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龙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月琴起源于2000年前,据考证,起源于阮。早在汉朝时期,我国汉族先辈创造发明了阮,但是,在那个时期这些弹拨乐器统称为秦琵琶,在丝绸之路的推动下,向西域传播与发展。正因如此,在我国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都可以见到月琴的造型。月琴发展到晋代,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并发展到唐代开始有月琴的名称。但是,长期以来,月琴都是以可有可无的状态出现,即在演奏中扮演辅助角色,直到清代中后期,月琴开始广泛流传于我国各族民间,并在清代中后期,中国戏曲的高峰时期,月琴开始承担起花部诸剧种伴奏的使命,尤其是京剧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月琴在演奏艺术中的地位。为了月琴发展和推动演奏艺术的发展,应对月琴的发展和演奏技法进行深层次探究。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月琴的发展,进一步探讨月琴的演奏技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月琴起源于阮,最早追溯到西汉时期,后在晋代时期开始广泛流行于民间,并发展成为民间比较受欢迎的一种乐器。月琴发展到唐代,从阮当中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为演奏艺术中的独立乐器,这也为后期月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月琴的发展,到清朝时期,月琴的杆缩短为琴颈,直到如今月琴才演变为现在的形状。
月琴的分布较为广泛,在我国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都可以见到月琴的身影,尤其是少数民族,对月琴更是持有一种不同的态度,如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在彝族地区,月琴作为民间歌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苗族地区,月琴广泛应用在歌曲伴奏中,但往往是与芦笙等乐器进行合奏。[1]汉族地区广泛使用月琴,时代并不久远,主要是近代开始使用,广泛应用于歌曲的独奏和合奏,并在演奏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发展成为戏曲、歌舞、说唱等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2]
月琴的分类方式众多,基于地域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彝族月琴、苗族月琴等;基于用途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民乐月琴、京剧月琴等。以民乐月琴为例,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主要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多次改革发展至今,月琴改为三弦二十四品,采用十二平均律。正因这种改变,月琴音域也随之扩大,并可以结合演奏要求进行自由转调。[3]另外,在演奏技巧上,月琴更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吸纳了各类弹拨乐器的优点,并在琴弦上进行了改变,集中体现在琴弦数量由三根增加为四根,使得月琴音域更加宽广,演奏表现力更加强,演奏效果因此更佳。[4]
基于现代月琴的形状角度而言,月琴的主要构造主要由琴头、琴弦、面板、琴框等多个部分构成。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一是琴头。其位置处于月琴的最上部,所制作的材料主要以硬木为主,并呈现出“如意”“龙凤”等形状,具有不同的寓意。当然,除了硬木制作之外,还广泛使用牛骨进行雕刻制作成各种花卉作为装饰,用于美化月琴。[5]二是琴轴。该部分的结构主要用于琴弦音准的调准,决定了该部分的结构是活动的,可以拧转,实现调节琴弦音准的目的,多用硬木和牛角制作而成。三是琴颈。又可称为琴脖,主要用途在于连接琴头与秦腔。四是山口。其位置处于琴颈的上端,往往有多个弦槽,以当今的月琴为例,弦槽数量多为三个或四个,在每个弦槽内固定四根琴弦。五是品。作为弹拨乐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月琴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其与音高密切相关,所用材料主要以竹和木为主,在实际构成中往往以加工为条件,并过黏结方式黏在琴颈和面板上。六是琴框。又可称为侧板,往往是利用不同规格的红木、花梨木胶成一个圆形的框。七是面板和背板。所用材料主要以桐木为主,在制作完成之后,在琴框正反面嵌入,与琴框形成扁圆形的共鸣箱,合成琴腔。八是缚手。所用制作材料主要以红木或者竹子为主,以黏结方式将其黏在面板下端中间的位置,上面有四个弦孔,作用是拴住琴弦。九是琴弦。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个品种,如丝弦、钢弦等,并严格按照细到粗的制作原则,共设置四根。
京剧在艺术中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既继承了传统的浓郁风格,又在传统基础上取得了创新发展成就。尤其是京剧“样板戏”注入了更多的音乐因素,使得其具有浓浓的现代感。一直以来,传统的京剧没有专业的创新人员,京剧的唱腔和配乐,往往是富有实践经验的琴师、鼓师等进行合理设计。为了让京剧中的人物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在京剧的表现中主要是借鉴歌剧音乐创作中的正反主角方式进行设计,并将这些人物的唱腔和配乐贯穿于整个京剧中,使得人们对此产生了较深的印象。同时,京剧的这种创新发展为月琴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如京剧“样板戏”中大量的幕前曲、主调音乐等,都是由月琴独奏或者主奏来完成。正因如此,京剧的发展促进了月琴的发展。
月琴作为现代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如同其他乐器一般,要在演奏中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则应准确把握月琴的演奏技法。通常来说,月琴在合奏或者独奏中的演奏技法,主要以固定音高定弦法为主,从四弦到一弦的空弦定音为:g,d1,g1,d2。月琴的演奏技法具体包括演奏姿势、左右手演奏。[6]具体如下:
在月琴演奏过程中,演奏姿势对演奏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月琴演奏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演奏姿势。通常,月琴的演奏姿势包括坐姿、右手持拨、左手持琴三个部分。(1)坐姿。演奏者要在座椅前端,保证上身垂直状态,并要求双肩处于放松平衡状态。右腿放在左腿上,并将月琴侧板的一端放置在右腿上,琴头则向左侧适当倾斜。通常来说,琴头的倾斜角度控制在45度,月琴的另一端则放在演奏者的右肩膀上。大臂自然垂下,小臂以弯曲状态放在缚手底部的琴腔边。[7]另外,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奏效果,通常要在右腿、右肩和右臂三个点放置琴腔。需强调的是,整个过程中,为了让月琴琴腔充分振动,建议应将共鸣箱与演奏者腹部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8](2)右手持拨方法。演奏者应将食指适当弯曲,并保持这个状态不变,同时,大拇指呈现自然伸直状态。在演奏过程中,要求演奏者用大拇指指端与食指的指肚侧面轻捏拨片,所用力度不得滑落琴弦,其余三指自然弯曲[9]。(3)左手持琴方法。演奏者应将大拇指拖住琴颈,并将其余四指以弧形状态自然轻松地悬空放置,掌心呈空心[10]。
右手演奏主要以弹、挑等多种符号组成,具体如下:一是弹。主要是演奏者运用拇指拨动琴片向下弹弦。二是挑。与弹拨动琴弦的方向相反,其主要是演奏者运用拇指向上挑弦。三是扫。往往是按照下到上的原则,演奏者运用一定的力度弹四根弦,如出一声。四是拂。与扫相对应,主要是按照上到下的原则,运用一定的力度弹四根弦,如出一声。五是轮。演奏者快速运用拇指进行连续性的弹跳。在实际的月琴演奏中,右手演奏除了上述演奏技法之外,还包括小轮、长轮、双轮、扫轮、划音、琶音等。
月琴左手演奏技法包括吟弦、推拉弦、滑音、打音、泛音等。以下是笔者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结果进行重点说明的几个演奏法。一是吟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往往是运用手指按音后左右揉弦,旨在产生音波的效果。二是推拉弦。演奏者应在左手按弦之后,及时运用手指向内外两个不同的方向推拉弦。三是滑音。顾名思义,指的是从一个音滑向另一个音。在此滑动过程中,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下的。四是打音。左手演奏时,右手往往是保持不动状态,演奏者用左手用力打击琴弦,促使其发出一定的音响。五是泛音。演奏者应将左手放置在品位上,并做出虚按的姿势,右手弹弦。
众所周知,月琴发展至今,在音域上不断拓宽,使得月琴的音色非常亮丽,进而使得月琴在各类演奏场合中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为了保证月琴在独奏或者合奏中的演奏效果,往往对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演奏水准要求。如轮奏连贯性强,弹跳要清晰。这一系列高标准的演奏要求,要求演奏者在长期的训练中不厌其烦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使得自身的月琴演奏功底更加扎实,才能在演奏中熟练运用各类演奏技法,为观众演绎高质量的月琴音乐作品。
月琴发展至今,已经在艺术演奏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如何真正意义上推动月琴音乐的发展,要求演奏者通过长期、反复训练掌握扎实的演奏技法等基本功之外,还要集中多方面的力量,落实相关举措,才能推动月琴音乐的发展,进而使得月琴在演奏艺术体系中得以代代相传。关于月琴音乐的发展良策,笔者在查阅大量与之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要想真正意义上促进月琴音乐的发展,应着重做好如下几点工作,具体如下:
当今社会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媒体层出不穷,并对现代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的其他领域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对于月琴音乐的发展来说,也要高度重视现代媒体作用的发挥。通常来说,在月琴音乐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意识到现代传播媒体的优势,利用网络传播月琴音乐文化,使得大众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接触到月琴音乐文化,一方面,可以激发大众对月琴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得全国民众甚至是全世界的民众更加认可月琴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在现代媒体的支撑下,不断增强月琴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广大学生和观众学习月琴文化,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月琴音乐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形势下,月琴逐渐发展成为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并在现代独奏或者伴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月琴演奏者的社会地位未能与月琴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众学习月琴文化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发展月琴音乐,应不断提高月琴演奏者的社会地位,积极为月琴演奏者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演奏机会。但是,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月琴演奏者的生存环境及表演现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应在庆典活动中,鼓励月琴演奏者上台表演,或者是以大型庆典活动为切入点,为月琴演奏举行专题表演活动,如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月琴大赛,使得各地人们对月琴具有一个新的认识,也可以让月琴演奏者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月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月琴音乐作为民间音乐,在现代音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月琴音乐文化,必须让新生代的年轻人对月琴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在实践操作中,为了让年轻人更加高效地了解月琴音乐文化,教育途径是最有效、最便捷的一条途径。基于此,各地区应将月琴音乐引进各层次的课堂教育中。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宣传和讲解月琴音乐文化,各地区的教育机构应结合学校的教育需求,聘请一些擅长月琴演奏和通晓民族知识的音乐教师,才能更好地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月琴音乐文化,这对于推动月琴音乐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另外,教育部门也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发展月琴音乐文化的责任,在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月琴音乐文化的兴趣。如在音乐特长生考核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民族音乐声的加分力度,这样一来,人们会在思想上重视起月琴音乐文化的学习,从而有利于促进月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月琴演奏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过程性。但是,在未来发展中,月琴演奏者如何演奏出高质量的作品,要求月琴演奏者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向先辈们吸取养分,并加强训练,不断夯实月琴基本功。同时,积极融入一些现代艺术元素,才能创造出具有传统风格,并具有当代艺术价值的演奏艺术作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当下月琴发展已经在整个演奏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中,月琴都是一件重要的伴奏乐器。因此,在现代月琴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政府及群众应在思想和具体工作中提高对月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视度,并在实践中重视现代媒体作用的发挥、不断提高月琴演奏者的地位和加强月琴音乐文化教育等,才能推动月琴音乐文化代代相传,永不停歇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