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2013年新化县麻疹流行特征,为下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及麻疹调查处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新化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11例,麻疹确诊病例61例,无临床诊断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2013年麻疹发病率较前5年明显上升,病例间无聚集性。麻疹发病年龄呈现小月龄儿童(<8个月)为主的特征,其次为8个月~1岁年龄组。性别以男性为主。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中无免疫史者占50.00%,免疫史不详者占19.44%。发病前7~21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者占39.34%。 结论 为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和接种工作,开展成人免疫,特别是育龄妇女疫苗的接种,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有效处置疫情。
[关键词] 麻疹;流行特征;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c)-0150-04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control measure of measles in Xinhua County in 2013
YUAN D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Xinhua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Xinhua4176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measle in Xinhua County in 2013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control and elimination of measles. Methods The data from national disease report system and survey information of measles were collected.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 411 suspected cases of measles were reported in Xinhua County in 2013,with 61 cases confirmed,no clinical diagnosis case and death case.Measles incidence in 2013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the last five years.There was no clustering between cases.The highest measles incidence occurred among infants<8 months,followed by the infants aged 8-12 months.The majority was male.In measles cases that had measles vaccine immunization history,50.00% were non-vaccinated and 19.44% were uncertain.39.34% of the cases sought treatment in hospitals. Conclusion To eliminate measles,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susceptible crowd and vaccination.Adult vaccination should be promoted,especially for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Checking the vaccination certificate,identifying and controlling epidemics on time and promoting propaganda on public,should be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asles;Epidemic characteristic;Prevention and control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炎、口腔黏膜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可伴腹泻,严重者可并发肺炎、喉炎等。我国自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自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2005年麻疹发病大幅回升[1],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出现全面反弹态势,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暴发流行。从麻疹发病的年龄构成看,1岁以内婴儿麻疹病例较以前有所增加[2]。为进一步了解麻疹的流行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分析2013年新化县麻疹的监测情况及控制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监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资料来源于新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人口资料来源于新化县统计局。
1.2 病例定义[3]
①麻疹疑似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②麻疹病例:符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年版)》定义的麻疹实验室诊断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统称为麻疹病例。③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出疹前4 d至出疹后4 d,出疹当日为第0天)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④麻疹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10 d内发生≥2例的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 d内发生≥5例的麻疹病例;以县为单位,1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上一年度麻疹发病率<5/100万的县,发现单例麻疹病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8~2012年新化县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例,经实验室确诊病例28例,排除病例27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04/100万(28/6929272),各年龄组发病情况见表1。2013年新化县全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11例,排除病例350例,经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61例,无临床诊断病例及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97/100万。2013年较前5年平均年发病率显著上升,麻疹疫情形式非常严峻,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间无聚集性。
endprint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麻疹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2013年新化县1~12月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分别为1、17、5、12、12、5、5、2、1、0、1、0例,2~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91.8%),与其他地区报道一致[4](图1)。
图1 2013年新化县1~12月麻疹报告病例
2.2.2 地区分布
按照现住地址统计,麻疹确诊病例波及12个乡(镇),即上梅镇22例,梅苑开发区9例,曹家镇6例,温塘镇5例,游家镇和炉观镇各4例,西河镇和桑梓镇各3例,圳上镇2例,洋溪镇、孟公镇、槎溪镇各1例。纵观全县29个乡(镇、开发区、林场),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以上梅、梅苑居多,占病例总数的50.82%,两者均为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余各乡(镇)亦属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活跃地段,流动人群相对较多。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分布从全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来看,发病年龄2个月~32岁,其中<8个月发病数25例,占病例总数的40.98%;8个月~1岁儿童发病数23例,占病例总数的37.70%。具体年龄分组:0岁~组37例,1岁~组11例,2岁~组3例,3岁~组2例,4岁~组1例,9岁~组1例,20~24岁组病例1例,25~29岁组病例4例,30~34岁组病例1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0.66%、18.03%、4.92%、3.28%、1.64%、1.64%、1.64%、6.56%。
2.2.3.2 性别分布61例麻疹确诊病例中,男43例,占70.49%;女18例,占29.51%。<4岁的幼儿病例中,以男性居多,占幼儿病例的68.85%;在6例成人病例中,女性5例,占成人病例的83.33%。
2.2.3.3 职业分布确诊麻疹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54例,占88.52%;农民发病数2例,占3.28%;学生发病数2例,占3.28%;不详职业3例,占4.92%。
2.2.3.4 户籍分布对确诊病例进行户籍统计,本县区儿童8例,占病例总数的13.11%;非本县区儿童53例,占病例总数的86.89%。
2.2.3.5 免疫史情况在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中,<8个月的儿童25例,均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6例,其中无免疫史者18例,占50%;有免疫史者11例,占30.56%;免疫史不详者7例,占19.44%。8个月~1岁的儿童23例,接种麻疹类疫苗0剂次17例,1剂次4例,2剂次1例,不详剂次1例;2~14岁的儿童7例,接种麻疹疫苗0剂次1例,1剂次1例,2剂次5例,不详剂次0例;15~35岁的儿童6例,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史均不详。
2.2.3.6 发病前7~21 d就诊史在医疗机构就诊或其他原因陪诊的病例28例,占45.90%;就诊史不详者9例,占14.75%;无就诊史者24例,占39.34%。
2.2.3.7 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史发病后在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就诊者38例,占病例总数的62.30%。
3 讨论
3.1 防控措施
自2013年年初以来,新化县的麻疹发病率快速上升,呈暴发态势。为有效、快速地控制麻疹疫情的蔓延,采取以下防控措施。①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召开联防联控紧急会议,部署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暨麻疹防控工作。②加强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要求所有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高度重视麻疹疫情,做好主动搜索,开展零病例报告,与县疾控中心及时沟通协作,对每一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按照《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③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重点是强调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使易感儿童尽早得到保护,减少小年龄易感者数量,在全县范围内对2009~2012年(8个月~4岁)出生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摸底目标人群58966例,第一剂补种率达98.87%(7072/7153),第二剂补种率达94.79%(364/384);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查验后的麻疹类疫苗补种率为100%(第一剂70例,第二剂184例)。④加强风险沟通和宣传教育:在麻疹暴发期间,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通过电视、网络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发放宣传单6万余份。⑤加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接触者的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要求未住院病例居家隔离,住院病例单独隔离;麻疹确诊病例同住隔离,避免与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接触;要求病例房间开窗通风,易感者及时接种疫苗。⑥加强特定场所防控措施: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午检及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医疗机构做好预检分诊制度;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进行常规免疫和应急接种。
3.2 工作建议
2013年新化县麻疹疫情较前五年(2008~2012年)年均发病率显著上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间无聚集性,采取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措施后,麻疹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此,在区域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是可以预见的[5]。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加强以下工作。①加强重点人群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疫苗接种工作[6]:要控制麻疹,首先要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的免疫水平,提高外来人口(尤其是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更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7],包括对<8个月幼儿及<45岁成人的管理,在辖区健康体检门诊中开展对外来青工(<45岁)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6];部分免疫失败及体内保护性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得不到保护作用的儿童增加[8],是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的因素;有免疫史的人群中也有发病,说明新化县麻疹预防接种工作中尚不完善,免疫屏障不足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未能打破周期性发病趋势[9],因此,不但要提高及时接种率,而且要规范接种技术,探索门诊化接种模式,提高接种质量,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10]。②进一步加强院感控制: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发病前7~21 d就诊及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就诊史者比例较高,有研究显示,无论有无麻疹病毒接触史,医院暴露都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11]。③提倡育龄女性孕前接种麻腮风疫苗:<8个月婴儿发病比例较高,除探讨是否调整免疫起始时间外,可考虑对麻疹流行区的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成人患病,而且可以有效预防<8个月的婴儿患麻疹[12]。④进一步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协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⑤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和应急机制:根据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及时开展后续免疫和查漏补种[13],查漏补种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能及时阻断麻疹在人群中传播[14]。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麻疹防控知识,提高认识,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消除麻疹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余文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37-341.
[2]刘白玉.4~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5):263-265.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年版)[Z].2013.
[4]徐毅,薛大燕.1997~2001年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1):68-69.
[5]刘卫民,何梅英,马茂.深圳市罗湖区199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83-1485.
[6]任强.重庆市渝北区麻疹疫情与控制消除策略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07-509.
[7]杨志伟,张兴录,张建,等.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4-18.
[8]蔡志坤,周勇,杨秀慧,等.福建省1999年麻疹强化免疫前后血清抗体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58-360.
[9]李黎,余文周,税铁军,等.全国200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2295-2296.
[10]周建伟,马湘怡,李遂明,等.2007~2011年宜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40-442.
[11]左树岩,徐旭青,夏伟,等.浙江省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42-349.
[12]邓美芝,李凡卡,罗会明,等.麻疹流行后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前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492-495.
[13]朱青,杜雯,李胜,等.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25-428.
[14]梁祖美,康素萍,游寿鉴.莆田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评价[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3):61-63.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李亚聪)
[作者简介] 袁丁(1975-),女,湖南新化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endprint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麻疹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2013年新化县1~12月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分别为1、17、5、12、12、5、5、2、1、0、1、0例,2~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91.8%),与其他地区报道一致[4](图1)。
图1 2013年新化县1~12月麻疹报告病例
2.2.2 地区分布
按照现住地址统计,麻疹确诊病例波及12个乡(镇),即上梅镇22例,梅苑开发区9例,曹家镇6例,温塘镇5例,游家镇和炉观镇各4例,西河镇和桑梓镇各3例,圳上镇2例,洋溪镇、孟公镇、槎溪镇各1例。纵观全县29个乡(镇、开发区、林场),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以上梅、梅苑居多,占病例总数的50.82%,两者均为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余各乡(镇)亦属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活跃地段,流动人群相对较多。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分布从全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来看,发病年龄2个月~32岁,其中<8个月发病数25例,占病例总数的40.98%;8个月~1岁儿童发病数23例,占病例总数的37.70%。具体年龄分组:0岁~组37例,1岁~组11例,2岁~组3例,3岁~组2例,4岁~组1例,9岁~组1例,20~24岁组病例1例,25~29岁组病例4例,30~34岁组病例1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0.66%、18.03%、4.92%、3.28%、1.64%、1.64%、1.64%、6.56%。
2.2.3.2 性别分布61例麻疹确诊病例中,男43例,占70.49%;女18例,占29.51%。<4岁的幼儿病例中,以男性居多,占幼儿病例的68.85%;在6例成人病例中,女性5例,占成人病例的83.33%。
2.2.3.3 职业分布确诊麻疹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54例,占88.52%;农民发病数2例,占3.28%;学生发病数2例,占3.28%;不详职业3例,占4.92%。
2.2.3.4 户籍分布对确诊病例进行户籍统计,本县区儿童8例,占病例总数的13.11%;非本县区儿童53例,占病例总数的86.89%。
2.2.3.5 免疫史情况在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中,<8个月的儿童25例,均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6例,其中无免疫史者18例,占50%;有免疫史者11例,占30.56%;免疫史不详者7例,占19.44%。8个月~1岁的儿童23例,接种麻疹类疫苗0剂次17例,1剂次4例,2剂次1例,不详剂次1例;2~14岁的儿童7例,接种麻疹疫苗0剂次1例,1剂次1例,2剂次5例,不详剂次0例;15~35岁的儿童6例,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史均不详。
2.2.3.6 发病前7~21 d就诊史在医疗机构就诊或其他原因陪诊的病例28例,占45.90%;就诊史不详者9例,占14.75%;无就诊史者24例,占39.34%。
2.2.3.7 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史发病后在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就诊者38例,占病例总数的62.30%。
3 讨论
3.1 防控措施
自2013年年初以来,新化县的麻疹发病率快速上升,呈暴发态势。为有效、快速地控制麻疹疫情的蔓延,采取以下防控措施。①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召开联防联控紧急会议,部署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暨麻疹防控工作。②加强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要求所有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高度重视麻疹疫情,做好主动搜索,开展零病例报告,与县疾控中心及时沟通协作,对每一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按照《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③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重点是强调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使易感儿童尽早得到保护,减少小年龄易感者数量,在全县范围内对2009~2012年(8个月~4岁)出生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摸底目标人群58966例,第一剂补种率达98.87%(7072/7153),第二剂补种率达94.79%(364/384);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查验后的麻疹类疫苗补种率为100%(第一剂70例,第二剂184例)。④加强风险沟通和宣传教育:在麻疹暴发期间,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通过电视、网络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发放宣传单6万余份。⑤加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接触者的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要求未住院病例居家隔离,住院病例单独隔离;麻疹确诊病例同住隔离,避免与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接触;要求病例房间开窗通风,易感者及时接种疫苗。⑥加强特定场所防控措施: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午检及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医疗机构做好预检分诊制度;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进行常规免疫和应急接种。
3.2 工作建议
2013年新化县麻疹疫情较前五年(2008~2012年)年均发病率显著上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间无聚集性,采取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措施后,麻疹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此,在区域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是可以预见的[5]。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加强以下工作。①加强重点人群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疫苗接种工作[6]:要控制麻疹,首先要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的免疫水平,提高外来人口(尤其是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更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7],包括对<8个月幼儿及<45岁成人的管理,在辖区健康体检门诊中开展对外来青工(<45岁)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6];部分免疫失败及体内保护性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得不到保护作用的儿童增加[8],是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的因素;有免疫史的人群中也有发病,说明新化县麻疹预防接种工作中尚不完善,免疫屏障不足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未能打破周期性发病趋势[9],因此,不但要提高及时接种率,而且要规范接种技术,探索门诊化接种模式,提高接种质量,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10]。②进一步加强院感控制: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发病前7~21 d就诊及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就诊史者比例较高,有研究显示,无论有无麻疹病毒接触史,医院暴露都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11]。③提倡育龄女性孕前接种麻腮风疫苗:<8个月婴儿发病比例较高,除探讨是否调整免疫起始时间外,可考虑对麻疹流行区的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成人患病,而且可以有效预防<8个月的婴儿患麻疹[12]。④进一步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协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⑤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和应急机制:根据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及时开展后续免疫和查漏补种[13],查漏补种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能及时阻断麻疹在人群中传播[14]。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麻疹防控知识,提高认识,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消除麻疹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余文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37-341.
[2]刘白玉.4~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5):263-265.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年版)[Z].2013.
[4]徐毅,薛大燕.1997~2001年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1):68-69.
[5]刘卫民,何梅英,马茂.深圳市罗湖区199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83-1485.
[6]任强.重庆市渝北区麻疹疫情与控制消除策略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07-509.
[7]杨志伟,张兴录,张建,等.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4-18.
[8]蔡志坤,周勇,杨秀慧,等.福建省1999年麻疹强化免疫前后血清抗体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58-360.
[9]李黎,余文周,税铁军,等.全国200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2295-2296.
[10]周建伟,马湘怡,李遂明,等.2007~2011年宜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40-442.
[11]左树岩,徐旭青,夏伟,等.浙江省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42-349.
[12]邓美芝,李凡卡,罗会明,等.麻疹流行后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前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492-495.
[13]朱青,杜雯,李胜,等.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25-428.
[14]梁祖美,康素萍,游寿鉴.莆田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评价[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3):61-63.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李亚聪)
[作者简介] 袁丁(1975-),女,湖南新化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endprint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麻疹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2013年新化县1~12月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分别为1、17、5、12、12、5、5、2、1、0、1、0例,2~7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的91.8%),与其他地区报道一致[4](图1)。
图1 2013年新化县1~12月麻疹报告病例
2.2.2 地区分布
按照现住地址统计,麻疹确诊病例波及12个乡(镇),即上梅镇22例,梅苑开发区9例,曹家镇6例,温塘镇5例,游家镇和炉观镇各4例,西河镇和桑梓镇各3例,圳上镇2例,洋溪镇、孟公镇、槎溪镇各1例。纵观全县29个乡(镇、开发区、林场),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以上梅、梅苑居多,占病例总数的50.82%,两者均为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余各乡(镇)亦属城乡结合部或经济较活跃地段,流动人群相对较多。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分布从全年报告的麻疹病例来看,发病年龄2个月~32岁,其中<8个月发病数25例,占病例总数的40.98%;8个月~1岁儿童发病数23例,占病例总数的37.70%。具体年龄分组:0岁~组37例,1岁~组11例,2岁~组3例,3岁~组2例,4岁~组1例,9岁~组1例,20~24岁组病例1例,25~29岁组病例4例,30~34岁组病例1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0.66%、18.03%、4.92%、3.28%、1.64%、1.64%、1.64%、6.56%。
2.2.3.2 性别分布61例麻疹确诊病例中,男43例,占70.49%;女18例,占29.51%。<4岁的幼儿病例中,以男性居多,占幼儿病例的68.85%;在6例成人病例中,女性5例,占成人病例的83.33%。
2.2.3.3 职业分布确诊麻疹病例中,散居儿童发病数54例,占88.52%;农民发病数2例,占3.28%;学生发病数2例,占3.28%;不详职业3例,占4.92%。
2.2.3.4 户籍分布对确诊病例进行户籍统计,本县区儿童8例,占病例总数的13.11%;非本县区儿童53例,占病例总数的86.89%。
2.2.3.5 免疫史情况在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中,<8个月的儿童25例,均未接种麻疹类疫苗。应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36例,其中无免疫史者18例,占50%;有免疫史者11例,占30.56%;免疫史不详者7例,占19.44%。8个月~1岁的儿童23例,接种麻疹类疫苗0剂次17例,1剂次4例,2剂次1例,不详剂次1例;2~14岁的儿童7例,接种麻疹疫苗0剂次1例,1剂次1例,2剂次5例,不详剂次0例;15~35岁的儿童6例,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史均不详。
2.2.3.6 发病前7~21 d就诊史在医疗机构就诊或其他原因陪诊的病例28例,占45.90%;就诊史不详者9例,占14.75%;无就诊史者24例,占39.34%。
2.2.3.7 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史发病后在两家以上医疗机构(包括个体诊所)就诊者38例,占病例总数的62.30%。
3 讨论
3.1 防控措施
自2013年年初以来,新化县的麻疹发病率快速上升,呈暴发态势。为有效、快速地控制麻疹疫情的蔓延,采取以下防控措施。①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麻疹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召开联防联控紧急会议,部署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暨麻疹防控工作。②加强疫情监测和调查处置:要求所有责任报告单位及责任报告人高度重视麻疹疫情,做好主动搜索,开展零病例报告,与县疾控中心及时沟通协作,对每一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均按照《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2013年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③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重点是强调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及时接种率,使易感儿童尽早得到保护,减少小年龄易感者数量,在全县范围内对2009~2012年(8个月~4岁)出生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摸底目标人群58966例,第一剂补种率达98.87%(7072/7153),第二剂补种率达94.79%(364/384);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查验后的麻疹类疫苗补种率为100%(第一剂70例,第二剂184例)。④加强风险沟通和宣传教育:在麻疹暴发期间,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通过电视、网络向公众传递正确信息,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发放宣传单6万余份。⑤加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接触者的管理:要求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要求未住院病例居家隔离,住院病例单独隔离;麻疹确诊病例同住隔离,避免与无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或成人接触;要求病例房间开窗通风,易感者及时接种疫苗。⑥加强特定场所防控措施: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午检及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医疗机构做好预检分诊制度;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进行常规免疫和应急接种。
3.2 工作建议
2013年新化县麻疹疫情较前五年(2008~2012年)年均发病率显著上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间无聚集性,采取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措施后,麻疹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此,在区域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是可以预见的[5]。为进一步控制疫情,早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加强以下工作。①加强重点人群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疫苗接种工作[6]:要控制麻疹,首先要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的免疫水平,提高外来人口(尤其是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更是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7],包括对<8个月幼儿及<45岁成人的管理,在辖区健康体检门诊中开展对外来青工(<45岁)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6];部分免疫失败及体内保护性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得不到保护作用的儿童增加[8],是导致易感人群大量积累的因素;有免疫史的人群中也有发病,说明新化县麻疹预防接种工作中尚不完善,免疫屏障不足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未能打破周期性发病趋势[9],因此,不但要提高及时接种率,而且要规范接种技术,探索门诊化接种模式,提高接种质量,以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10]。②进一步加强院感控制: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发病前7~21 d就诊及发病后两家以上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就诊史者比例较高,有研究显示,无论有无麻疹病毒接触史,医院暴露都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11]。③提倡育龄女性孕前接种麻腮风疫苗:<8个月婴儿发病比例较高,除探讨是否调整免疫起始时间外,可考虑对麻疹流行区的育龄期妇女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不仅可以减少成人患病,而且可以有效预防<8个月的婴儿患麻疹[12]。④进一步落实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卫生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密切协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⑤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和应急机制:根据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及时开展后续免疫和查漏补种[13],查漏补种是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能及时阻断麻疹在人群中传播[14]。⑥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麻疹防控知识,提高认识,使群众主动参与到消除麻疹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余文雨,税铁军,李黎,等.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37-341.
[2]刘白玉.4~7月龄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5):263-265.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3年版)[Z].2013.
[4]徐毅,薛大燕.1997~2001年温州市麻疹发病情况[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1):68-69.
[5]刘卫民,何梅英,马茂.深圳市罗湖区1990-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483-1485.
[6]任强.重庆市渝北区麻疹疫情与控制消除策略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07-509.
[7]杨志伟,张兴录,张建,等.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4-18.
[8]蔡志坤,周勇,杨秀慧,等.福建省1999年麻疹强化免疫前后血清抗体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58-360.
[9]李黎,余文周,税铁军,等.全国200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2295-2296.
[10]周建伟,马湘怡,李遂明,等.2007~2011年宜阳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4):440-442.
[11]左树岩,徐旭青,夏伟,等.浙江省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42-349.
[12]邓美芝,李凡卡,罗会明,等.麻疹流行后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前后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6):492-495.
[13]朱青,杜雯,李胜,等.贵州省2003~2005年麻疹流行状况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5):425-428.
[14]梁祖美,康素萍,游寿鉴.莆田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流行病学效果评价[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3):61-63.
(收稿日期:2014-03-21本文编辑:李亚聪)
[作者简介] 袁丁(1975-),女,湖南新化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免疫规划工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