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

2014-07-25 09:41文/顾文武
新课程·中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分类教学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文/顾文武

摘 要:多年顽固的应试教育,让体育学科的教学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在高三这个全力备战高考的阶段。教育部门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对此进行了多番改革,其中包括要求一部分名校在招生录取时参考体育成绩以及对高中体育采取分类教学的模式等。国家正力图通过这些改革方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将终身锻炼的信念树立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教学模式

一、当今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身体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多年前,我国受到列强的侵略,被称为“东亚病夫”,被视为无能之辈,受尽欺凌,我们不能因为如今的好生活就忘记了当初的耻辱而忽视强健体魄。近日,网络上有一个调查,说是中国男孩的平均身高已经低于韩国和日本。这则消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由此也能看出来,我国的体育健康和国民身体素质确实大不如前。虽然在国家教育部的严格控制下,体育课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上课份额,然而多年积聚下来的弊病还是显露无遗。例如,课前准备活动做得不够甚至是不做;课堂散漫至极,没有纪律性;课间活动单调,了无生趣,毫无新意;提早下课或课堂活动量远远不够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体育课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进步。

二、分类教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必要性

所谓“分类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上课科目,教师在明确课程目标后,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综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应该说,这是我国体育教学模式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师“满堂灌”讲法,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的同时,也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成果。

分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琐碎平庸导致师生对教学活动兴趣不高的弊端,让教学活动更富“幸福感”,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学大纲,这就要求,分类教学课堂要比传统课堂更具活性。采取分类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有效应用,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三、如何实现分类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1.增设体育项目,发展多种运动形式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等中学来说,体育课还是局限在足球场上。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足球场地足够大,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足球是一项群体活动,能够让大家一起动起来。想法是好的,但是见识过高中体育课的人都知道,这个理想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且不说男女的差距,还存在着兴趣的不同。因此,欲实现分类教学,学校就必须增设体育项目,发展多种运动形式,不能局限于足球、篮球、排球等,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太极拳、羽毛球、网球、游泳等活动,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划出场地,设击剑、高尔夫等活动。若能进行这种改革,相信一定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分类教学。

2.根据学生的兴趣分类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问题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上能否真正做到激发学生兴趣,这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力求体育课堂的高效,首先就要求分类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学校方面,只需要规定出一共有哪几门课,分别招收多少人即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所要学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各高等大学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推而广之,将其纳入高中体育的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让教师感到麻烦的事情,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课堂活动的创新点,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授篮球这一项目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之前,与学生说说篮球的发展史。像“是谁发明的篮球这项运动呢?”“这项运动最初就是比赛用项目吗?”等等。这样的引入式教学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活动,树立终身锻炼的目标。再比如说,教师在教学生打网球的时候,可以结合数学上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环环相扣的。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理解,又能增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

3.小班额授课,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班级授课制的实施虽然有效地解决了贵族垄断式学习,却也有不小的弊端,比方说没能注意到学生的独特性等等。大班级授课这个弊端在体育课上更是尤为突出,室外的环境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极易导致学生的身体伤害,因此,缩小班级额度,加强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和照看,十分必要。从另一方面来说,小班额授课也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其耐受力和潜力,制定适合学生的锻炼计划,帮助学生发展。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学生瞬间爆发力非常好,是短跑健将,然而在集体大班额授课中,为讲求队伍整齐,纪律严谨,不可能进行急速短跑这方面的训练。这就在无形中毁掉了一个孩子的潜力,导致其丧失了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又比如,有些学生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做过于剧烈的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让其自由活动,久而久之,就导致这部分学生把“体育与我无关”的想法根植于心中,这是十分不可取的。所以说,分类教学就可以让这一部分学生学习一些比较安静的体育项目,比如说太极拳。既能强身健体,又不会伤及身体。

4.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共赢”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渺小而微弱,合作的力量才足够“移山”。高中生的心理状态并不稳定,情绪波澜极大,学习上浩如烟海的习题堆积如山,生活中全家的期望全都集于一身,导致这一阶段的学生都十分焦虑,攻击性比较强,独占欲也比较大。至今,我们仍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这一时期的学生急躁焦虑,但是我们都知道,发泄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运动。体育课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因为它具有这方面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长跑项目完全是个人的赛场,谁跑得快谁得第一。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培养学生专心致志、不受外在影响的能力,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缺乏沟通导致的不知思辨。因此在实行分类教学的前提下,还要对传统的教学活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说,铁饼、铅球这一类的体育活动,如果只注重学生是否达标,那就与分类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记远度”的方式,把一个小组中每一个人所投掷的远度(米数)全都记录下来,汇总之后比一比,看看哪一组投掷的最远,最远的一组可以要求输掉的一组表演一个节目等。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有助于学生释放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体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与之相比,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则更是不可忽视的。人民教师要做的不是单纯地提高成绩,而是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每一位体育老师都应该明确:我们要做的是把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转化为生命中的一种习惯,缺之不可,少之不行。分类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传统体育课里的共性特征转化为个性发展,让每一个个性的独体求同存异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共性集体,让个性在群体中得以发展,群体因个性的不同而去伪存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和学习,最终得到身心的双重满足。

参考文献:

[1]彭少扬.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教育,2013(64).

[2]陈书玲.浅析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应用[J].体育时空,2013(10).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类教学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培智学校体育课中有效实施分类教学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