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艳 任冬林
[内容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而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多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便于更好地推动就业市场的统一规划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一、就业市场分割和分隔现象严重
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所面临的就业市场是一个多重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既有部分是相同的,如制度性、区域性等分割因素,又有一些是不同的,如就业时间和工作经验等分割因素。大学毕业生作为占总人口比例很小的社会精英,城市市场应该成为其主要的就业场所,即主要劳动力市场。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心中都有一个择业的保守工资。在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寻访后我们发现,多数大学生会选择薪资待遇在保守工资以上的企业就业,而拒绝低于保守工资的企业。城市中,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分割使大学生就业时面临两个市场。一级市场需要素质较高的人才,但就业岗位有限,如果大学生被一级市场所淘汰,就会形成非自愿性失业。很多大学生失业都宁愿留在一级市场中等待。目前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着地区、部门、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之间的分割。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境,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能避免教育和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社会的长远安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有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相关主体(毕业生、高校、政府以及用人单位)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如果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进一步界定区分的话,可以把高校及政府界定为供方,把用人单位界定为求方,毕业生则是具有能动性和参与性的特殊产品。
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普遍性和绝对性,所以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也难免受其影响。如高校招生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对学校和专业认同感下降;高校培养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同度受损;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高校和社会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就业市场的“诚信危机”,应聘双方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制造虚假信息或隐瞒信息时就暗含了发生诚信危机的可能性,易形成恶性循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高等学校的招生、培养等诸多方面,培养方式和生源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要把招生、培养和就业视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信息不对称对就业市场需求方的影响
高校就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首先表现为用人单位难以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完全信息。由于毕业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产品,且知识产品形态具有特殊性,因此需求方不可能像了解其他产品一样简单地掌握其特性。在实际洽谈过程中,用人单位难以完全了解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等产品信息,分不清各种证书的真假优劣,不了解求职大学生的真实求职期望;由于高校无法掌握招聘单位的真实用人信息,使得部分企业面临个人利益最大化决策时,可能“只招不聘”,或者是利用招聘会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变相推销企业形象。这种行径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挥霍了应聘学生的精力与财力,耽误了毕业生择业的最佳时机。同时,求职大学生也不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不清楚用人单位承诺的可信度等等。这些都将严重降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效率,阻碍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一基本经济功能的发挥,引起就业市场秩序混乱,进而影响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因此,加强信息互动,弱化信息不对称效应,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明智之举。
四、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就业指导的体系。多数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完整的规划,求职过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用人单位在面对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毕业生时往往也会犹豫不决,主要考虑后期的培训和适应过程。调查中发现高达80%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先,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知识水平有限,他们所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根本满足不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其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根本不能满足毕业生的真实需求。再次,当前的就业信息整合平台不对称,指导服务的本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给大学毕业生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和服务,造成了就业指导效率的低下。最后,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很有局限性,指导和服务的覆盖面太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须华斌.从双元市场分割理论浅析大学生失业[J].发展研究,2004,(7).
[2]夏小华.信息不对称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7,(12).
[3]韩嫣.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1,(5).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