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兰+黄嘉珊+薛振东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适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大好时机,应确立新的发展理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地方经济;老工业基地
党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要求高职教育加快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都经历了注重发展职业教育的阶段,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大幅度增加,对就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也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在当今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94个设立了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例如德国,他们的工程师70%以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
我国加入WTO后高职教育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后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给高职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激活教育市场的同时,对人才需求及后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国际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加入WTO后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国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新的变革。职业教育必将进一步改革,真正把创新和办出特色、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
(2)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高中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国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开发大西北同等重要,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辽宁虽然拥有较雄厚的人才基础,但是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调和能力性缺乏,在结构性失调方面主要是层次结构失调,表现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偏低,分别只占 2.8%、11%、5%、50%,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来培养、培训。随着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省现有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结构中心偏低,技术工人特别是中级技术工人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高、中级实用性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大批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工人,以满足老工业基地改造对各级高、中级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3)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①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市场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科技含量迅速增长,国际化程度也大为提高,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各行各业对第一线技艺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岗位中等技术人员的水平不够用,高等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普通高校毕业生又不实用。曾一度出现高级焊工技术人才月薪比硕士月薪高800元的现象。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小企业居多,尤其是乡镇企业,现阶段工程技术力量尚不雄厚,分工不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独当一面;即使是规模较大、分工较细的企业,也存在着技术不断更新和岗位变更的问题。而传统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按“学科中心”模式设置专业、组织教学,虽然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但缺乏专业务实能力。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培养的人才无特色、无个性,用人单位反应冷淡,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没有那种“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适应经济就是学校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没有那种“立足地方、面向市场、紧贴经济、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脱离市场的需求。
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实践技能、实践现象脱节明显,一些体现现代化特点的新内容难以进入课程中。尤其在课程设置上,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
③缺乏职业鉴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往往是按照传统教育模式,教师只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满足于完成考卷和获得标准答案,很少考虑如何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般的情况下,都是采用一张卷子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形成了学生的唯命是从、疲于应付的局面。由于缺乏相应技能及技能等级证书,往往毕业生进入工厂,还需要花费上万元进行上岗职业培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不愿意接受毕业生。
二、谋求技术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
创新,适应社会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目标,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紧缺的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较高的高技能型人才。要采取产学结合、校企联合、以行业和企业为主导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教育要根据企业、行业需求对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实行订单教育。企业运行是在一个开放的市场条件背景下,在技术、设备、信息等各方面的情况均在发生对比变化,要依据企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开发并建立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标,并能及时根据企业技术结构和劳动结构的改变而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培养“合格实用的人才”。地方和行业了解经济发展趋势,熟悉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可以准确指导高职学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培养规模,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得技术技能所必需的真实现场和良好条件。目前,全省在制造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冶金钢铁、现代服务、农业等领域或专业需要高、中级技术人才25万人,其中仅石油化工类高级技术人才需要3万人、中级技术人才需要1万人。改革开放以米,抚顺老工业基地步入调整时期,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细工业园区,提升全市石化产业的内涵和能级。
(2)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由职业院校和企业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建设。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及时向学校提供企业用人需求、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等用工信息,并积极参与学校办学,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训场所和响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内,建立与企业、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仿真式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实训,应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顶岗实习。
(3)大力实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现在大家都十分重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把能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衡量高职毕业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学院在2000年就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要求毕业生不仅取得学历证书,同时还要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他们就业求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树森.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加快适应老工业基
地振兴[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3]杨为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推进高职教育改革
与创新[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1.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2.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选自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