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彬+慕静+马永军
摘要:针对目前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案例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选取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和寿光蔬菜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索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先进模式。研究认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是食品安全战略规划、食品安全内控环境、食品安全信息科技、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耦合作用的一种运行状态;通过对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期望为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代文彬(1974-),男,湖北京山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教师,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供应链管理、产业经济;慕静(1966-),女,山西大同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马永军(1970-),男,长春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追溯。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213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TJGL13-041;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2ZD0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YJAZH091。目前,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具有较大业务规模的食品企业)已经意识到食品安全保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工作,并在实践中初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但总的看来,目前关于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存在无章可循、标杆缺失的问题,总结、提炼食品供应链管理中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尚缺乏系统性与明确化。因此,本文将以案例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以企业食品安全保障“最佳实践者”为研究对象,探索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先进模式,旨在为相关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操作借鉴。
一、相关文献回顾
从企业层面研究食品安全保障,学者们主要探讨的是质量保障系统(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的建立及执行问题,其主要内容是施行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GAP、HACCP、ISO系列和TQM等(Gerrit Willem Ziggers, Jacques Trienekens,1999;P. Karipidis, K. Athanassiadis, S. Aggelopoulos, E. Giompliakis,2009)。本文认为食品安全保障应从食品供应链的角度设计与管理,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是由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推动的,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根本目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行动的方式和方法,其内容除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外,还包括食品安全战略规划、文化塑造、员工培训、技术支撑等广泛的事项。从此界定出发,与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有关的理论文献可梳理如下:
(一)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不断拓展与深化: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组成。学者们认为信息披露机制、组织结构、治理机制、高管团队特征等要素,会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Krishnan,2005;Doyle,2007;Ashbaugh-Skaife,2007等)。二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2004年COSO提出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为学术界研究内部控制机制奠定了新的框架基础。该框架认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包括四类目标和八个要素:四类目标分别是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法性目标;八个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1]。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但该领域理论过于庞杂,有待进一步精炼。虽然也有研究者运用该理论提出了完善食品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路和对策,但相关结论缺乏实证支撑。
总第446期代文彬:基于供应链视域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商 业 研 究2014/06(二)供应链质量管理策略
供应链质量管理是在供应链管理与质量管理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加强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包括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质量预测、质量管理审查、六西格玛管理等(孙薇、曾凤章,2005;Kaynak,2008;Kuei、Madu,2011等)。一些研究者运用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加强供应链食品安全治理问题,如张秀萍、王秋实(2011)的研究指出针对整条供应链质量的管理是当前和未来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2]。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提供了策略方法方面的借鉴,但相关策略需整合和系统化以形成有效和可操作的运作模式。
(三)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分析和防范措施选择,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进行了归纳(周应恒,2003; Stringer M F,2007;Van Asselt,2010;王志刚等,2012等)。张红霞、安玉发(2013)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的思路框架,包括加强原辅料供应商的管理与控制、改善生产条件与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流通环节的质量保护跟踪、加强风险信息交流等措施。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增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设计的针对性有较大启发,但仍不能有效回答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该如何做”的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措施仍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通过文献梳理可见相关成果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运行策略方面的有益借鉴,但研究成果的系统性、精炼性及实践操作性需进一步提升,在研究方法上也需增强严谨性以增加结论的说服力。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目前,鲜有关于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方面的直接研究成果可供参考。Eisenhardt、Yin等都指出通过案例研究建构理论,在问题研究的早期阶段最为合适[3-4],本研究严格采用Eisenhardt(1989)提出的通过案例研究建构理论的路线图,包括开端、精选案例、设计资料搜集方法和方案、资料搜集、资料分析、建立假设、文献比较、提出结论等步骤。
(一)开端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界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确定有助于研究者明确调研的组织类型以及资料搜集的种类。本研究将研究问题聚焦在“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此问题的要点有:一是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需要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发挥整合、控制与协调功能,本研究的调研对象应是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二是“保障模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能涉及供应链管理的文化、制度、技术、规程等多个方面,研究食品安全保障模式需要多层面的资料搜集。
(二)精选案例
合理的案例选择有助于控制无关的变量影响,从而有助于控制理论产生的边界。传统的假设检验类研究依靠的是统计抽样,而案例研究中的案例选取依靠的是理论抽样,即案例选择是基于理论原因而非统计原因,理论抽样的目的是选择那些可能复现或拓展潜在理论的案例。本研究在案例选择上遵循以下标准:一是选择国内知名的大型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二是所选企业应分布在不同的食品行业部门;三是所选企业应在学术界、新闻界及网络空间等领域有较高的“曝光率”,相关的信息资料较为丰富,有利于做案例分析。经过精心的筛选,本研究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双汇集团有限公司、寿光蔬菜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需说明的是博思数据研究中心(http://www.bossdata.com)评选出2013年中国蔬菜十大品牌排行榜,来自山东寿光市的企业占据三席,即乐义蔬菜、七彩庄园和燎原蔬菜。鉴于目前关于蔬菜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资料及相关报道较少,考虑到这三家寿光蔬菜生产企业的邻近性及代表性,本研究将以此三家企业为基础作整合研究,以“寿光蔬菜”作此三家企业的统称。
endprint
表1样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内容
对象名称总资产
(单位:亿元)员工人数主营行业行业地位中粮集团(A)
2 668
92 516
粮油、饮料、
酒类、糖等
2012年,中粮集团连续第19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中粮集团获评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油企业100强之首”、“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大米加工企业50强”、“小麦加工企业50强”、“挂面行业10强”5项大奖。双汇集团(B)
200
60 000
肉制品等
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寿光蔬菜(C)
-
-
蔬菜生产
加工2013年中国蔬菜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寿光市蔬菜企业占三席。注:表中数据以各企业官网2013年公布数据为准。
(三)设计资料搜集方法和方案
Yin(1994)认为案例研究通常采用六种数据来源: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证据,不同资料收集方法形成的三角检定(triangulation)可为构念和假设提供更强的证明。根据研究条件,本研究主要通过中外文学术数据库、企业官网、网络报道、深度访谈、文件研究和直接观察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中外文学术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全文库、Elsevier数据库、EBSCO电子期刊等)中存在大量有关研究对象的研究和报道资料,各企业官网对本企业的介绍资料也十分丰富,网络上也有众多关于目标企业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新闻报道。通过积极参加有关的学术和行业会议,研究者将搜集目标企业的会议资料,与目标企业负责质量安全的管理者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后续的电话及邮件联系,搜集目标企业的有关管理文件。此外,研究者将实地走访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度会谈。
(四)资料搜集
此过程是一个资料搜集与资料分析不断重复(overlap)的过程,随时记录(field notes)是完成这种重复的有力方式。研究者不断记录研究过程中看起来重要的东西,在记录中不断思考回答“我知晓了什么?”、“这个案例与上一案例的区别在哪里?”等。根据资料搜集与思考的结果,再灵活调整资料搜集的方法、来源、方向与数量。首先,研究者以中粮集团作为资料搜集对象,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目标企业有关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资料。本研究将每篇科研论文、每处报道文章、每份管理文件、每次现场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等都整理成一份文字稿,每份文字稿上方注明题目、作者或访谈对象、出处、访谈时间、访谈地点,对所有文字稿都按“企业代号-资料编号-标签编号”的格式进行编号,中粮集团企业代号为A,双汇集团为B,寿光蔬菜为C。如“A-01-01”表示“中粮集团-第一份文稿-第一个信息标签”。文字稿右边都留出1/3空间作为批注栏,文字稿通过更改字符底纹、字符边框、加粗等方式进行重要内容编辑,通过随时记录不断提炼目标企业供应链食品保障模式的有关要点。本研究共整理出中粮集团文稿13份。 研究者将对中粮集团资料搜集的经验运用到对双汇集团和寿光蔬菜的资料搜集上,整理得到双汇集团文稿10份、寿光蔬菜文稿8份。
表2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构成类目表内涵特征
分析类目内涵1.食品安全内控环境影响食品企业食品安全内部控制效果及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1)食品安全文化食品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具有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2)组织结构
为保障食品安全,组织各部分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3)供应链治理模式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主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的机制特征。(4)权责配置食品企业为保障食品安全而进行的权力与责任的划分与权责的匹配。(5)员工培养为提升员工食品安全意识与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活动。2.食品安全战略规划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而制定的长期战略目标及其实施方案。(1)食品安全战略关于企业食品安全的价值观、愿景及战略目标。(2)食品安全规划为实现食品安全战略而制定的执行性制度及规范。3.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执行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的制度、流程、规范、责任目标及考核评价等活动。(1)源头控制对来自产业上游的原辅料的生产供应及生产经营前置环节进行的控制活动。(2)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食品安全控制活动。(3)物流运输控制对物流运输过程进行的食品安全控制活动。(4)检验检测对食品安全指标进行检验检测以证明食品安全性。(5)可追溯体系食品供应体系中有关食品来源与流向的信息与文件记录系统。(6)绩效评估通过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流程,对目标企业的食品安全绩效进行评估。4.食品安全信息科技为保障食品安全使用的科技手段和信息管理方式。(1)客户服务体系
由先进的客户服务理念、相对固定的客户服务人员、规范的客户服务内容和流程、明确的服务品质标准要求所构成的系统。(2)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对食品安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收集、传输、分析、加工、储存和交流的过程。(3)信息科技基础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与手段。(4)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为保障食品安全而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5)食品安全标准认证通过推出或采用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传达食品安全信息。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应经过案例内资料分析(analyzing with-case data)与跨案例模式寻找(searching for cross-case patterns)两个阶段。Yin(1994)认为如果在多重案例中得到完全相同的结果,就实现了单一案例的原样复现(replication),从而可以有把握地提出跨案例的结论。本研究在对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寿光蔬菜进行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5] 进行跨案例比较,寻找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的共性模式。
1.选择分析单元。每份文字稿就是一个分析单元。
2.建立分析类目。分析类目的抽取来源于现有的文献或研究者的选择。本研究结合已有文献成果及目标企业实践经验,选取若干分析类目并对其进行初步定义(如表2所示)。
3.内容编码。编码将分析单元置于相应的分析类目下,为简化编码工作,本研究设计了编码表。为提高内容编码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利用所在研究小组召开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详细向有关成员(包括一名教授、三名副教授、两名博士和四名硕士)介绍本部分的类目设置、资源来源和初步编码结果,研究成员以编码员的身份对整个编码过程进行了重新的审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在研究成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小组力求最后对特定信息标签的归属达成共识,从而保证编码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根据内容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共整理出169条信息标签,其中中粮集团63条,双汇集团56条,寿光蔬菜50条,并将各标签配置到适宜的类目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资料分析编码表特征
类目 资料来源总频次占比
(%)案例内频次
占比(%)1.食品安全内控环境
35.5
占A 31.74
占B 44.64
占C 30(1)食品安全文化
A-07-14,A-10-31,A-10-32,B-01-05,B-01-07,B-01-13,B-02-26,B-03-31,B-06-34,B-09-46,B-10-50,C-01-08,C-02-107.69
endprint
占A 4.76
占B 14.29
占C 4(2)组织结构
A-06-11,B-01-14,B-01-16,B-01-20,B-01-22,B-06-35,B-10-48
4.14
占A 1.59
占B 10.71
占C 0(3)供应链治理模式
A-01-01,A-02-02,A-03-03,A-03-05,A-04-06,A-05-08,A-05-09,A-06-10,A-07-13,A-08-27,A-12-39,A-12-53,B-01-01,B-01-03,B-01-24,B-06-38,C-01-01,C-01-06,C-02-09,C-03-17,C-03-21,C-03-23,C-04-30, C-05-34,C-06-39,C-06-43,C-06-4615.98
占A 19.05
占B 7.14
占C 22
(4)权责配置
A-11-33,A-12-40,B-04-32,B-09-44,B-10-49,B-10-52
3.55
占A 3.17
占B 7.14
占C 0(5)员工培养
A-07-17,A-12-42,B-02-27,B-08-43,B-09-47,C-03-22, C-08-47
4.14
占A 3.17
占B 5.36
占C 42.食品安全战略规划
5.92
占A 12.69
占B 1.79
占C 2(1)食品安全战略
A-06-12,A-07-16,C-02-14
1.78
占A 3.17
占B 0
占C 2(2)食品安全规划
A-07-18,A-10-29,A-11-35,A-12-41,A-12-45,A-13-58,B-01-54
4.14
占A 9.52
占B 1.79
占C 0 3.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36.68
占A 39.68
占B 30.37
占C 40表3(续表)特征
类目 资料来源总频次占比
(%)案例内频次
占比(%)(1)源头控制
A-03-04,A-07-15,A-07-19,A-07-22,A-11-34,A-12-46,A-12-52,A-13-55,B-01-12,B-01-17,B-03-30, B-08-40,B-10-51,C-03-19,C-03-24, C-05-36,C-06-4010.06
占A 12.70
占B 8.93
占C 8
(2)生产经营过程控制
A-07-21,A-08-25,A-12-47,A-13-59,B-01-15,C-03-25,C-03-28, C-04-32
4.73
占A 6.35
占B 1.79
占C 6(3)物流运输控制
A-11-37,A-12-50,B-01-23,C-03-29
2.37
占A 3.17
占B 1.79
占C 2 (4)检验检测
A-11-36,A-12-43,A-12-49, A-13-57, A-13-60,B-01-02,B-01-08,B-01-09,B-01-11,B-03-28,B-05-33, B-06-37,B-08-41,C-01-03,C-02-15,C-03-20, C-05-38,C-06-42,C-08-4811.24
占A 7.94
占B 14.29
占C 12
(5)可追溯体系
A-11-38,A-12-44,A-12-51,A-13-56,B-01-18, B-06-36,C-01-04,C-02-12, C-05-35,C-06-41,C-06-44,C-08-497.10
占A 6.35
占B 3.57
占C 12(6)绩效评估
A-07-62,A-12-63
1.18
占A 3.17
占B 0
占C 04.食品安全信息科技
21.88
占A 15.88
占B 25
占C 26 (1)客户服务体系
A-04-07,A-07-20
1.18
占A 3.17
占B 0
占C 0(2)食品安全信息管理
A-07-24,B-01-10,B-03-29,B-08-42,B-09-45,B-10-53, C-08-50
4.14
占A 1.59
占B 8.93
占C 2.937(3)信息科技基础
A-14-61,B-01-19,B-01-21,B-01-25,B-07-39,C-03-26
3.55
占A 1.59
占B 7.14
占C 2(4)食品安全技术创新
A-09-27,B-01-54,B-01-55,B-01-56,C-01-07,C-02-13,C-03-18, C-04-31
4.73
占A 1.59
占B 5.36
占C 8(5)食品安全标准认证
A-07-23,A-10-28,A-10-30,A-12-48,A-12-54,B-01-04,B-01-06,C-01-02,C-01-05,C-02-11,C-03-16,C-05-33,C-05-37,C-06-458.28
占A 7.94
占B 3.57
占C 144.定量处理与计算。为明确各分析类目在信息标签总体中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从“总频次占比”和“案例内频次占比”两个维度予以比较,其中总频次占比=该类目下信息标签数÷169,案例内频次占比=该类目下目标企业的信息标签数÷目标企业的信息标签总数。总频次占比结构有助于了解目前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重点环节和内容,案例内频次占比结构有助于了解不同类型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差异性,计算结果见表3所示。
图1总频次占比结构图
5.结果分析与解释。从总频次占比结构图(见图1),可见研究对象在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上注重食品安全内控环境建设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对食品安全信息科技工作也都比较重视,但在食品安全战略规划上还比较薄弱,反映了目前食品安全战略规划在企业战略规划体系中仍居于较次要的地位,企业战略目标仍主要集中于规模、产量、销售收入等方面。进一步看,食品安全内控环境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链治理模式的优化与食品安全文化的营造,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主要集中在源头治理和检验检测,食品安全信息科技方面主要集中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认证及管理上。以上特征与我国当前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规模化、标准化、集聚化不够是关联的,凸显了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特点。分析案例内频次占比结构图(见图2)可见三个研究对象在某些类目上的占比差异明显:C在“组织结构”、“权责配置”、“食品安全规划”、“绩效评价”和“客户服务体系”五个类目上案例内频次占比都是0%,B在“食品安全战略”、“绩效评价”和“客户服务体系”三个类目上的案例内频次占比也是0%。这种差异表明我国蔬菜类企业在以上五个方面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缺失,双汇集团作为国内著名的肉制品企业还没有建立明确的食品安全战略,也没有建立覆盖集团的食品安全绩效评估体系,在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缺陷。案例内频次占比的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行业差异性特点。
endprint
图2案例内频次占比图
(六)建立假设
作为我国食品行业的领导企业,中粮集团在以上18个研究类目上都有卓越的表现。由于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阶段性及差异性特点,双汇集团和寿光蔬菜在少数类目上存在缺陷,但这并不妨碍这些类目应成为理想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重要部分。双汇集团和寿光蔬菜在大部分类目上与中粮集团有类似的表现,表明此案例研究出现了“原样复现”,从而为本部分的假设提出提供了有力支撑。由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是以食品安全战略规划为指导,以食品安全内控环境为基础,以食品安全信息科技为支撑,以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为主体的四因素耦合作用形成的运行形态。
(七)文献比较
本研究着重与以下两篇相关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
1.COSO 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研究提出的保障模式与COSO提出的内部环境建设、企业战略制定、风险管控、信息沟通等内容是契合的。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八个要素,突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这一逻辑过程,本研究提出的模式虽未直接体现这一内容, 但在“食品安全规划”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两部分提出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制度、流程、规范、责任目标与考核评价,实质上两者仍属契合。本研究提出的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角度验证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性和普适性,而且联系食品生产经营的特点新增了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科技支撑等内容。
2.张红霞、安玉发(2013)提出了一个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思路框架,提出加强原辅料供应商的管理与控制,防止上游风险传递;改善生产条件,提升管理水平,防控企业内部风险;加大流通环节的质量保护跟踪,防止下游风险反向传导;加强风险信息交流,弱化外部环境风险。以上内容与本研究提出的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食品安全信息科技”相关内容是契合的,本研究还涵盖了战略规划、内控环境等方面内容,因而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更强。
(八)提出结论
基于前面的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结论:
1.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是食品安全战略规划、食品安全内控环境、食品安全信息科技、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四方面耦合作用的结果。
2.建立、执行食品安全战略规划是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的核心。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目标和指针。
3.完善、夯实食品安全内控环境是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的基础,这个基础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进的过程,包括营造崇尚安全、关爱健康、讲究诚信、全员参与、管理者负责的食品安全文化;应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企业高层领导牵头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及协调工作;应打造全产链经营模式,建立自上而下、从企业负责人到一般员工的食品安全权责匹配体系;应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专职人员专业化水平。
4.加强、发挥食品安全信息科技作用是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的支撑。食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应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密切与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沟通交流,明确制度、流程与标准,及时有效收集、处理、传递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应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全程监管;应采取开放式食品安全技术创新模式,采用先进食品安全标准,推行第三方认证。
5.严格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是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的主体。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需要持之以恒、严肃认真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流程、规范,进行食品安全的源头控制、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物流运输控制、检验检测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应采用先进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食品安全绩效评估,不断促进食品安全绩效水平提升。
三、讨论与展望
通过理论抽样选取中粮集团、双汇集团和寿光蔬菜三类食品行业标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严谨的案例分析法探索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认为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是由食品安全战略规划、食品安全内控环境、食品安全信息科技、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四方面耦合作用的一种运行状态。本研究虽严格按Eisenhardt(1989)提出的案例研究步骤进行研究,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环节研究的严谨性仍需提高。本研究系基于我国目前的管理情境所作的一种探索性的理论建构,由于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存在实践发展性和行业差异性特征,其具体内容将不断演进变迁,因而需要不断跟进研究。未来研究也需进一步探讨国外供应链食品安全保障模式的特点,提出更有普适性的保障模式。
参考文献:
[1]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 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 [J].会计研究,2005,15(2):32-38.
[2]张秀萍,王秋实.我国食品安全的供应链质量管理[J].经济界,2011(5):51-55.
[3]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4): 532-550.
[4]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M].Seco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5]陈淑平.内容分析法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9(1):19-22.
[6]Gerrit W Z, Jacques T. Quality Assurance in Food and Agribusiness Supply Chains: Developing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9, 60-61:271-279.
[7]Karipidisa P, Athanassiadis, Aggelopoulos, Giompliakis 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in Small Food Enterprises[J]. Food Control, 2009,20(6): 93-98.
[8]Krishnan.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2): 649-675.
[9]Jeffrey D, Weili G, Sarah M.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1-2):193-223.
[10]Hollis A S, Daniel W C, William R. 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44(1-2):166-192.
endprint
[11]孙薇,曾凤章.六西格玛管理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质量协会.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50-254.
[12]Kaynak H, Hartley J L.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to the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8,26(4):468-489.
[13]Kuei C, Madu C, Lin C. Developing Global Supply Chai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1,49(15):4457-4481.
[14]周应恒,霍丽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 26(3):91-95.
[15]Stringer M F, Hall M N. The Breakdowns in Food Safety Group. A Generic Model of the Integrated Food Supply Chain to Aid the Investigation of Food Safety Breakdowns[J]. Food Control, 2007,18:755-765.
[16]Van A E D, Meuwissen M P M,Van A M. Selec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Identifying Emerging Food Safety Risks in Dynamic Food Production Chains[J].Food Control,2010,21(6):919-926.
[17]王志刚,王启魁,吴柳云.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21个省市城乡居民的问卷调查[J].农业质量标准,2012(2):11-14.
[18]陈晔,白长虹,吴小灵.服务品牌内化的概念及概念模型:基于跨案例研究的结论[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44-51.
[19]薛茂云.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66-68.
[20]陈彦丽.反公地悲剧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6-30.
Research on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upply Chains
DAI Wen-bin, MU Jing, MA Yong-jun
(Food Safet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Due to research on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of food supply chains is insufficient at present, the paper, adopts case study as its basic research method, and selects COFCO, Shineway Group and Shouguang Vegetables as study objects to explore advanced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of food supply chain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of food supply chains is the result of coupling effect of food safety strategy and planning, food safety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food safe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arifying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of supply chains in details helps to offer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core enterprises in food supply chains to strengthen food safety assurance.
Key words:food safety; food supply chains; food safety assurance; mode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