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灵
职业教育是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公民素质、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我市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我市的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困境,还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落后;二是中职生源紧张,招生困难;三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结构和素质有待优化。
面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在继续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力度的同时,应着力研究和解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等问题,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证经费稳步增长
各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设立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应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增长逐年增加,应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二、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工夫
应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整合优化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相促进。立足于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就业、创业,突出专业特色,实行专业与需求、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三对接”。国家即将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即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这是对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要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学习管理制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评价和招生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三、加强中职教育招生工作
职业学校应该多措并举解决招生难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抓好学校管理,提高自身吸引力;应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拓宽生源渠道,瞄准潜在的生源群,有针对性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
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深化职业教育人事制度和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发展的水平。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相对发展落后,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了要“抓教育科研,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省教育厅在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这都为我们提出了工作要求和方向。职业教育科研应该重点在中高职衔接贯通、中职教师培训、中职教师专业标准、示范学校建设、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县级职教中心改革发展、中职学校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课程设置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加强研究,助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六、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应该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对经济、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为地方培养落地人才;引导学校和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创业本领;引导家长认识到升学是就业的桥梁,就业是升学的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扭转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大力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和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劳动预备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出台各行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确保各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监督社会新增劳动力依法接受职业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就业。对未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限期到职业学校参加培训学习,形成先培训后上岗的良性机制。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职业教育是民生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今天,我们应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加快建立适应黑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更高需求。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