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包海泉
财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的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它通常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能督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合乎程序与合乎要求,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化、管理行为的科学化。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严格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收支预算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监督主体分类,可将财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按监督的对象分类,可分为财政财务监督、财经法纪监督和经济效益监督。按监督的内容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监督和专题监督。按照实施监督的时间来分类,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从实施的时限分类,还可分为经常性监督、定期性监督和不定期监督。
财务监督的目的在于督促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企业经营文件、制度的规定,揭示财务活动中的弊端和违规行为,威慑和制约不法行为,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运行;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内部审计具有管理、经济控制、评价、鉴证等职能,从这些审计监督的职能及当前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内部审计主要表现在事后监督,而财务监督更注重对事前和事中的管控。因此,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从职能的内容来看,不存在重叠,财务监督职能是对内部审计及其它监督职能的补充。财务监督职能包括对企业部门、相关具体业务及管理层的监督。财务监督涉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除通常对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等计划预算完成的总体监控外,还包括对涉及资金流出和费用消耗的具体业务项目的监督。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判断业务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由此可见,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是有必要的。
(1)企业需要设立专职财务监督岗。从财务监督的目的可以看出,财务监督与审计是有区别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它伴随着经济活动而进行,贯穿经济活动的始终。而审计是对一定时期的经营管理活动或一些特殊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出具审计通知书、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等,通过审计会计资料、经济行为以及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经济行为是否有效,并提出审计意见和结论。内部审计只是提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我觉得财务监督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或借助中介机构,最终把问题得以解决,这才是财务监督最终目的。(2)企业财务监督需要制度来保障。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我们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很多有关审计的规章制度,但确没有关于财务监督的制度,对财务监督这方面还缺乏相关的制度规定,致使在开展财务监督过程中责、权不够明确,监督难以实施,财务监督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财务监督制度来保障。(3)企业要重视财务监督而不能流于形式。为加强过程控制,强化财务监督,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企业对财务监督关注度不高,尤其对于大型的集团企业,这点更加重要。因此,财务监督主要还以事后监督为主,不能有效在事前、事中进行监督,就起不到实质性管控作用,最终导致财务监督只能流于形式。
开展财务监督是必要的,但财务监督也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更好的实施财务监督,以达到企业整体利益目的,尚需企业各层级做出努力。
1.赋予财务监督的权利。制度是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是监督顺利实施的保证,因此,应将监督上升到企业制度的高度,以制度的形式来明确财务监督的职能及赋予监督的责任。
2.财务监督的定位。财务监督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监督时一定要清楚,首先,财务监督不能取代被监督部门职能;其次,财务监督不能取代企业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职能。
3.注重财务监督与服务的平衡。财务部门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它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职能,具有服务性的一面,对内对外都是企业的一个窗口。因此,一方面要有重点有方法地开展财务监督,另一方面要提升本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为企业服好务。
财务监督需要全员参与,决不是某一部门的职责。财务监督做为内部监督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但需要完善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还需要企业各层级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才能得以实施。由于水平有限,对财务监督这项业务研究探讨的也不够深入,所以有些想法可能不够全面,也可能有偏差,希望能够借此文进一步学习探讨财务监督这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