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区域经济体中的人力资本建设

2014-08-08 22:42李慧慧
2014年12期
关键词:自贸区人力资本

李慧慧

摘要: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更多聚焦,自贸区的发展不仅是某个区域的发展红利,已逐步落实为国家倾力推行的经济政策。在人才强国的今天,自贸区区域经济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推进人力资本建设,实现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本文探究的重心所在。

关键词:自贸区;区域经济体;人力资本

一、 自贸区背景介绍

就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轨迹而言,经济全球化成为自由贸易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政策亦对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各地具体的区位条件也对自由贸易区特点有重要影响。目前,自由贸易区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1、国际主要航道型。自由港是这类地区的显著特点,如拿马、新加坡、吉布提等自由贸易区。2、国际交通枢纽型。如汉堡、不来梅、鹿特丹、香港等港口城市,其自由贸易区定位于货物集散以及大进大出的物流分拨功能。3、出口加工型或者贸工型。如台湾、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陆路边境型。如墨西哥北部的马魁拉多拉边境自由工业区,把主要功能定位为对美出口加工基地;我国新疆霍尔果斯设立的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区亦属于这一类型。5、内陆资源开发型。如巴西的亚马逊州于1967年建立的玛瑙斯自由区。该自由贸易区面积涵盖1万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组成:工业区、免税就业中心和农牧发展区。同时,巴西政府正在规划新的生物研究基地,以便增加该自由贸易区的高技术含量。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此自贸区于 2013 年 8 月 22 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其总面积为 28.78 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 1/226,其范围涵盖上海市4 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国内整体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不仅是为上海带来增长动力和发展红利,也是为全国经济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发挥自贸区雁阵模式排头兵的重要作用,亦是中国主动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的重大举措。

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依据自由贸易区的所属类型以及区域和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首先,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是从上而下的决策,从国家级到区域和自由贸易区级管理机构演化,从国家的战略到当地政府的发展政策。第二,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是从政府导向、企业导向和混合模式向行政区模式转变演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多数自由经济转为或选择企业导向模式和混合模式。并且,越来越多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转化成为含有自由贸易区的行政区域。第三,一个兼具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点的跨边界管理模式开始出现。最后,国家自由贸易区以及跨边界管理模式的演变已经并将继续促进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跨国制度一体化的进程。

二、 自贸区区域经济体发展启示

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对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要正确把握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是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贸易便利化发展对外贸易并带动制造业与服务发展。二,要加快完善自由贸易区的战略规划。例如,国务院相关部门(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等)相继出台了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见或者通知,这些文件精神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和发展确立了行动方向,明确了任务与目标。三,建立完善的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国家要从宏观上加强对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提高中央自由贸易区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在协调相关部门与重大改革事项中发挥中央管理部门的权威作用。

四,加强自由贸易区的风险监控体系建设。建设自由贸易区就是期冀以试验区的方式把改革开放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控制在自由贸易区内不。五,加强自由贸易区法制建设。如,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外资、 中外合资、 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以推进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

面对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国内如火如荼的自贸区建设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面对市场瞬息变化,立足自身区域发展,开发和调整经营思路,为下一步的复杂竞争做好准备。在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今天,实现自贸区区域经济体的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从如下路径实践:

1. 定位明晰,综合业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借鉴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的成功经验;或者是利用自贸区所在区位的优势资源,进行综合业务的拓展,如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经济引领作用推进江浙皖沪一体化发展等;或者是整合行业的品牌优势,进行多元经营的探索,如构建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生态系统等。

2. 国际视野,区域整合。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更要具有前瞻性和远视的规划,以不变应万变拓展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对于各项工作的规划也要具有国际化眼光和区域化角度,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或某一地理区域,对于潜力巨大的自贸区区域发展,国内已有或拟运行的自贸区在统筹规划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在人力资本存量、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高标准的要求。

3. 行业跨界,技术先行。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及融合,不仅行业的技术基础发生变化,而且现代电子介质和社交媒体工具的跨界营销影响力将大幅度增长。伴随着行业边界的模糊化和跨界营销的方兴未艾,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跨界资源整合,将对于自贸区区内和区域工作的开展和提升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三、 自贸区区域经济体中的人力资本建设——以上海自贸区为例

在自贸区的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地区人力资本质量,提高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是区域经济体飞速发展的法宝。所谓人力资本,是指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所凝结的人力资源,亦是可以投入经济活动并带来新价值的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对于资本,人们考虑的是如何让它增值和生利。人力资本存量则是指由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人力资本存量在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可以用人力价格或人力成本来间接衡量。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意味着要进行对原有模式的突破改革,也是对现行的某些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法规和政策的突破,是带领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试金石。如何顺应全球化趋势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上海自贸区正是以此为平台契机及时跟进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寻求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战略突破。作为中国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将会带来巨大金融红利和经济宏愿。

目前随着 WTO 多哈回合谈判进入僵局以及WTO 多边贸易体制正日益边缘化,各国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区域性的自由贸易谈判。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提升中国在国际地位的重要砝码,为中国变被动为主动,融入TPP以應对外部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式之举。在金融领域内,上海自贸区实行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构建离岸金融中心等。这样的开放对中国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尤其是在离岸金融业务监管等。金融风险往往带有全局性,有必要在特定范围内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中国必须更加注重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上海自贸区将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上先行先试从未有过的“自由开放度”。

有鉴于世界自贸区的发展启示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机会和潜在威胁的梳理,如何在人才强国的背景下立足上海自贸区的示范优势,推进人力资本建设,为上海自贸区发展形成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不仅是上海自贸区本身的行动方向,亦是发挥自贸区雁阵模式的组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推进自贸区人力资本建设,可以从如下方面探索实践:

1、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为人力资本建设指引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发生的大幅度变化:在对区域总产出的贡献方面, 第二、 三产业的贡献度明显领先于第一产业, 并且劳动力分布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滞留于第一产业, 这也反过来也影响第二、 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发展阶段性而言, 当前第二产业仍是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递增的最大动力。重点发展优势工业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技术创新以稳定经济发展重心,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同时,大力探索创新发展服务业, 在承接产业转移、 以劳动力转移为主体的人力资本在第二、三产业间转移中发挥优势作用。

2、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为人力资本建设保证差异优势。

从产业集聚视角来看,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推动作用并非特别明显,而是表现为受阻于一定的人力资本水平;然而,在城市空间集聚视角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却已表现出显著的创新促进作用,但基于人力资本门槛的结构变动仍然存在。因此,培育发展良好的人力资本环境是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促进功能的先决条件。同时,由于不同区域的传统投入弹性和基于门槛变量的结构变化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自贸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应根据区域实际考虑服务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

3、人才政策具竞争力,为人力资本建设提供续航电量。政府人才政策对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有着重大影响,为保证人力资本和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地区政府应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升地区人力资本质量以及提高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例如,2013年12月6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委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事务中心合办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与人才需求“圆桌会议在自贸区管委会会议室举行。会上,三方合力成立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揭牌,同时三方还签订了《经贸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

参考文献:

[1]戴相朝.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J]. 商业时代,2014,(1) .

[2]刘慧.基于长三角城市的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J]. 企业经济,2013,(11) .

[3]刘珺畅.中国成立上海自贸区的SWOT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

[4]时省,王腊芳,赵定涛.KIBS集聚区域创新及人力资本门槛效应[J]. 系统工程,2014,(3) .

[5]徐全勇.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对上海自贸区的启示[J]. 浦东开发,2014,(5) .

[6]張良,王俊.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宏观影响因素评价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5) 下.

猜你喜欢
自贸区人力资本
建立中加双边自贸区的前瞻性分析
福州平潭自贸区法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