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033-02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富有情感、极具个性的基础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的特点,其功能发挥的好与否,必将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语文教育也在努力通过变革来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小学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应当全面、深刻、清晰地认识小学语文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以更有效的方法和更准确的判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对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以期适应现代教学要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一、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特点
1.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应当具有全面性,它不但能在生活中表现出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表现为口语交际能力、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语文教学对象具有全体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不是为个别学生设计的,而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基本品质。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使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实现。
二、重视认知的基石作用
认知作用,即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可以为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这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他在《我怎样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
三、在写作教学中也要重视情感体验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写出真情实感,教师们应该为学生的作文课不断创造情境,或者将作文课延伸到课堂外,如校外风景区,或者组织爬山、郊游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整个作文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与激情,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创作水平。如若教师们还沉浸在以前的旧方案上,不去利用良好的环境为学生们创建真实的作文气氛,来鼓动与激发学生们作文的兴趣,是难以唤醒他们写作上的激情,更加难以展开他们智慧的翅膀。所以,教师们不能对学生们的作文千篇一律地老套点评,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以及不同语言的评价。教师们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辅导。
四、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人文性,而这些人文性因素则能纠正物质世界的偏差,使人文性与科学性相互补充,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石垫路的准备教育。因此,我们更应把基础教育搞好,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正是这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正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世纪。在这个新时代的教学空间里,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对此,新的教育语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认知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任务,也是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好体现。
五、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育相结合,需做到两点:首先,在课前推荐读物,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前读有关书籍使他们对名人、伟人有个初步的了解,并提供机会,在课内进行交流介绍,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其次,在课后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学之法及时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训练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们具备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风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长期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增强语感,学生读得通顺与流畅的同时,从中就会提高组词与造句的能力,久而久之,就可增加朗读的兴趣。而且,学生朗读的篇章,都是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名家名篇,这为他们学习各种语言的文体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语文课堂定能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