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价值分析

2014-08-08 12:04郑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6期
关键词:诊断

郑敏

[摘要] 目的 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阵发性房颤患者43例和同期无房颤健康体检者50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两组对象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P <0.05)。 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是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阵发性心房纤颤; 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41.7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6-0131-03

Analysis of monitoring value of twelvelead holter to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ZHENG Min

ECG Room,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zho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anzhou513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monitoring value of twelve lead Holter to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in future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43 cases of clinical diagnose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and 5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ithout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given twelve lead Holter monitoring,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P wave maximum and P wave disper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 the triggering 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 coupling interval of the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Twelve lead Holte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early diagnosis to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tten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welve leadholter;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Diagnosis临床上阵发性心房纤颤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除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外正常人中也可见。研究发现[1],阵发性心房纤颤若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早期干预很容易发展成持续性心房纤颤,甚至会发展成永久心房纤颤,因此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十二导联心电图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临床价值受到了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2]。本研究中出于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阵发性心房纤颤和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分别抽取其中的43例和50例作为研究对象,房颤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7 ~76岁,平均(45.3±12.4)岁,包括无器质性病变者7例,合并冠心病者17例,慢性支气管炎者4例,风湿性心脏病者8例,心肌炎者2例,糖尿病者3例,高血压者5例,发作时间在1 min~2 h,发作时心房纤颤心室频率(70~155)次/min;健康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7岁,平均(44.9±13.4)岁。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监测中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美高仪产win 12.NET 2005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以上统计的两组研究对象展开十二导联24h动态监测。房颤组,取房颤发作前3个连续窦性周期进行观察,并对各个心动周期的P波最大时限和最小时限进行测定,取平均值;健康对照组取3个连续完整P波形态的心动周期进行观察,对P波最大时限和最小时限进行测定,取平均值,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P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心动过缓诊断标准为心室率<50bpm[3]。

1.2.2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包括房颤组与对照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房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分布,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等。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等相关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房颤组与对照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比较

经对比发现,房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房颤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详见表1。

表1 房颤组与对照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比较(x±s)

2.2 房早起源部位分布

经对比发现,房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均以左房上部为主,其次为左房下部、右房下部,详见表2。

表2 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房早部位分布情况统计[n(%)]

注:与左房上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左房下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右房下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endprint

2.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

经对比发现,房颤组患者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详见表3。

表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结果统计(x±s)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心房内产生多发折返电流,导致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发生显著增高,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在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显著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内电流折返,进而导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4]。近几年在临床上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关于房颤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多以心电图检查为主。曾有文献报道[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存在显著的临床价值,具体表现在:①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存在进行判断,并可以对心室率进行准确监测;②通过对房颤发生前窦性P波的宽度、离散度等进行分析可以对房颤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预测;③以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P波方向为依据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的判断;④在药物治疗的调整、剂量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评价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⑤可以对导管消融病例进行筛选,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对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⑥依照房颤的触发因素可以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

对房颤患者而言,发生了心房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心房的内径会发生扩大,导致心房内传导延缓,不应期离散度也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出心电图P波时限、P波离散度增加等[6]。本研究中出于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43例房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了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

现阶段关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8],局灶性的房颤是由一个或者是多个相对局限且固定的局灶反复发生房性早搏或者房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的,特别是在左上肺静脉为阵发性房颤最为常见的放电部位。本次研究对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房早起源部位以左房上部为主,其次为左房下部、右房下部、右房上部,部分患者无法确定起源部位,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与房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证实了肺静脉内的异位电激动与阵发性房颤存在显著相关,应予关注,展开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结果发现,房颤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主要是受到较早出现的房早更加容易落在心房的易损期,进而更加容易诱发房颤[10]。

综上所述,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判断阵发性房颤的存在,准确监测心室率,还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判断;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对疗效进行评价;筛选导管消融适应证;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临床价值已经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值得关注并推广,为今后的临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何曼莉,周春燕.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原因及动态心电图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10):232-233.

[2]杨俊,何世平,田青,等.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房颤[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4(4):487-489.

[3]卢喜烈,李智,汪剑锋,等. P波最大及最小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24(5):982-984.

[4]沈耿生,沈才杰,孙立勤,等. 直流电复律对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9):1022-1023.

[5]龙作湘.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0,12(8):3329-3331.

[6]张慧敏,曹小织,盖晓波. 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7(4):922-924.

[7]曾敏,吴智勇,郑茵,等. 不同年龄段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9(7):287-289.

[8]黄惠祥.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评价[J]. 中国临床研究,2013,12(3):108-109.

[9]陆军. 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测定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3(8):672-674.

[10]李爱国. 动态心电图对200例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1,11(1):822-824.

(收稿日期:2014-02-20)

endprint

2.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

经对比发现,房颤组患者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详见表3。

表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结果统计(x±s)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心房内产生多发折返电流,导致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发生显著增高,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在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显著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内电流折返,进而导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4]。近几年在临床上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关于房颤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多以心电图检查为主。曾有文献报道[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存在显著的临床价值,具体表现在:①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存在进行判断,并可以对心室率进行准确监测;②通过对房颤发生前窦性P波的宽度、离散度等进行分析可以对房颤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预测;③以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P波方向为依据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的判断;④在药物治疗的调整、剂量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评价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⑤可以对导管消融病例进行筛选,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对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⑥依照房颤的触发因素可以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

对房颤患者而言,发生了心房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心房的内径会发生扩大,导致心房内传导延缓,不应期离散度也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出心电图P波时限、P波离散度增加等[6]。本研究中出于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43例房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了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

现阶段关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8],局灶性的房颤是由一个或者是多个相对局限且固定的局灶反复发生房性早搏或者房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的,特别是在左上肺静脉为阵发性房颤最为常见的放电部位。本次研究对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房早起源部位以左房上部为主,其次为左房下部、右房下部、右房上部,部分患者无法确定起源部位,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与房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证实了肺静脉内的异位电激动与阵发性房颤存在显著相关,应予关注,展开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结果发现,房颤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主要是受到较早出现的房早更加容易落在心房的易损期,进而更加容易诱发房颤[10]。

综上所述,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判断阵发性房颤的存在,准确监测心室率,还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判断;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对疗效进行评价;筛选导管消融适应证;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临床价值已经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值得关注并推广,为今后的临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何曼莉,周春燕.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原因及动态心电图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10):232-233.

[2]杨俊,何世平,田青,等.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房颤[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4(4):487-489.

[3]卢喜烈,李智,汪剑锋,等. P波最大及最小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24(5):982-984.

[4]沈耿生,沈才杰,孙立勤,等. 直流电复律对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9):1022-1023.

[5]龙作湘.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0,12(8):3329-3331.

[6]张慧敏,曹小织,盖晓波. 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7(4):922-924.

[7]曾敏,吴智勇,郑茵,等. 不同年龄段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9(7):287-289.

[8]黄惠祥.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评价[J]. 中国临床研究,2013,12(3):108-109.

[9]陆军. 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测定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3(8):672-674.

[10]李爱国. 动态心电图对200例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1,11(1):822-824.

(收稿日期:2014-02-20)

endprint

2.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

经对比发现,房颤组患者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详见表3。

表3 房颤组与对照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结果统计(x±s)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纤颤为心房内产生多发折返电流,导致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发生显著增高,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均显著缩短,在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显著发生时,容易导致心房内电流折返,进而导致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4]。近几年在临床上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关于房颤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心律失常的检测多以心电图检查为主。曾有文献报道[5],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存在显著的临床价值,具体表现在:①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存在进行判断,并可以对心室率进行准确监测;②通过对房颤发生前窦性P波的宽度、离散度等进行分析可以对房颤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预测;③以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P波方向为依据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的判断;④在药物治疗的调整、剂量的选择以及疗效的评价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⑤可以对导管消融病例进行筛选,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对消融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⑥依照房颤的触发因素可以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

对房颤患者而言,发生了心房电重构以及结构重构,心房的内径会发生扩大,导致心房内传导延缓,不应期离散度也会随之增加,主要表现出心电图P波时限、P波离散度增加等[6]。本研究中出于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43例房颤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展开了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

现阶段关于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发现[8],局灶性的房颤是由一个或者是多个相对局限且固定的局灶反复发生房性早搏或者房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的,特别是在左上肺静脉为阵发性房颤最为常见的放电部位。本次研究对房颤组和健康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房颤组患者房早起源部位以左房上部为主,其次为左房下部、右房下部、右房上部,部分患者无法确定起源部位,对照组房早起源部位与房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证实了肺静脉内的异位电激动与阵发性房颤存在显著相关,应予关注,展开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房颤组与健康对照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结果发现,房颤组触发性房早的联律间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主要是受到较早出现的房早更加容易落在心房的易损期,进而更加容易诱发房颤[10]。

综上所述,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判断阵发性房颤的存在,准确监测心室率,还可以对房颤的起源进行初步判断;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对疗效进行评价;筛选导管消融适应证;对房颤起搏器的起搏方式进行初步判定。临床价值已经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值得关注并推广,为今后的临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何曼莉,周春燕.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发病原因及动态心电图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10):232-233.

[2]杨俊,何世平,田青,等.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房颤[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4(4):487-489.

[3]卢喜烈,李智,汪剑锋,等. P波最大及最小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24(5):982-984.

[4]沈耿生,沈才杰,孙立勤,等. 直流电复律对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9):1022-1023.

[5]龙作湘.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结果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0,12(8):3329-3331.

[6]张慧敏,曹小织,盖晓波. P波离散度与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7(4):922-924.

[7]曾敏,吴智勇,郑茵,等. 不同年龄段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9(7):287-289.

[8]黄惠祥.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评价[J]. 中国临床研究,2013,12(3):108-109.

[9]陆军. P波离散度和最大时限测定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2012,23(8):672-674.

[10]李爱国. 动态心电图对200例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1,11(1):822-824.

(收稿日期:2014-02-20)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