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为此,必须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通俗理解,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取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核心内容应该是“人”,即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更新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充分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是课程标准的内在精神,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精神和基本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具体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先进的思想品德课程理念都来自成功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合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
课程观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观不像旧课程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新课标思想品德教材版本较多,但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从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变,从过去传授文本到学习文本,强调师生对话,注重育人功能和道德学习向道德实践转变。
教师在上课前要专研教材,把握教材主要内容和特点,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合理使用教材资源,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尽量符合学生实际。就现行人教版来说,所选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吻合的,按“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编排,内容详实,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素材,基本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能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
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圈等不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自己收集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課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七课第二框,其中有一个表格,要求学生收集全班同学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填入表格,交给学校领导作为参考。这一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全面地了解学生。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水平,要有针对性;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认真的取舍,创造性组织教学内容。所以,作为教师,在上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生活背景等。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标准。
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仍采用过去的传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的话,肯定引起学生的反感,没有多大的教学效果。二要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灵活采用诸如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要根据教材安排,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多媒体动画、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四要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严格要求,教会探究。
参考文献:
[1]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陈平,(1968.9~)男,籍贯:贵州水城,最高学历:大专,目前职称:中学政治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