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乐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表现音乐
音乐不同于语言、绘画、舞蹈,音乐的音响没有语义,又不具有直观性。但在音乐欣赏的作品中,较多的作品可以用故事来表现,引入故事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掌握知识、把握情感。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故事的基础上欣赏音乐。如歌曲《龟兔赛跑》的欣赏,在欣赏音乐前设置情境讲述故事的大概,然后再播放歌曲,让学生思考兔子和乌龟的特点,分辨乐器的音色并根据两个小动物的特征搭配出恰当的乐器。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表演歌曲中的场景,戴上头饰随着音乐表演小兔子和小乌龟行走的样子。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把故事带到歌曲中,再加上耳朵聆听和动作表演,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情感。
二、图片和录音再现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门主观感觉的艺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没有美术中那明显的色彩与明暗,没有舞蹈艺术中那明显的塑形与生活化的肢体语言,也没有建筑艺术中那明显的结构与造型;音乐艺术有的是转瞬即逝的音响、迷糊不清的感觉,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足,在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上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播放图片、录音、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感受音乐。如苏教版三年第五单元的歌曲,这个单元的歌曲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歌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的歌曲,感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歌曲有傣族的《金孔雀轻轻跳》、苗族的《铃铛舞》,还有侗族的《侗家娃娃幸福多》……这三首歌曲是三个不同民族的歌曲,学生在学习时会不容易区分,因此,在学习歌曲前,教师可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一些资料让学生对所学歌曲以及那个民族先进行一些了解,比如对傣族民族服装的了解、节日的了解、歌曲舞蹈风格的了解等,带学生走进傣族,看他们美丽的风景,观赏他们优美的舞蹈,参加他们欢乐的节日,最后一起来学唱傣族的歌曲。学生由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来感受音乐,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更能深入体会到歌曲要表达的情感。
三、通过介绍作者,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是感性的艺术。每位作者创作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有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色彩,有的作品是创作者的人生写照,有的作品在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创作者赋予了每一首作品以灵魂和生命,表达着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介绍作者还是有必要的,只是介绍时需要把握一个度,介绍作者并不是认识作者这个人,而是我们要知道他和这个作品的关系,或者说作品中作者是想要表达什么,应有针对性地介绍作者的生活道路、创作成就、艺术风格等,为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用作者的生平事迹渲染气氛,营造一种氛围,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中,走入到作者的心中,再走到音乐作品中,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需要学生投入地演唱、静心地聆听,用心感受,积极体验音乐中的不同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就让我们用这样的精神,用这样的情感,去催开每一朵音乐之花吧!
(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