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军
当前信贷资源配置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信贷资金的投放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合理的信贷资源配置应该是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行业中。近年来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明显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速,且两者之间差距有所增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肇庆市信贷资金是否投向了高效率行业,是否对高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有足够的敏感性,是否可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特点
信贷资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12月末,肇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51.40亿元,同比增长17.65%。2008~2013年,肇庆市贷款增速分别为21.45%、51.89%、14.73%、17.56%、16.58%和17.65%,年均增长率达到22.95%。而同期GDP年均增速为16.90%,贷款增速几乎均高于GDP增长速度,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图1)。2009年贷款增速较快,则是由于2008年11月国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滞后影响。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一致。从2008~2013年的时间序列来看,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呈现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回落态势。而从产业增加值来看,肇庆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也是从2008年的21.54%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5.8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35.33%上升到2013年的47.65%。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3.13%回落到2013年的36.54%(表1)。这与当前地方以制造业发展为主导的战略保持一致。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偏差。从2013年肇庆市各行业增加值来看,第二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第三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2013年信贷资金投放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而后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可见,肇庆市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肇庆市经济贡献较大的行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并没有被给予相应的倾斜。
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合理的信贷配置结构应该是将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部门中,应该与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相匹配,即信贷投放要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有足够的敏感性,能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来调整资金配置。
敏感度系数说明
本文用敏感度系数来衡量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力的反应情况,计算行业贷款余额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程度,即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贷款余额增加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信贷资金投入对行业增加值变化反应越敏感。
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统计局的行业分类选取42个第二产业行业和14个第三产业行业作为变量样本。由于肇庆市暂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业、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所以样本行业实际为51个行业。数据区间为2008~2013年,工业分行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计算结果
本文计算出了46个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系数,最大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储业,该行业增加值每增加1%,贷款余额便增加6.07%。具体结果见表2。
结果分析
信贷资金投放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敏感。敏感度系数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七个属于第三产业,说明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随行业增加值的增加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服务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信贷投放增加幅度基本都大于1%,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信贷资金投放对创造价值能力较高的行业敏感性不明显。根据2013年行业增加值排名与信贷资源配置敏感度排名对比发现,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行业,信贷资金在配置过程中普遍没有表现出敏感性。如价值创造能力居第一位的批发和零售业,其信贷资源配置的敏感度为-0.35,排名第43位(表3)。
信贷资金投放对新兴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金投放对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但现阶段需要加大支持的行业支持力度不够。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甚至为负,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几点建议
发布行业发展状况,引导信贷投向结构。为实现金融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政府可以组织多部门定期对重点行业的发展周期、竞争格局、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情况进行调查,发布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行业投放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匹配,提高对优势行业的敏感度。同时,政府应该督促银行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产业发展,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节能环保、“三农”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对于非优势的传统支撑型产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技术改良升级企业给予较多的信贷支持,带动和鼓励传统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加大对新兴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产品市场前景的新兴行业,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信贷需求,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减少金融机构可能承受的损失,提高其向新兴行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立行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应逐步建立重点行业与基础产业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促进贷款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形成“急刹车”的短期风险,防范因信贷资金投放向优势行业集聚而有可能形成的长期性潜在风险。
当前信贷资源配置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信贷资金的投放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合理的信贷资源配置应该是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行业中。近年来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明显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速,且两者之间差距有所增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肇庆市信贷资金是否投向了高效率行业,是否对高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有足够的敏感性,是否可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特点
信贷资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12月末,肇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51.40亿元,同比增长17.65%。2008~2013年,肇庆市贷款增速分别为21.45%、51.89%、14.73%、17.56%、16.58%和17.65%,年均增长率达到22.95%。而同期GDP年均增速为16.90%,贷款增速几乎均高于GDP增长速度,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图1)。2009年贷款增速较快,则是由于2008年11月国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滞后影响。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一致。从2008~2013年的时间序列来看,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呈现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回落态势。而从产业增加值来看,肇庆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也是从2008年的21.54%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5.8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35.33%上升到2013年的47.65%。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3.13%回落到2013年的36.54%(表1)。这与当前地方以制造业发展为主导的战略保持一致。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偏差。从2013年肇庆市各行业增加值来看,第二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第三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2013年信贷资金投放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而后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可见,肇庆市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肇庆市经济贡献较大的行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并没有被给予相应的倾斜。
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合理的信贷配置结构应该是将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部门中,应该与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相匹配,即信贷投放要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有足够的敏感性,能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来调整资金配置。
敏感度系数说明
本文用敏感度系数来衡量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力的反应情况,计算行业贷款余额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程度,即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贷款余额增加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信贷资金投入对行业增加值变化反应越敏感。
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统计局的行业分类选取42个第二产业行业和14个第三产业行业作为变量样本。由于肇庆市暂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业、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所以样本行业实际为51个行业。数据区间为2008~2013年,工业分行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计算结果
本文计算出了46个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系数,最大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储业,该行业增加值每增加1%,贷款余额便增加6.07%。具体结果见表2。
结果分析
信贷资金投放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敏感。敏感度系数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七个属于第三产业,说明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随行业增加值的增加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服务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信贷投放增加幅度基本都大于1%,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信贷资金投放对创造价值能力较高的行业敏感性不明显。根据2013年行业增加值排名与信贷资源配置敏感度排名对比发现,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行业,信贷资金在配置过程中普遍没有表现出敏感性。如价值创造能力居第一位的批发和零售业,其信贷资源配置的敏感度为-0.35,排名第43位(表3)。
信贷资金投放对新兴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金投放对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但现阶段需要加大支持的行业支持力度不够。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甚至为负,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几点建议
发布行业发展状况,引导信贷投向结构。为实现金融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政府可以组织多部门定期对重点行业的发展周期、竞争格局、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情况进行调查,发布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行业投放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匹配,提高对优势行业的敏感度。同时,政府应该督促银行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产业发展,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节能环保、“三农”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对于非优势的传统支撑型产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技术改良升级企业给予较多的信贷支持,带动和鼓励传统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加大对新兴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产品市场前景的新兴行业,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信贷需求,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减少金融机构可能承受的损失,提高其向新兴行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立行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应逐步建立重点行业与基础产业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促进贷款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形成“急刹车”的短期风险,防范因信贷资金投放向优势行业集聚而有可能形成的长期性潜在风险。
当前信贷资源配置仍然是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信贷资金的投放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合理的信贷资源配置应该是将信贷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行业中。近年来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速明显高于经济总量的增速,且两者之间差距有所增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肇庆市信贷资金是否投向了高效率行业,是否对高价值创造能力的行业有足够的敏感性,是否可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特点
信贷资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12月末,肇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051.40亿元,同比增长17.65%。2008~2013年,肇庆市贷款增速分别为21.45%、51.89%、14.73%、17.56%、16.58%和17.65%,年均增长率达到22.95%。而同期GDP年均增速为16.90%,贷款增速几乎均高于GDP增长速度,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图1)。2009年贷款增速较快,则是由于2008年11月国家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滞后影响。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一致。从2008~2013年的时间序列来看,肇庆市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呈现第一产业占比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回落态势。而从产业增加值来看,肇庆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也是从2008年的21.54%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15.8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35.33%上升到2013年的47.65%。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43.13%回落到2013年的36.54%(表1)。这与当前地方以制造业发展为主导的战略保持一致。
信贷资金投放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偏差。从2013年肇庆市各行业增加值来看,第二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第三产业中高价值创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行业。2013年信贷资金投放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而后五位的行业分别是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可见,肇庆市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肇庆市经济贡献较大的行业,在信贷资源配置中并没有被给予相应的倾斜。
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敏感性分析
合理的信贷配置结构应该是将资金投放到效率高、资本边际产出高的部门中,应该与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相匹配,即信贷投放要对行业价值创造能力有足够的敏感性,能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来调整资金配置。
敏感度系数说明
本文用敏感度系数来衡量信贷资金投放对行业价值创造力的反应情况,计算行业贷款余额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程度,即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贷款余额增加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信贷资金投入对行业增加值变化反应越敏感。
数据说明
本文根据统计局的行业分类选取42个第二产业行业和14个第三产业行业作为变量样本。由于肇庆市暂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业、其他采矿业、烟草制品业,所以样本行业实际为51个行业。数据区间为2008~2013年,工业分行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计算结果
本文计算出了46个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对增加值变化的敏感系数,最大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储业,该行业增加值每增加1%,贷款余额便增加6.07%。具体结果见表2。
结果分析
信贷资金投放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敏感。敏感度系数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七个属于第三产业,说明信贷资金投放对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随行业增加值的增加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服务行业增加值平均每增加1%,信贷投放增加幅度基本都大于1%,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信贷资金投放对创造价值能力较高的行业敏感性不明显。根据2013年行业增加值排名与信贷资源配置敏感度排名对比发现,价值创造能力较高的行业,信贷资金在配置过程中普遍没有表现出敏感性。如价值创造能力居第一位的批发和零售业,其信贷资源配置的敏感度为-0.35,排名第43位(表3)。
信贷资金投放对新兴行业支持力度不够。信贷资金投放对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但现阶段需要加大支持的行业支持力度不够。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甚至为负,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
几点建议
发布行业发展状况,引导信贷投向结构。为实现金融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政府可以组织多部门定期对重点行业的发展周期、竞争格局、盈利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情况进行调查,发布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行业投放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趋势匹配,提高对优势行业的敏感度。同时,政府应该督促银行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产业发展,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节能环保、“三农”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对于非优势的传统支撑型产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陶瓷制品制造),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技术改良升级企业给予较多的信贷支持,带动和鼓励传统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加大对新兴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于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良好产品市场前景的新兴行业,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信贷需求,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减少金融机构可能承受的损失,提高其向新兴行业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立行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应逐步建立重点行业与基础产业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机制,促进贷款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形成“急刹车”的短期风险,防范因信贷资金投放向优势行业集聚而有可能形成的长期性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