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梅
摘 要:加强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管理监督,有利于群策群力,实现民族经济的主动发展;有利于建设基层民主,完善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有利于调和各种矛盾,促进边疆和谐与稳定。深入调查发现:目前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民主监督形式重于实质;乡村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乡村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监督方法有待改进。所以,完善乡村财务监督的对策是:加强财务监督的宣传和落实,使民主监督的思想深入人心;完善乡村监督制度,使乡村财务监督落到实处;加大乡村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改进民主监督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财务;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64-02
“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一种美好憧憬,也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夙愿。当前,在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重要方针”指引下,农村救灾救助资金、退耕还林种粮直补等补贴补助资金、土地补偿资金等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集体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得到壮大。监督好、管理好村集体经济无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为此,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法对村民委员会组成、职责、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做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集体资金和财产的安全,维护了村民的根本利益。然而,在边疆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不可小觑。研究如何加强乡村财务监督这一课题对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化解干群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监督的意义
(一)有利于群策群力,实现民族经济的主动发展
乡村财务监督是依据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制度以及乡村财务预算等对乡村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通过监督有利于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其经济行为的引导力、制约力;有利于对其管理的保证力和促进力,保证和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集体财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挖掘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民族经济的主动发展。
(二)有利于建设基层民主,完善中国村民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曾经指出:“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使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进一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必须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来推进。”乡村财务建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好乡村财务,有利益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规范、约束乡村干部权利,完善和实现村民自治。
(三)有利于调和各种矛盾,促进边疆和谐与稳定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整体繁荣稳定,但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仍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比如,一些村干部营私舞弊、贪污挪用引起干群矛盾、党群矛盾;一些财务决策不作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草率决策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不必要是损失;国外一些宗教势力打着宗教幌子入侵边境民族地区,以分发实物等方式煽动、蛊惑民心,企图分离国家等。这些不稳定因素如蚁蛀坝,危害不可轻视。这种状况下,加强乡村财务监督,有利于厘清财务,净化经济环境;有利于村务透明、村务公开、聚集民心、聚集创造力,形成一股建设边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从而促进边疆的和谐与稳定。
二、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乡村财务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民主监督形式重于实质
当前,民族地区的乡村财务监督,走过场、走形式屡见不鲜。从内部监督看,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财务人员等主要内部监督力量由于自身地位不独立,前思后虑、唯唯诺诺,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老好人”思想的存在使其忘记监督之责;从外部监督力量(县审计局、乡(镇)农经站、财政局等)看,由于专职人员少,监督内容又主要是涉及真实性方面的事后监督,监督结果的权威性以及监督效果性往往大打折扣;从村民的角度看,一是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落后地区,长期贫困造成参与村治的意识缺失。正如美国政治学者维巴和尼通过研究证实:“村民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他们参与村治的情况,在社会中富人比穷人更为热衷于参与政治,他们根据人的经济地位高低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建立起的模型显示,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那一头到较高的那一头,参与率有了大幅度增长。”二是由于监督对象权力过大,不能发挥民主监督应有的作用。大多村干部要么是民族头人,要么是宗教头人,要么家族比较兴旺的等,而普通农民群众受乡土情绪、从众心理、小农思想、宗教思想、历史的惰性力等影响,虽有些疑问或看法,也是得过且过,不想惹事。三是参与途径狭窄。好多乡村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等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要么不公开,要么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时间随意,或公开的内容含混不清、描述生涩繁杂,本来就文化不高的村民更是不知所云,大大减弱了监督的有效性。
(二)乡村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长久以来,大多数乡村监督制度或缺或不健全,这种状况除了上述乡村干部对村务监督工作重视不够的原因外,一是民族村寨积累资金少,经济业务少,客观上制约着财务监督制度的形成;二是在民族地区具有一定审计监督知识的人才较少,加上民族、地域、宗教等综合因素影响,缺少制度生成的土壤。这种状况使乡村财务监督工作虚化、弱化,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从凭证取得到会计资料的归档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常见的是会计、出纳职责部分、资金使用不规范、白条抵库,往来账项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交接手续以及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等。由于无章可循、无章可究,乡村财务管理连真实性、合法(规)性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效果性。由于缺乏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乡村财务工作也没有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或“确保财务行为不偏离正常轨道”的作用。可见,加强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监督制度的形成迫在眉睫。endprint
(三)乡村监督人员素质不高,监督方法有待改进
民族地区乡村监督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具备与其从事的监督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一方面源于民族地区监督人才缺失的现实,一方面也源于监督人员大多地处一方,乡里乡亲的,往往太多考虑自身利益,很难独立、公允地做出监督结论。以此同时,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自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一是不进行深入审计监督,工作简单粗暴;二是不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缺少工作艺术;三是奖惩措施不到位,后续监督缺位;四是经验总结不到位。仍然存在年年问题年年提,年年提出老问题。这些“老问题”,大部分是村干部和记账员对财务工作认知不够、学习掌握不够,经验总结不够造成的,长久以往,对财务工作、村民和国家的利益危害极大。
三、加强民族地区乡村财务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财务监督的宣传和落实,使民主监督的思想深入人心
高度决定视野,对问题的认识是产生结果的根源。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车、集体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乡村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宣传民主监督的内容方式,让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知晓、熟悉基础上积极参与和配合。对内部监督力量来说,不断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加大内部监督力量的权利,使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对审计部门等第三方来说,在不断充实监督队伍的同时要求完善监督的工作机制,熟悉业务、公正独立、细致谨慎。对村民来说,要教会他们学会监督,捍卫自己的民主权利。居于此,一是要让监督的账表浅显易懂。二是要有明确的监督时间和地点;三是及时处理监督发现的问题。总之,乡村财务监督既“监”更要“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上,更要注重如何帮、辅民族村寨加强财务管理,维护村民利益。
(二)完善乡村监督制度,使乡村财务监督落到实处
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完善乡村监督制度十分重要,有了制度,我们就可以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从而建立起乡村财务监督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完善的过程,首先要建立乡村财务领导工作小组,小组领导由乡村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纪委、监察、农牧局、农经站、审计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单位抽调组成;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乡村财务监督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监督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目的原则、监督的范围和方法、财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等;再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监督制度,使监督制度紧紧结合现实乡村财务管理需要,通过制度力保障、提高财务监督力。
(三)加大乡村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改进民主监督的方法
首先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选、育、用机制。选拔任用要公开选拔、择优任用,对留得住、用得上、思想好、作风踏实的乡村财务监督人员加强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送出去”也可以“请进来”。监督人员的组成中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的比率,要发挥好少数民族监督人员的独特作用。其次在监督方法方面,一是要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要掌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二是走群众路线。人民是监督力量的源泉,我们要紧紧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财务监督工作得到理解、认可和支持;三是熟练掌握计算机监督技术,使其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监督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四是慎独、自律,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执业中树立起应有的权威。
参考文献:
[1] 王宏.对村级财务监督问题的思考[J].财会审计,2011,(2下).
[2] 叶爽.新农村财务监督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3] Sidney Verba,Norman H.Nie.Social Equality and Political Democracy[M]..Participation in New York America,1972.chapter 8.
[4] 邓小平文献: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33.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