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

2014-08-10 12:28:01黄艳春彭曙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35期
关键词:茵陈间歇蓝光

黄艳春,彭曙辉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

黄艳春,彭曙辉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目的 比较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儿均采取相同的对症治疗方案,均给予蓝光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口服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持续照射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1),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4%及9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够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但蓝光间歇照射能显著减轻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优于蓝光持续照射。

蓝光间歇照射;蓝光持续照射;黄疸茵陈颗粒;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病症,系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面目、皮肤、黏膜黄染[1],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为60%左右,其中早产儿发病率为80%左右[2]。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成熟,胆红素易透过脑组织,严重时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从而引起新生儿智力及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3],因此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治疗,尽快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以改善患儿预后。蓝光照射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治疗手段,方法简便易行,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治疗方法,辅以促进胆红素排泄的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蓝光照射包括持续照射和间歇照射2种方法,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蓝光间歇照射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获得良好疗效,为进一步探讨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以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2种蓝光照射方法辅助黄疸茵陈颗粒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4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以面目及全身皮肤黏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250 μmol/L,以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为主,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制定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光疗适应证者;②伴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者;③ABO溶血、肝炎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黄疸;④新生儿分娩时有窒息史;⑤非母乳喂养者。随机将94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就诊日龄4~17(7.2±2.5)d;出生体质量2675~4150(3 486±537)g;胎龄36+3~41+6(38.9±2.2)周;早产儿16例,足月儿31例;Apgar评分8.1~10(9.2±0.8)分。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就诊日龄3~16(7.4±2.6)d;出生体质量2 682~4 230(3 475±560)g;胎龄36+4~41+4(39.1±2.1)周;早产儿14例,足月儿33例;Apgar评分8.2~10(9.3±0.7)分。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就诊日龄、出生体质量、胎龄、足月比例及Apgar评分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方案,包括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氧气吸入、补充维生素、口服益生菌及纠正酸碱平衡等,必要时予以输血,尽早给予母乳喂养。在此基础上,2组患儿均使用蓝光箱(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生产,YLG-1型)给予蓝光照射并辅助黄疸茵陈颗粒(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1020029,20 g/袋)口服治疗。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蓝光间歇照射,即每次照射3~6 h后停2~4 h,2~3次/d;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照射,即每次照射12~18 h后停8~12 h,1次/d。蓝光照射期间注意使用眼罩遮盖患儿双眼,使用尿布遮盖患儿会阴,维持蓝光箱内温湿度适宜,勤给患儿喂水,保持水分供应,每2 h为患儿测量体温1次,体温>38 ℃停止照射。2组患儿黄疸茵陈颗粒均用开水溶解后喂服,5 g/次,4次/d。2组患儿均治疗3 d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2组患儿治疗前均使用东芝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期间使用JM-103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成都市易创美信仪器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监测每日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儿皮肤黄染情况、体温、流泪、出汗、二便、精神状况及血钙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5]痊愈:新生儿面目及全身黄染全部消退,伴随症状明显减轻,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新生儿面目及全身黄染部分消退,伴随症状部分减轻,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胆红素水平;无效:新生儿面目及全身黄染无消退,伴随症状无减轻,血清胆红素含量无明显下降。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8.3,P<0.01。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6-7],①胆红素生成过多:胎儿体内存在较多数量的红细胞,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分解速度加快,致使胆红素生成增多;②肝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全,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或胆管梗阻,致使胆汁淤积,胆红素水平升高;③早期肠道尚未建立正常菌群:新生儿出生时肠道缺乏细菌,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素原,故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致使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④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肠道内含有大量高活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够将部分直接胆红素水解成为间接胆红素,并很快被肠道重吸收进入肝脏,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此外,下列因素可加重黄疸的发生,①胎粪排出延迟:由于胎粪内含有大量胆红素,故胎粪延迟可加重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促进并加重黄疸的发生;②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通透性较大,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导致核黄疸的发生,尤其在新生儿处于早产、颅内出血、饥饿、缺氧及酸中毒等状态下,更会加重黄疸程度,甚至危及生命[4]。临床研究显示,即使是轻中度新生儿黄疸也有可能导致智力或听力障碍,不能仅依据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来判断远期预后,故对新生儿黄疸不论其病情轻重及发病早晚,都应严密观察、积极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8]。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利用胆红素分子对蓝光吸收作用较好的原理,采取波长427~475 nm的蓝光对患儿进行照射,使患儿体内的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变成水溶性的光异构体,通过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9],从而使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降低,消退黄疸,并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由于不同医院使用蓝光照射的时间并不相同,根据连续照射时间及间歇时间的不同分为连续照射及间歇照射2种方式,且临床对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大量随机对照研究,如王玉梅[3]采用蓝光间歇照射(照射3~6 h,停2~4 h)及持续照射(照射12~18 h,停8~12 h)的方式分别治疗5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结果2种方式治疗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及88.89%,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李罡[10]采用蓝光间歇照射(照射10~12 h,停10~12 h)及持续照射(连续照射24 h)的方式分别治疗3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结果显示,2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肯定。但蓝光连续照射的不良反应较多,如蓝光照射后产生的大量光异构体进入肠道后,肠道乳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易引起腹泻,照射期间因红外线的产热作用易引起发热,部分高敏性体质的患儿接受照射后易引起皮疹等。如王玉梅[3]研究显示,间歇照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9%,明显低于持续照射组的51.85%(P<0.05),李罡[10]研究显示,间歇照射组发生发热、腹泻、血钙下降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持续照射组(P<0.05或P<0.01)。间歇照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原因,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临床研究表明,蓝光照射过程中,光疗反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不会再随着照射强度及时间的增加而增强[2];②间歇照射减少了持续照射对患儿环境、体温及生理节奏的干扰[11]。

病理性黄疸证属中医学的“胎黄”范畴,中医学认为,“胎黄”系孕母在怀孕期间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结肝胆传于胞胎,或胎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湿热邪毒侵入所致。小儿脏腑稚嫩,形气未充,脾失健运,湿热之邪蕴于中焦,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以致胆汁外溢,面目皮肤发黄而为黄疸。

黄疸茵陈颗粒以茵陈、黄芩、大黄及甘草为主要成分,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肝胆疾病的中成药。其中茵陈为君药,可清热利湿、退黄利胆,黄芩为臣药,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大黄可泻下散瘀,行血退黄,利胆健脾,三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之效,佐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退黄利湿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8,12],茵陈是首选的清热退黄中药,以茵陈酮、β-蒎烯及叶酸等为主要成分,不但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降低谷丙转氨酶,还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黄芩以黄芩甙原、黄芩甙及汉黄素为主要成分,具有促进尿液排泄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大黄的主要成分蒽醌类物质,可有效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有助于胎粪的排出,具有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泄;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具有解毒作用,可发挥激素样作用,诸药联用,可发挥杀菌、抑菌、减少红细胞溶血、保肝、促进肠蠕动并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的作用[13]。包孝凤等[6]使用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治疗3~5 d后,治疗组胆红素较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龚建芳[12]使用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组母乳性黄疸患儿36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黄疸的消退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故而指出,黄疸茵陈颗粒有加速分解及排泄胆红素并抑制胆红素重吸收的作用,且指出该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使用蓝光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两者协同发挥作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再次验证了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够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但蓝光间歇照射能显著减轻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优于蓝光持续照射,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 Walsh SA,Murphy JF. Neonatal jaundice are we over-treating[J]. Ir Med J,2010,103(1):28-29

[2] 杨春鸿,金晓秋. 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99-3800

[3] 王玉梅. 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347-348

[4] 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3-274

[5] 罗永奇.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7

[6] 包孝凤,吴忠玉,黄胜佳. 黄疸茵陈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 右江医学,2013,41(4):541-542

[7] 曹菊英,李虎,钱峰,等. 培菲康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4):1744-1745

[8] 周华. 口服黄疸茵陈颗粒和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3):85-86[9] Ruud Hansen TW. Phototherapy for neonatal jaundice therapeu ti-ceffects on more than one level[J]. Sem in Perinatol,2010,34(3):231-234

[10] 李罡. 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7-3779

[11] 张国荣.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4):108-110

[12] 龚建芳. 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7):2030-2031

[13] 郑红玲. 黄疸茵陈颗粒联合二联活菌颗粒防治新生儿黄疸260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650-651

10.3969/j.issn.1008-8849.2014.35.026

R722.17

B

1008-8849(2014)35-3944-04

2014-02-20

猜你喜欢
茵陈间歇蓝光
春来茵陈最为鲜
保健与生活(2023年4期)2023-02-10 05:43:39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煤气与热力(2022年4期)2022-05-23 12:44:46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利胆退黄夸茵陈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2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