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增寿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人才有了越来越高层次的要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就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种文化知识和相关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而要想真正达成这一目标,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最终实现生本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本理念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全面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初中历史中的大多数知识都是对既定的、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的阐述与分析,由于其特殊的年代背景,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可见,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生本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适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舒适、自由的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构建和其有效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尚且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很强且好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多通过色彩、声音等进行感性思维。在课堂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教学思考的重点,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
比如,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播放多媒体展播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如选用气势磅礴的歌曲、与文章相关的甲骨文以及钟鼓等画面,首先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进而通过批注的方式引出“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容易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实现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但是,在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情境的创设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致;(2)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3)教师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尤其是在什么样的时机进行情境的创设,进而保持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二、在合适的时机抛出问题
很多初中的历史教师在开始新的内容教学之后,没有设置学生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复习的环节,致使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课前朗读跟读的习惯,设计多重提问环节,结合新旧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值得赞赏,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并将问题提出来,是学生批判精神和反思能力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并采用直接作答或是引导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如,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文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并提出这样的问题:“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全文,进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后,带领学生开始对文章进行深入学习和细致分析。通过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问题的提出要与本节课的实际内容相符,并且容易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2)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3)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各种回答要给予必要的、准确的评价。
三、全面实现人机互动的一体化教学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远多于前几代人,除了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实现人机互动,这也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人机互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问题环节的设置,通过“友情提示”或者“帮助”功能进行内容分解,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进行实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将符合的教学设计或练习加以利用,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加强合作学习,提升学习实效。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初中的历史教学,生本教学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为此,众多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尽快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出发,尽快找寻基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高效课堂[J].成功:教育,2012.
[2]张迎弟.历史教学中“生本”理念的体现策略浅析[J].新课程:上,2011.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