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发展情况的探析

2014-08-02 00:57:26郭陈鹏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术科必修课教学计划

郭陈鹏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的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文件。1980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本科(四年制)的教学计划。1986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精神,国家教委对教学计划进行了改革,并提出了新的计划方案。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并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体育本科专业》及专业简介。1991年6月,国家教委根据1988年专业目录的规定下发了 《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学专业教学计划》。1996年国家教委进行了新一轮的体育教育专业计划修订,并于1997年2月颁布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并要求同年新学期试行。2003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起草了《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并决定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含师范院校,综合院校,体育院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施行。从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我国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重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后的课程改革后,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行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人才。课程也分成了选修、专修,以及公共课。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虽然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但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内容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专项差异以及学时学分的安排上面也存在问题,同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适应新的课程。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和体育教师的培养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及体育类网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1.2 逻辑分析法

对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进行逻辑分析。

1.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办公软件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

2.1.1 1980年国家体委颁布的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表1可见,在1980年体育教育专业最明显的变化是术科与学科的比例相对均衡、发展相对平衡,即重视技术的培养,同时也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在培养目标上规定为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并重视一定的专项特长的培养。

表1 1980年国家体委颁发体育学院体育系教学计划主要内容指标

2.1.2 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表2可看出,学科和术科的比例出现了侧重点,不再是往常的均衡发展,明显看到学科比例大于了术科所占的比例。并且选修课也出现了明确的分类,分为了学修学科和选修术科两类。同时分类的选修课代替了往常的专选课,并且总的学时数也有了一些下降。

表2 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高师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2.1.3 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表3可见,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必修课程中原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称为“体育理论学科”,术科类课程则仍与1986年计划一样称为“体育手段与方法”;学科类比重又有提高,学科类课时占到了59.38%,术科类课时占40.62%;选修课分为限选与任选两类,限制选修分学科和术科两类。

表3 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体育教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指标

2.1.4 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体育教育专业 (本科)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上以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为指向,但适应范围有所扩展。该方案的特点是:课程趋于小型化,所提供的课程门数增多,必修课中有一定选择余地;选修课所提供的系列选修课组中有两组为理论性课程,各组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任意选修课的时数有所增加。表4可看出,学科类课程的比例持续增高,术科类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必修课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而选修课的比例有所增加。

表4 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2.1.5 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

1)虽然是必修课程但是可以在以上所提供的七个领域资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的开设和组合各领域的课程,修够846学时。2)各院系可从一般必修所列课程中选择开设一般必修课4-5门(球类课程除篮球、排球、足球外),约280学时,16学分,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课程设置置换其中的1-2门课程或可自主开设1-2门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3)即在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的7门课程中任选一门,在副项提高的11门课程任选一门即可修够学分。在体育教学训练方向19门课程中根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情况任选2-3门即可。4)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和跨专业任意选修课。5)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并达到大学外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水平。

表5可看出,其中必修课程1 126学时,63学分,选修课程880学时,53学分。任意选修不少于350学时,22学分。学科术科比例较为模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充分的发挥潜能,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及目标。

表5 2003年教育部颁发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

2.2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2.2.1 培养目标的比较

表6可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顺应着社会需求的转变而发生改变的。培养目标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指导思想的转变,不过都是在注重体育教师的培养。1980年、1986年主要是培养体育教师。1991年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997年的培养目标更具有重大的转变,不再是以往的单一的培养教学性的体育人才,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学习各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有效全面地掌握此类知识,适应当时飞速发展的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合格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人才。从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的培养目标来看,新世纪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大的调整,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广适应”的专门型人才。实现了由单一的“一专多能”型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表6 培养目标的比较

2.2.2 主干课程安排情况的比较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结构主要包括三大类。1)必修课程。包括主干课程和一般主修课程。主干课程即对专业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课程。一般必修课即关键性的影响个人专业学术修养和能力的课程。2)选修课程。包括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包括学科选修和术科选修。3)实践课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与实践[4]。表7可看出,教育部的5次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表明课程名称的修改具有一定的意义。1986年的主干课程的门数达到了12门,比以往加入了游泳或滑冰、武术等具有地域差异和民族特色的项目。1991年和1997年的课程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法将课程名称达到了基本上的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科知识的总结。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的单一,不利于课程的深入发展,不利于培养全方面的体育人才。2003年用一种新型的方法将课程分为6大领域,这是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在课程划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对于培养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做了先天性的准备,有利于主干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表7 主干课程的比较

2.2.3 学科与术科学时的比较

表8可看出,学科所含的比例越来越大,相对应的术科比例越来越小,表明我国在不断地调整学科和术科的比例。1997年和2003年的课改逐渐的淡化了学科和术科之间的界限,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相比之下,体育院校的学科学时相对少一些,这主要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而综合院校有相对充足的课程资源,学科的学时比例自然会向上调整,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未来体育教师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表8 学科与术科学时的比较

2.2.4 选修、必修课的比较

表9可看出,5次的课程改革有明显的变化,选修课的学分已经从1980年的381学分已经增长到了880学时,而必修课的学分已从2 763学时下降到了1 126学时。表明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逐步的趋向合理化,科学化。更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选修课的增加也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学习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表9 选修、必修课的比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科和术科有明显的比例变化,学科的比例逐次上升,而术科的比例却逐次下降。到1997年,课程方案中学科和术科的学时比例分别为63%和37%。新《课程方案》又一次提高了学科的比例,学科占到了65.7%,术科只占34.3%。

2)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每次教育计划方案的改革都会提升选修课的比例,而相应的降低必修课的成分。我国在五次的教学计划过程中,选修课的学时已经从1980年的381学时升高到了2003年的880学时。两次课改所占的比例已经从12.2%增加到了43.9%。可见我国对选修课的重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变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培养“宽口径”的体育人才,但在选修课总学分增加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必修课的总学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会为培养“厚基础”的体育人才带来阻碍。

3)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主干课程就是在学习本专业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课程。从5次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动,并且对各门课程做了改进,从宏观上演变为具有指导性的6大领域课程。

3.2 建议

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科和术科比例在不断调整,由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专业素质比较低,术科比例的下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毕竟体育教育专业专业素质的扎实才是体育教师的立业之本,所以在加大学科类课程学习的同时应该保证术科课程的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

2)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也在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在选修课总学分增加的同时,必修课的总学分也在下降。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兴趣的选择性,以及特长的发挥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是必修课的缺失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也存在缺陷,所以应该在增加选修课学时的同时注意保障必修课的总学时,使学生能够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真正的称为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3)今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方面应该重视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应该强调突出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的扎实,和科研能力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应有效利用综合院校的课程资源,将选修课程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未来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学教师做好准备。

[1]全国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编.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王晓芳,马振东.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发展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

[3]窦 红.中、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6).

[4]方千华,黄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沿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

[5]陈俊钦,黄汉升,梅雪雄,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5).

[6]黄汉升,陈俊钦,梅雪雄,等.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7(3).

[7]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研制及其主要特征[J].体育学刊,2003(2).

[8]黄汉升,季克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3).

[9]黄汉升,杨雪雄,陈俊钦,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6).

猜你喜欢
术科必修课教学计划
鲸宝宝的必修课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1:40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21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0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浅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