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延延
【摘 要】如何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趣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发展,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主要桥梁。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集中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有效教学;有效提问;课堂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明确提出英语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研究发现,师生间“问答”的双边互动几乎占课堂时间的一半,它对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师生双边互动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并非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成预期目的。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性,突出“提问”的主体性。
一、拓展广度,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广度往往不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具有平等性、互促互补性和全员参与性。为此,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问,还要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此外,有效的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师生互动形式的多样化。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首先要面向全体,扩大学生的参与覆盖面,关注更多初、中等水平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高等水平的学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初等水平的学生可适当“降低”,课堂教学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其次要注意师生互动形式多样性,采用教师与学生全体,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教师与学生全体、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小组、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多种互动形式相结合,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把握难度,设置坡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呼,学生百应”的情况,这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首先,教师应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以略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大约全班1/3到2/3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回答为宜,也就是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其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置不同坡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关的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易或过难,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同时还要注意对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的思维都能得以有效开发,不对问题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正確把握候答时间
候答就是指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提问后立即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应合理巧妙地安排候答时间,将候答时间从1~3秒增加到7~9秒。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提问后的候答时间。另外,在学生一时答不上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代答,应善于引导,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正有同学会回答”、“老师会告诉答案”等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倾听,适时反馈
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后要善于倾听,捕捉学生回答的信息,及时反馈并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要注重激励,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潜力。如在教学中使用一些像Try again. Dont worry. Take it easy.的教学激励语言。
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初等水平的学生,准确适当的反馈能为学生扬长补短提供实在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教有法而无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全体精心设计。通过提问,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和学信息,检查教和学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和学的方法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通过提问,设置悬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只有有效提问,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效、更高效,这样的课堂才更有意趣、学生更感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国),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美国)合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英语)Go for it!全套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LYNCH T. Questioning roles in the classroom [J]. ELT Journal, 1995.
[4]余文森.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阚兆成.新课程释疑解惑[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