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实质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2014-07-25 22:46叶晶郭孝文
大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育教师

叶晶 郭孝文

[摘要]“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是教育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常常忽视“以生为本”。毛泽东在批判传统教育“以师为本”的过程中,早已对“以生为本”有天才般的体察,强调“以生为本”的灵魂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关键词]毛泽东教育思想以生为本学习体会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110-02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还是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在教育领域的探索十分广泛,其中对“以生为本”思想的早期探索和认识,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生为本”:毛泽东在教育上的“超前思想”

“以生为本”与“以师为本”相对立,是对应“以师为本”提出的。“以师为本”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表现得比较突出。道尊则师尊。教师是传“道”的,他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全盘地接受“道”,所以教师讲的就是真理,没有讨论的余地。[1]中国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当代教育要求我们,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强调,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准则,把“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换言之,就是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核心策略。

识者周知,毛泽东在批判传统教育“以师为本”的过程中,早已对“以生为本”有天才般的体察。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无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满足于“镇”住学生,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布置大量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整个教育只是根据考试指挥棒转,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毛泽东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他对旧教育的批判和改造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毛泽东批判旧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陋习,主张改革传统教学体系,改变旧的师生关系。毛泽东还强调师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既当先生,又当学生;要求学生参与教改,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

毛泽东不赞成旧教育中的“以师为本”。“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3]教师一个劲地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是毛泽东所反对的。“灌”是注入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由于教师的一味灌输,使得学生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变得机械、僵硬,学习的主动性也日益减弱。毛泽东认为,旧教育的这种教学方法,践踏了学生的人性,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减少了学生的灵性,抑制了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

二、毛泽东“以生为本”思想的独特内涵

(一)“以生为本”:强调学生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毛泽东主张尊重学生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要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他憎恶旧社会被动的、消磨个性的教育方式,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的批注中写道:“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4]毛泽东希望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参与学校的管理,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人的资性各不相上,高才低能,悟解迥能,学校则全然不管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性灵,庸儒的随俗沉浮,高才的相与裹足。”[5]毛泽东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既要有利于人的发展,也要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主张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

(二)“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

在学校的教学中,毛泽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张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虽然世界上的真知大都来源于直接经验,但人不能事事都依靠直接经验,事实上,大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产物。因此,学生要学好间接经验,为以后学习政治、经济、军事做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在肯定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要求教师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看讲义,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主要是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己研究问题。“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6]学生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学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扩展知识面,增长才干。1964年毛泽东在《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中指出:“现在的考试,用对付敌人的办法,搞突然袭击,出一些怪题、偏题,整学生。这是一种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例如,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些答得很好,有创见,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把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见解作为教育评价中的一个主要标准。他的这些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启示。

(三)“以生为本”:强调教员问题是教改的主要问题

1958年,毛泽东在视察武汉大学时指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他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7]在教学方式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改变被动接受教育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思索、研讨、学习,提倡学生大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展示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营造激励、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内容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彻底改革教材,让教材变得“少而精”,“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8]在教学方法方面,毛泽东要求教师要注意讲解艺术,注意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注意采用启发式等“十大教授法”,注意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是他在师生关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在学校工作方面,他一再强调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校长、教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改变机械的教学管理。当前,我国各类学校也正在进行教育观念、制度、学科专业等方面的改革。但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要注重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毛泽东提倡的教改,如减轻课程、改革考试、结合实际组织教学等,与当代的教育发展理念基本是一致的。

三、“以生为本”的灵魂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自我”意识是一种主体对自己想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怎么干有明确认识的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毛泽东十分注重学生个性。而学生自己则要把握自我,不失自我,以保证生动活泼地学习。[9]

“以生为本”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现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当家做主”,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思考、去判断、去探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活动来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其潜能,锤炼其才智,培养自我意识,从而创造并发展自我,达到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关于课程,毛泽东的代表性观点是:课程太繁太重,“害死人”,要减轻负担,“少而精”。也就是说,课程要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依靠学生;突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关于教材,毛泽东的代表性观点是:教材要精减,要切合需要。教材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走向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前提,让学生亲其师,再让学生信其道。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毛泽东认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马虎学习,浅尝辄止,是不能学好知识和掌握本领的。他主张读书的同时要积极思考,大学生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读书的时候边读边想,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够克服死记硬背,才能消化理解。毛泽东还提倡学习要与独创相结合,“学习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创造精神。学习与独创要结合”。[10]

学校传授的只是些基本性的知识,很多实践性的东西,还需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慢慢学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而这个趋势的实质正是“以生为本”,灵魂正是使学生不失“自我”。

[参考文献]

[1][2]葛金国.论中国教育的历史传统[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465-470.

[3]毛泽东.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6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1-152.

[5]张允候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72-74.

[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96-97,22.

[8]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0.

[9]刘振环.不使学生失去“自我”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J].教育研究,1998(8):3-8.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2.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