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1

2014-08-03 03:30:28伟,董鸣,颜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上海市体育课

吴 超 伟,董 众 鸣,颜 中 杰

(1.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3.上海电力学院 体育部,上海 200090)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各方面身体素质持续下降[1],并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于2006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7年4月启动“阳光体育运动”,5月下发了中央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此后,还有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实施作了重要批示。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各省市为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纷纷根据当地情况以地方党委和政府名义下发了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意见[3],上海市教委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编撰为契机,组织专家撰写了“学生健康促进工程”;2011年7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大会,并下发了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4]。

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是现阶段上海市高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康促进工程”启动至今有两年多的时间,上海市各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得如何?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否与时俱进严格按照国家及上海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实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上海市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其特点,分析目前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今后上海市乃至全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供一些有帮助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调查对象:抽样选取10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电力学院、上海金融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发放问卷前请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当场发放与回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1.2.2访谈法

拟定访谈提纲,与上海市教委、高校的相关学科专家、领导及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制定excel数据表,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健康促进工程”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关系

“健康促进工程”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阳光体育运动”一脉相承,是面向上海市大中小学生群体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八大行动计划(见表2),细分75个小项目。多个项目明确规定高校为责任部门或参与部门,高校是开展“健康促进工程”的一个重要主体。

健康促进工程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都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两者在指导思想、目标等方面基本一致。公共体育教学主要依托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健康促进工程”涉及范围更广,它以学校体育、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进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5]。“健康促进工程”指引着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它的深入开展能加快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

表2:八大行动计划列表

注:表3内容来源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沪府办18号)

3 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3.1 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

《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必须修满规定的体育学分[6]。

在调查的8所上海高校中,除了上海大学实行一学年三学期制外,其余高校均实行一学年两学期制,根据课程指导纲要四学期144学时的要求,平均每学期至少保证36学时体育课。按照每周两个学时/次课的标准,至少每学期要开设18周的公共体育课。然而,八所高校每周均为一次公共体育课,每次两个学时,上课周数各个学校从15周至18周不等,除去考核课,受天气不好影响无法上课等因素的影响,真正上课的时间也就13—16周左右,显然没有达到《纲要》的标准。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很多同学的自主锻炼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上体育课的时间就是锻炼时间,然而,如此稀少的体育锻炼频率不仅远远的落后于阳光体育运动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要求,也无法实现健康促进工程中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目标。

3.2 指导思想

表3: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教师指导思想调查表(多选)(n=96)

指导思想人数比例排位快乐体育3637.50%4技能教育4142.71%3体质教育3334.38%5终身体育4951.04%2健康第一7477.08%1

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教学有着不同的指导思想,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我国学校体育涌现出多种教学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变革,沿着一定的趋势转变。表3显示,现阶段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主要以“健康第一”为主,其次是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而技能教育和快乐体育思想位居第三和第四;此外,仍有34.38%的教师选择体质教育,排在第五。技能教育、体质教育指导思想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强调学习与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属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在不断进行着自我完善。为了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规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新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运而生。在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沿着由传统的技能教育、体质教育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趋势转变。

3.3 教学目标

21 世纪是多学科、多种知识相互交叉融合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教学目标也应多元化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表4显示,69.79%教师认为公共体育教学目标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65.63%的教师认为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应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掌握“三基”和发展身体素质。同指导思想一样,教学目标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说明了在开展健康促进工程的背景下,上海高校多数教师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

表4:上海市高校教师对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情况调查表(多选)(n=96)

教学目标人数比例排位掌握“三基”4142.71%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6769.79%1职业实用体育技能4344.79%4提高学生体育意识6365.63%2发展学生个性5860.42%3发展身体素质3940.63%6

3.4 教学内容

3.4.1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项目设置现状

上海市的多数高校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多开设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各式球类运动,部分学校还开设了近几年兴起的体育舞蹈、瑜伽等项目。但是,各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上海电力学院每年开设的项目仅为15个左右,而上海大学则可以开设30多个运动项目。

在实地走访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项目仍然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开展这些项目有其优点,授课教师大都具有一定的专项背景,能够较好的完成示范、讲解等工作,而且有比较成熟的教科书,教师在备课时比较轻松;但是这些项目在中小学时期学生已经普遍接触,一味的重复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项目对场地要求比较高,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终身参与。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这两项运动趣味性高、观赏性强,具有一定的对抗性,易于开展。而像体操、田径、武术和排球,这四种项目的开展对技术要求较高,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对抗性过强或无对抗性,不易于日常开展,也不受学生喜欢。此外,学生对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也比较感兴趣,如户外运动、瑜伽等。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选择给了我们很大的提示: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在普通高校中适合发展趣味性比较高,易于开展,实用、利于终身参与的运动项目。

3.4.2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现状

表5:学生感兴趣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调查表(多选)(n=942)

选项人数比例排位运动技术学习36438.64%2身体素质练习24526.01%6体育游戏39742.14%1课堂体育比赛30932.80%3体育理论26728.34%5综合课28930.68%4

据调查,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技术学习,身体素质练习,体育游戏,课堂体育比赛,体育理论,综合课这几部分。公共体育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表5显示,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是体育游戏、比赛和运动技术学习,最不感兴趣的内容是单纯的身体素质练习。进一步调查得知,男生选比赛练习的人数比较多,女生则更偏向选游戏练习,这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自由,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增加些这部分的内容,可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5 教学组织形式

表6: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表(n=942)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人数14219228924178比例15.07%20.38%30.68%25.58%8.28%排位43125

表6显示,约有67%的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的组织形式持满意态度,也有约33%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其中25.58%的学生比较不满意,8.28%的学生非常不满意。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较好的分班教学既有利于教师传授运动技能和方法,又能使学生不至于感到与在班里其他同学水平不对等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组织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师资、学生性别、兴趣和运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取合适的组织形式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表7:教师普遍采用与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比调查表(多选)(教师96人,学生942人)

组织形式教师常用学生喜欢频数频率排位频数频率排位按性别分3435.42%442244.80%4按兴趣俱乐部分5961.46%354157.43%1按行政班分7173.96%234136.20%5按运动项目分8386.46%145247.98%3按体能差异分1515.63%549952.97%2

通过把教师普遍采用与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发现(表7),教师选择组织形式习惯与学生喜好是存在偏差的,教师主要依据运动项目和行政班进行分组,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且方便管理,而学生偏向于按兴趣和运动能力来进行分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是存在这样的偏差,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教师组织形式现状的不满意。

《纲要》第十八条规定: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 30 人左右为宜[7]。结合表8和走访调查得知,上海市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班级人数存在过多现象,受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运动项目的开课现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选的人多却老师少,以至于部分项目会出现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的现象。学生人数过多不符合《纲要》和健康促进工程的要求,这不仅会加大体育教师承担的教学负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表8:教学班级人数调查表(多选)(n=96)

3.6 考核评价

表9显示,12.74%的学生对考核评价非常满意,21.13%的学生对考核评价比较满意,但也有25.16%的学生表示比较不满意,更有9.45%的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持不满意态度。考核评价是为了定性而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直观的认识,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步。

表9: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评价的满意程度调查表(n=942)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人数12019929723789比例12.74%21.13%31.53%25.16%9.45%排位43125

表10:考核评价内容调查表(多选)(n=96)

表11:教师考核评价方式调查表(多选)(n=96)

体育学习评价是一般评价活动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表10显示,目前,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平时表现,技能考试,身体素质测试这三方面,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竞赛或其他奖励分所占比例相对靠后。可见,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侧重于运动技术和体质健康水平等定量评价。表11显示,教师选择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而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自评和互评方式运用得较少。反映出目前上海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中仍存在教师主体地位过于明显的现象,这不符合健康促进工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健康促进工程”指引着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它的深入开展能加快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步伐。目前上海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无法达到《纲要》的标准,也无法实现健康促进工程的目标。在健康促进工程视野下,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沿着由传统的技能教育、体质教育向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趋势转变。同指导思想一样,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学内容比较笼统,各高校开设体育项目仍然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不同院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选择组织形式习惯与学生喜好是存在偏差的,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不符合《纲要》和健康促进工程的要求,这不仅会加大体育教师承担的教学负荷,也会影响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中仍存在教师主体地位过于明显的现象,这不符合健康促进工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4.2 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途径,让教师和学生从深层次领悟“健康促进工程”的意义及内涵;促进全体学生对体育的态度、观念和意识的转变,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自觉参与、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上海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不应竞技化而应大众化、娱乐化,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教师在选取教学组织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师资、学生性别、兴趣和运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选取合适的组织形式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构建新的评价模式,实现由课内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形成综合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国民体制连降十年[EB/OL].http://edu.cztv.com/news/m1/2010/11/2010-11-30295730.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3]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8-63.

[4]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相关背景[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article/201206/65153.php,2012-06-04.

[5]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总体介绍[EB/OL]. http://www.shmec.gov.cn/html/article/201206/65155.php,2012-06-04.

[6-7]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S].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上海市体育课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1年7期)2021-08-21 06:49:52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体育课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车迷(2017年12期)2018-01-18 02:16:12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
制冷技术(2016年6期)2016-03-08 11:07:48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9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军事历史(2002年5期)2002-08-20 06: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