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学生分析: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
(师导入)播放有关炸药发明的视频。
师:炸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但它却告诉我们,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也就是说(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师: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比如说蜡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到蜡烛。请每个同学想想看,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提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和气味等)
(引导探究)
第一阶段:点燃前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见学案表格1)蜡烛由石蜡和棉线做成的灯芯组成的,一般为圆柱状,白色(红色)固体,有气味。
师: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和状态,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
生: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
(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小于水。
第二阶段:燃烧时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点燃前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现在我们将蜡烛点燃,看看又有哪些发现呢?(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灯芯和周围固体蜡的变化等。)
(学生实验):点燃蜡烛。
(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见学案表格2)安静燃烧,发光放热,石蜡熔化,火焰分三层:最里面火焰较暗淡,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较明亮且呈圆锥形;最外层火焰呈黄色,明亮不耀眼,燃烧过程中慢慢变短。
师:想想看,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温度会不会也高低不同呢?
(学生实验)将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火柴梗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
师: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
(学生实验)取一干燥的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立即倒转烧杯,向里面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第三阶段:熄灭后
师:刚才熄灭蜡烛时,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吹灭蜡烛的时候,有白烟生成。
师:同学们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又会看到什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实验)点燃白烟观察到火焰顺着白烟点燃了蜡烛,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
师: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观察?
(学生讨论小结)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
点燃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
燃烧时—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
熄灭后—点燃白烟。
二、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责任编辑 史玉英)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