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4-07-25 11:52林宜春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探讨高职

林宜春

摘 要: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本文就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职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我国的高职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伊始,多数没有摆脱“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放大型”的束缚,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高职的课程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但包括理论、实践教学体系,还包括素质教育体系,使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本文就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多数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中专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专业计划中课程缺乏自身特色。现行课程有的是对中专课程简单修改后的沿用,有的是对本科课程的模仿和照搬。专业计划中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相对甚少,与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脱节,难免出现用人单位招不到所需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单位就业,或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现象。

1.2教师实践能力不突出

教师的能力评价对教师业务发展具有导向性。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局限在论文发表和年度课时量的完成上。教师的练功比武大赛多选择传统的教学、粉笔字、普通话、教案和课件等比赛。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比赛受到忽视。

高职院校只有少部分教师有深入生产一线的经历,多数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情况和工作过程脱节,不能通过学习、研究、调查、体验,将企业运用的最新技术、工艺、方法和工作过程引用到教学中来。

2、高职课程改革的对策

2.1产学研相结合

我国高职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在充分利用本校资源的同时,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如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尤其是学校与就业单位之间,从而达到优化资源的目的,既节约了教育成本,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由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和各专业实验室等构成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满足实训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在学校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更新实训设备,尽量使之与企业正在使用的设备基本保持一致,以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实训过程中,强化真实感和职业感,缩短实训内容与就业要求之间的距离。统一制订和完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作业)指导书、实训授课计划,保障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2.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关键是教师。课改的成功实现需要体现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尤为重要。一支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由单一的理论型,转变为理论和实践并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摸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的学习,也要定期深入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双师型”教師培训,实现所有专任教师具有至少一门相关职业资格的目标。同时,积极实施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聘用教师的方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还要具备继续发展、创新、社会和心理调节等综合能力。未来的劳动者面临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现实。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将更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公共基础课遵循“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把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强化公共课对于专业课的服务功能,激发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兴趣。提前开设少量难度低、浅显易懂的专业课,让学生先动手实践操作,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的理论学习。课程设置各种类型的选修课,鼓励文科类学生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理工类学生选修人文或社科类选课程。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搜集信息,通过利用综合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开设有关课程和专题讲座外,还可以以隐性课程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外。

2.4课程的考核

课程改革带来了考核方式的改变。高职通过减少单纯的笔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口试、现场测试和上机测试等的比例,尝试运用现场演示、情景模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等新型的考核方式,以此着重检验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实操与职业技能的考核,强化过程的成绩考核评定。

把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融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挂钩,促成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内涵内容上的一致性。结合职业考证的内容,建立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使学生学完某些课程以后,可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宁,郑贞宝. 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卢学红. 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2004(1).

[3]黄尧孝.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探讨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