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加强高校校务公信力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夯实内涵基础、开辟服务领域、创设人文境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校务公信力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提升校务公信力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校务公信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91-03高校校务公信力,是指学校管理层在实施校务管理、校务服务、校务外交等方面所拥有的信誉度、影响力和执行力。高等教育大众化下,校务公信力为学校夯实内涵和外延发展的基础、开辟新的科技服务领域、创设更高洁的人文境界,进而展示出自己的形象、形成自己的声誉,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魅力。
一、校务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加快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
“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最首要和最核心的任务,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同的办学目标,需要调动学校的一切力量和资源为之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品牌塑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的根本要求。在当前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风格独特的教学手段、求实创新的教育教学业绩,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高,学校就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可见,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质量要求得靠学校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校务管理的过程运作和广大师生的密切配合,并通过较高的校务公信力予以保证。
(二)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师生最注重实效,最讲究实惠,最在意民主公平,他们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精神陶冶、自我价值体现以及自我权益保护。学校必须重视提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办公用房使用与管理、对师生作出的重大处分决定等有关师生员工权益的公信力,将学校管理与师生权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被动教育与关心改变为主动服务与关爱的人性化工作格局,使校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人本化,从而提高广大师生对校务活动的持续的信任和认同。在校务活动中,领导干部做到诚实守信、率先垂范,树立起权威、公正、客观的良好形象,打造坚强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执行力,是赢得广大师生的忠诚度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关键。
(三)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有利于保证民主监督的覆盖面
校务公信力具有监督的性质,但它本身也需要监督。民主监督的全面覆盖是破解校务权力运行监督瓶颈的重要保障。校务公信力是通过学校管理层自身努力、校内师生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所形成的,是人们以整体思维或总体印象方式对校务活动所承担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在信用程度上的综合评价。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需要高校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又需要开辟师生参与监督的途径,努力营造浓郁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氛围,促使各项校务事项公开、公正、公平,保证校务活动的务实性、准确性。民主监督要建立在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具有良好校务公信力的基础上,进而保证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累积和扩大校务公信力的信誉度。
(四)加强校务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提高地方社会经济支持办学的力度
校务公信力作为一种品牌、一种无形的资源,具有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校务公信力高,学校就能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赢得更大的效益。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理应发挥校务公信力的作用,增强学校的美誉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特别是需要与地方企业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高校希望企业将先进的市场理念、一流的产品设备、高超娴熟的技艺带到学校,让师生在学习中受益。然而,高校要真正地赢得地方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支持力度,需要通过提升校务公信力,组织和保障各种人才直接或间接地为其服务,实现知识和科技力量的辐射和合作,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二、校务公信力的主要表现
(一)校务公开
校务公开是学校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教职工参与依法治校这一主体作用的重要形式。校务公开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让广大师生及时掌握校情、知悉校务状况、更好地实施监督和参与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校务公开不仅仅是结果公开,而且是过程参与,包括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因此,校务公开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校务公信力的高低与好坏,具体可以由校务公开的内容广泛性、校务透明度、师生参与率等三个指标来衡量。真正实行校务公开,能够起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实现公平等多方面的显著功效。
(二)校务责任
校务责任是指学校管理层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职责活动所承担的相关责任。校务活动具有主体能动性、客体制约性和行为规范性,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活动始终受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学校管理层要承担起正确履行校务活动的责任,防止权力的扩张和规避责任,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接受因校务失误或失职应负的有关惩罚。一是校务责任制。它可以通过实行委任制、聘任制、项目负责制、合同制等责任形式,具体规定校务责任范围,强化校务责任落实工作。二是校务问责制。积极推行校务问责制度,规范问责内容和程序,促进校务执行力和校务质量的提升。三是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校务公信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尽可能地避免和降低校务失误可能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三)校务成本
校务成本是指学校管理层在施行校务权力和履行相关义务的校务过程中的成本。它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于直接成本,人们比较重视,注重加强明晰的成本核算,组织有效的绩效管理,多渠道地进行开源节流,尽可能地降低直接成本,不断提高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转的效益。对于机会成本,往往被人们所疏忽。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成本。它是指人们在作出一种选择时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选择的收益。收益大的决策相对于收入小的决策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校务决策中机会成本的“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收益的机会。学校管理层应加强校务成本核算工作,始终把自己心理所承受的成本同时看作广大师生能够接受的成本,不断提升自身的廉洁力,保持校务活动的良好形象。
(四)校务评价
校务评价是指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学校管理层从事校务活动所作的复合分析和判断的过程。要建立和完善校务评价的体系、机制和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工会、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保障校务评价的正常运行,努力提高校务评价的实际效果。要进一步完善将校务评价的结果与各级管理干部年终考核挂钩的制度,不断增强校务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当前所进行的合理公正的校务评价,必须体现“四性”原则。一是真实性。避免虚伪或虚假行为,防止“一人提议众人附和”的倾向。二是准确性。尤其是对校务责任事故界定的标准和对有功人员奖励的条件,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公布施行。三是严谨性。切实提高校务评价效果,防止草草了事和“走过场”的自由主义倾向。四是民主性。避免揽权或集权行为,防止“首长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进而增强校务公信力的群众满意度。
三、提升校务公信力的策略
(一)夯实基础:校务立法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梁启超曾说过:“法者,天下之公器也。”高校校务立法就是高校管理者依照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程序建立与健全学校的制度体系,使校务活动有章可循,促进校务活动规范化。它是高校实施依法治校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校务公信力的重要保障。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纳入法制轨道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和校务公信力提升的制度体系,用学校制度层面的政策、机制为校务公信力作支撑,使校务立法能够取信于民、得益于民。
校务立法要克服随意性,注重严谨性,追求合法性,决不能按照大学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开展立法活动。一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教代会是校务立法的主要渠道,通过教代会,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和建议,让广大教职工行使审议、通过、决定和评议监督等四项职权,达到增强校务立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二要有效利用必要的舆论阵地。可以利用“两箱两栏、三报三网”等信息渠道,即书记信箱、校长信箱,校务公开栏、群众评议栏,校报、简报、工作动态,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实行全方位校务信访接待及征询服务,不断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
(二)狠抓关键:校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高校校务决策涉及面较广,影响力较大,是关系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校务公信力的基础。从宏观层面看,有治校战略决策、强校投资决策、兴校用人决策等;从微观层面看,有基建项目建设、大宗物资添置、人事分配方案调整、教师的招聘录用和评优晋级、学生的录取收费和奖惩兑现等方面的决策。
校务决策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校务活动。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要体现科学性思维,坚持民主化运作。校务决策者要树立科学的精神和民主的作风,其决策权要交到教职工代表手中,真正地走民主化决策的程序。在实施校务决策的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地设计重大校务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充分体现党性原则;要加强检查监督,合理运用党纪、国法、民意约束校务决策行为,使其正确履行职责;要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决策责任机制,避免决策失误或作出有失民意的决策。同时,校务决策也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意志和品行的实践标尺。要注重决策的载体建设,通过搭建必要的听证、票选、议决等机制平台,有效地规避校务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干预以及利益干预,增强领导干部从事校务决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校务决策的良好效果。
(三)强化手段:校务管理的人本化和法治化
校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层的行为控制过程。它是一个辩证的、活的复杂过程,需要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予以约束与保障,以增强管理效益。当代大学管理既突出以师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又体现开放性、法治化的的原则。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从关心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重视创设民主、宽松的办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做师生的知心人。另一方面,要将民主法治的运作机制引入校务管理的过程之中,广泛发动师生参与管理与监督,以全透明的方式、用法治化的手段从事校务管理活动,不断提高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效果。
要使大学管理制度成为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校务管理机制,形成统筹兼顾、整体联动的监督力量,避免发生缺位、越位、错位的校务管理行为。着重抓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校务管理要直面师生,贴近师生,唤起师生的热情,尊重师生的权利,让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学校每月的党政工作例会,要以简报的形式在校园网上公开内容。二是坚持依法办事。建立校务管理效能考评机制,加大合法操作力度,赢得广大师生的内心认可。如对师生的处分要给他们申诉的机会;在每年的岗位竞聘和年度考核评优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坚持廉洁从政。强化管理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提高管理干部的自身素质,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校务管理的效果,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增强动力:校务服务的优质化和信息化
校务服务是开启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光喊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要细致研究校务服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努力拓宽优质服务途径,注重服务的真实性、及时性,切忌流于形式,谨防丧失民心、影响工作。当前,高校的校务用车、校务用房、教师疗休养、关注困难学生、大学生就业等时常成为热点话题。学校管理层要认清当前形势,用心了解校内外讯息,尽力实施快捷高效的服务举措,避免形成利益驱动和选择性偏好,真正地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赢得广大师生的信赖。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快捷处理棘手难题,是有效提升校务公信力的动力。(1)借助重大节假日契机,组织广大师生参加有影响有意义的纪念庆典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在了解中彼此沟通,在沟通中传递真情。办理解决困难、改善条件、兑现奖励等有益于师生的事项,做到选好时机、赋予真情、讲求实效。(2)发挥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在网上发布公益信息,用手机发送短信问候,通过邮政快递信物慰问,以增强校务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无论信息传达的多少,只要传媒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富有真情实感,就会让受众得信甚慰、倍感亲切,产生巨大的影响力。(3)快捷地处理好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棘手难题,也能提升校务公信力。在校务服务过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先进的理念、最有效的手段,赢得师生和社会的信任与肯定,是树立学校管理层的良好形象、提升校务公信力的关键。它不仅体现了和谐的人文关怀,而且是校务公信力提升的全新展示。
四、结语
我国学界对公信力的研究起源于媒介竞争和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研究高校校务公信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综上所述,学校运行机制的完善与确立是校务公信力得以提升的基础,校务决策知情权的体现是校务公信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校务管理与服务的有效实现是校务公信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强大动力。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信息社会,高校过去那种权威性的社会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靠提升校务公信力,才能巩固和扩大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才能真正体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李小鲁.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EB/OL].金羊网,http://edu.ycwb.com/2009-03/23/content_2092127.htm,2009-03-23.
[2]谢鲁江.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