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晖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广东 恩平 529400)
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梁嘉晖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广东 恩平 529400)
目的 探讨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降脂通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都减小,且斑块个数也随之显著减少,和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6个月中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斑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调脂;抗栓;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
急性脑梗死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此病除增加患者痛苦外,还会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有大量证据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为该病最为重要的危险致病因素[1]。因此临床治疗时,对于增强患者斑块局部稳定性即可对该病实施有效预防。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笔者观察了调脂和抗栓疗法对于该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上述时期收治102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应诊断标准[2],且在就诊当日以超声检查确定患者颈内有斑块产生,已排除脑出血和肝肾肺等功能发生衰竭者以及肿瘤者。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分组治疗。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52~72(61.2±4.1)岁;双侧颈动脉发生病变35例,单侧16例;伴有高血脂症37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16例;22例有吸烟史,17例既往有脑血栓产生以及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史,14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对照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53~73(62.4±5.2)岁;双侧颈动脉发生病变38例,单侧13例;伴有高血脂症35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17例;20例有吸烟史,15例既往有脑血栓产生以及TIA史,17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标准化胆固醇饮食。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控制,保持其稳定。常规性给予尼莫地平和银杏制剂或者是胞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予以降脂通络胶囊(神威药业公司,批号:10050842,规格为每粒50 mg)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以下简称为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批号:BJ06410,规格为每片100 mg)100 mg于每天晚饭之后30 min口服。对照组则仅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晚饭后30 min口服。2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水平 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血脂水平。患者前1 d晚上禁食禁水10~12 h,采用晨时空腹肘静脉血,以我院全自动型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HDL-C、LDL-C水平。
1.3.2 超声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2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东芝SSA-350A型彩超仪,探头频率7.5 MHz,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以长、短轴的各个切面对其颈总动脉和内外动脉以及分叉部进行测量[3]。取最厚之处记录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把内膜部分发生隆起增厚以及IMT≥1.1 mm之处记为动脉斑块,同时计算斑块面积和数量。
1.3.3 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 2组患者治疗期间进行随访,以门诊和电话方式实施。若发现脑血管病症则必须立刻就诊,同时记录下2组产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例数,最后计算出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及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血脂指标无明显改变。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以及IMT比较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IMT都减小,且斑块个数也随之显著减少,和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见表2。
2.3 2组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中有3例次再次发生TIA,且有1例为新发性脑梗死,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为8%。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TIA,且有2例新发性脑梗死,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为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4,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IMT、斑块情况比较
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患有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里,有约63%伴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此种现象和缺血性脑梗死具有密切联系。如果斑块发生破裂,则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形成血栓,最终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提示斑块和缺血性脑卒中也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早期发现斑块,并实施有效干预,可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对辅助治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他汀类药物对于TIA合并有斑块患者具有一定稳定效果,但是该类药物服药依从性比较差[5]。降脂通络胶囊为中药制剂,有助于稳定斑块,且可使血清TC、TG以及LDL降低,还能够降低肝脏胆固醇的含量,使血清以及肝脏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均下降。与阿司匹林合用,具有降脂抗栓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水平显著降低,与巢玲等[6]报道一致。且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IMT都减小,且斑块个数也随之显著减少,与文献[7-8]报道相符。表明降脂通络胶囊可以明显缩小颈动脉斑块。但本研究中2组在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比例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样本量较小,且和试验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值得临床以大样本方式进一步研究。
[1] 陈瑞英,高素玲,郑清存,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220-222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靳文勋,尹莉,刘永强,等.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J]. 河北医药,2010,32(5):578-579
[4] Chuang SY,Bai CH,Chen JR,et al. Common carotid end-diastolic velocity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jointly predict ischemic stroke in taiwan[J]. Stroke,2011,42(5):1338-1344
[5] 邱观养,黄丹丹,邓耀芳,等.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32-533
[6] 巢玲,崔江龙,万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及血黏度测定结果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03
[7] 林海,高晓艳,赵希海.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6-67;69
[8] 王波,贺其根,梁景岳. 两种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3):56-57
10.3969/j.issn.1008-8849.2014.13.026
R743.3
B
1008-8849(2014)13-1428-02
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