4500千克面粉大月饼和小月饼各用面粉重量:4500€?2500(kg),4500€?2000(kg)。请问:“同学们,还有补充、提问、质疑吗?”

同学们耐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声喊起来:“好!你太奇葩了!这种方法最简便,韩月琴,太棒了,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及时评价:“二组、六组每组各加10分!吕鹏飞、韩月琴等个人展示各加10分,其他组及组员请继续努力!”我一边和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一边引导学生归纳这道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亲身经历并探索运用算术和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了一题多解的成功和喜悦,既发挥了个人的潜能,又发扬了集体的智慧。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92-02

在初中教学中,我始终贯彻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从不把唯一、固定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孩子用不同方法独立解决或合作解决同一问题。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一道应用题时,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

原题: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里装2块大月饼和4块小月饼,制作一块大月饼要用0.05kg面粉,制作一块小月饼要用0.02kg面粉。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月饼应各用多少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我首先由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再指导学生阅读原题理解题意,并用双色笔勾画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经历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我一边巡视一边个别指导。

还不到5分钟,思维敏捷的吕鹏飞第一个骄傲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做完了。”我用手示意他坐下,不要打断其他同学的思路,轻轻地来到他身边,果然他用算术方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他先求一盒里大月饼和小月饼共有多少千克重量?再求4500千克面粉可以做几盒月饼?4500€?.18=25000(盒),最后求大月饼和小月饼各有多少千克重量?大月饼:。

我摸了摸他的头,鼓励他“你真聪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表现突出,再试试用方程能不能解决?

话音刚落,好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老师,我是用方程做的。”我微笑着问大家:“这道题已经做完的举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我随意把第一排王译浩的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展示:

解:设最多生产x盒装月饼,根据题意,得

“老师,我的解法比王译浩的更清晰。”一向细心谨慎的王凯艺慢条斯理地说。我示意他上讲台来展示,她把作业本放在投影仪下,几行娟秀清丽的笔迹映入学生的眼帘。解:设生产x盒装月饼,则大月饼有2x块,小月饼有4x块,根据题意,得

“很好,这两位同学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们同意他们两人的解法吗?”在同学们欣然点头同意后,我又引导启发:“除了前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呢?”

同学们疑惑地看着我,期盼着正确答案,我因势利导地启发:“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给大家10分钟时间自己解决。”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在草稿纸上演算着,有的皱着眉头……1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了,看着同学们无助的表情,我趁机鼓励:“请同学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尝试小组合作解决!”同学们马上投入组内,七嘴八舌地积极讨论起来,我也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感受“挫折”。

又一个10分钟过去了,二组和六组的学生代表分别来到黑板上板书他们的解题方法的过程,其余学生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边看黑板边思考……

二组的做法:

解:设生产x块大月饼,则生产2x块小月饼,根据题意,得

六组的做法:

解:设作大月饼用xkg面粉,小月饼用(4500-x)kg面粉,根据题意,得=,解得x=2500,小月饼则用4500-2500=2000(kg)。

二组和六组的展示者手执教棍,自信大方、耐心地讲解他们的解题思路;讲台下的学生们不由自主地爆发出阵阵鼓励、兴奋的掌声。我自豪地说:“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未来的华罗庚、陈景润就是你们!”正当大家沉浸在欢乐兴奋的学习氛围时,“老师,我还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做法。”平时文静、内秀的韩月琴,稳操胜券地补充说,我和全班学生的目光“刷”地聚焦到她身上,只见她不慌不忙,轻手轻脚地离开座位,来到讲台上,神气地捏起一根粉笔,像变魔术似的,潇洒地仅仅板书了两行。

接着,她准确清晰地讲解,我先求每盒里大月饼重量和小月饼重量之比:即:(2€?.05):(4€?.02)=5:4,再求总重量4500千克面粉大月饼和小月饼各用面粉重量:4500€?2500(kg),4500€?2000(kg)。请问:“同学们,还有补充、提问、质疑吗?”

同学们耐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声喊起来:“好!你太奇葩了!这种方法最简便,韩月琴,太棒了,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及时评价:“二组、六组每组各加10分!吕鹏飞、韩月琴等个人展示各加10分,其他组及组员请继续努力!”我一边和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一边引导学生归纳这道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亲身经历并探索运用算术和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了一题多解的成功和喜悦,既发挥了个人的潜能,又发扬了集体的智慧。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月琴盒装月饼
悦己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论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
茶叶罐盒装
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价格(2018年12月26日)
一起来做月饼吧!
韩“盒装拉面”热销俄罗斯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