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宝霞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各教学阶段的教学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例如,教学过程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又一课题。就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有效性
高中的课程改革,在近几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要求是在共性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这两者综合起来就可以用科学能力来概括。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熟练的物理知识,有灵活的物理科学思维。这些素质通过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进行锻炼,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在物理这门学科上有很重大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准确使用物理语言的良好习惯
物理素养的养成要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做起,许多学生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不能正确使用物理符号,这不仅不能够清晰地呈现物理表象中的本质,而且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失分。物理符号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板书,时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物理语言的习惯,在高考时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比如,在教学“受力分析图”时,力较多时,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不能大小写混用,角标时加时不加。有时,还要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这是完整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題思路表达流畅清晰,解答有根有据,否则即使写得再好也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的书写要工整规范,将解题思路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加强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物理学科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即使题型再变,学生也能很快找到解题的方向并进行分析,解题思路也能更加清晰。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所以要培养他们对做完的题目进行拓展,对已经解完的题目再设疑—探究—解惑,让他们能举一反三,使思维进入新的层次。在力学解题中增强解题思维开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同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教师在创设课堂问题时,要考虑自身提出问题的有效性,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以学生为核心,积极地引导学生而不是迎合学生。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样的课堂问题设置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所谓有效的教学设计,除了教师课堂教案外,还需要教师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针对高中物理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传统以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小组。小组间相互学习,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通过生生和师生的双重互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小组合作有利于教师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便于因材施教,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中,针对科学能力设计具体方案
进行科学能力的培养,在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很基础的环节:学生质疑,进行设想,设计实验,实验具体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分析及评价,教师答疑,学生间相互交流,教师评估。这些环节的实行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可能比较繁琐,但也是很有趣的,这样的一种形式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必然是受到推崇的。比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家里设计简单的实验,但是前提是学生必须要得到教师一定的启发,再结合书本和自身的理解进行设计。比如,采用什么样的材料,怎样设计对照等。实验数据一定要仔细记录,然后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在课堂进行讨论。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咨询教师,和其他同学讨论,这样潜移默化地学生的科学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标的一种理念,也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模式,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断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
傅维波.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06).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