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论文研究了形式美法则在肥城市范蠡公园这一具体案例上的应用,以全面解析范蠡公园在设计和建设中对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为基础,希望通过分析范蠡公园对各种形式美法则的具体应用,推动形式美法则从美学理论走向具体实践,为未来更多城市园林景观提供形式美法则应用的参考。
关键词:形式美法则;范蠡公园;景观;设计
一、形式美法则与园林艺术的不解之缘
1、美则美兮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有美感的排列组合。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分析各种形式因素的特性、研究各种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对各种形式美因素的规律性排列做出的总结,具体包括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等。当现实审美对象符合一项或多项形式美法则时,往往能带给观赏者以丰富美感,形式美法则运用的恰当与否往往是形态塑造成败和视觉冲击力强弱的关键。
形式美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中、在遵循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的一些形式美的规律性。这些法则来源于客观事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法则是为了提升审美能力、在加以运用的基础上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在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已达到相当高度的今天,人们对休闲娱乐景观的需求逐日提高。高水平城市休闲景观的建设离不开设计师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们在造型方面的审美眼光,即恰当运用形式美法则,这就迫切要求美学中形式美法则的相关内容从理论走向现实生活,在具体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上大显身手,促进更美的城市园林兴建和人们娱乐休闲生活的提升。
2、巧得神韵园林美
当形式美运用于园林时,它成为了具体的、能直接诉诸于人的感知形式。园林是人类为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而创造的能够寄托心灵的现实生活境域,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运用过程正是帮助人们实现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
古往今来各式园林层出不穷,经典之作亦数不胜数。然而园林之中虽都是花木山石、小桥曲水、亭台轩榭,却因不同的形式组合演绎出或雄伟庄重,或幽雅清秀;或明快,或深幽的各种个性,让园林各有灵魂,甚至一园之内即可风格变换,这就归功于形式美法则的妙用。公园景物通过其形体、材质、色彩等的合理组合和整个园林空间布局在形式上的不断变化,营造出感觉各异的优美场景,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引下,景物的形体衍生出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如直线给人有力、庄严的感觉,曲线则给人活泼、婉约的观感,孤植以“点”的形态展现,群植则通过整齐的排列给人“线”的感觉,疏密高低不规则、时隐时现的布置则给人以面或曲线的感觉;材质的粗糙或光滑给人简朴或明朗的不同感受;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不同组合,给人以和缓、奢华与纯朴等不同联想。这都是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能带给园林的改变,它能让园林像人一样拥有不同的性格,对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范蠡公园巧妙呈现各项形式美法则
肥城市范蠡公园是依托肥城市龙山河分支河道和周边原有片林打造的极具创意性的水陆交错城市园林,它将分支河道加以设计改造,在拓宽和规整下形成湖区并引入江南水街风格建筑,将原有片林的植物种类和布局重新规划,建成密林区并穿插各式林间小道,将公园整体打造成为南北风韵相结合的城市中心园林景观。肥城市范蠡公园总占地面积286亩,其中水域面积70余亩,在湿地绿林相结合的生态实景中规划形成四个功能区:入口景观区、会议中心区、特色水街区、生态密林区,四个分区彼此独立又相互呼应,草木繁盛、水质清澈、负氧离子含量高,漫步其中仿佛置身委婉动人的水墨山水画中。这一湿地绿林景区自2012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成为肥城市居民交口称赞的休闲去处,市民的喜爱和一致好评充分显示了范蠡公园设计和建设的成功,显示出公众对其形式美方面的认同,同时揭示了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描述了最符合中国式理想的园林风貌,成为后世造园的范本,肥城市范蠡公园与《小窗幽记》诞生的明代远隔近400年,但二者却有诸多穿越时空的不谋而合之处,就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而言,《小窗幽记》提供了一幅任后人畅想的美景,范蠡公园则将一幅亦古亦今的实景呈现在市民眼前。下面将依据实景呈述范蠡公园对形式美法则的具体应用。
1、调和对比大显身手
“调和与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对比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调和与对比是范蠡公园视觉感最鲜明的一种法则。
当相接近的事物并列在一起时,我们称之为调和。符合调和法则的事物往往给人协调融合的美感。范蠡公园在林木上选取泡桐、合欢、枫杨、垂柳、白蜡等高度和蓬径相当、树形优美的树种进行全冠移植,树木虽散布于公园各处,但调和度极强,给人以协调舒缓的视觉效果。大面积深蓝色湖面与四周大片的绿树以及浅蓝色天空配合在一起,在整体色调上给人以柔和融洽。
当极不相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时,人们往往感到醒目、振奋,这就是形式美法则中的对比。范蠡公园对比法则运用十分广泛。由公园东南角进入,人们即置身密林之中,树木花草高低错落,沿其中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北缓行,繁密的林木骤然消失,大面积湖面瞬间出现,几步之差景观大不相同。站在湖水与密林相交处,身后是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的茂林修竹,面前则是水鸟嬉戏、轻舟码头的湖面风光。瞭望与回头之间,景观的突变让人又惊又喜,鲜明的对比让游客霎时间倍感振奋,同时又迫不及待的奔向码头要将这澄波轻荡、清澈剔透的湖光看个够。夜暮降临,公园南北两侧的广场开始热闹非凡,乐曲起奏,喷泉水柱平地起,流光溢彩光影变幻,拉丁舞、交际舞、健美操轮番登场,玩着轮滑的孩子穿梭在身边,欢声笑语洒落各处,高处的灯光色彩更迭,地灯也配合着忽明忽暗,喧嚣的夜晚欢腾热烈。然而当从南北两侧向公园中心移动,一幅江南水乡静谧安然的画面开始展现眼前,前番喧嚣的音乐渐渐消失,耀眼多变的的灯光变的柔和,白墙灰瓦的江南徽派建筑倒影在夜色中的湖面,一虚一实随湖波轻摇,月色空明,万籁俱寂,小桥下流水淙淙而过,亭台楼阁古风荡漾、回廊轩榭婉转回旋,远处湖面之上,范蠡携西施乘舟而來,这青铜打造的雕像惟妙惟肖,西施随风轻扬的裙摆、范蠡远眺的神情都在迷离的夜色中鲜活起来,细听仿佛还能听到泛舟而来的摇橹声,这幅古风弥漫的静谧图景与先前的喧嚣时尚截然不同,令游客顿时由霓虹闪烁跌进旧时月色,恍惚之间竟分不清是古是今。设计者大胆而独创性的让最宁静遇上最喧嚣,最古典遇上最现代,碰撞出了既出其不意又令人拍手叫绝的火花,难怪当市民一次又一次流连在范蠡公园时仍不吝赞美之词。
2、节奏韵律化静为动
“节奏,在这里已经从音乐的形式美物性因素,借用转化为一般的形式美规律,它指审美对象的构成中色、形、声等物性因素有规律的重复而形成的美的运动形式规律。”
艾里略说:“一个创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高明的人。”园林建筑中当然也有节奏和韵律,这种节奏和韵律让园林和建筑这些原本静态的景动起来,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让步入其中的游客不觉单调,能在节奏的引导下心随景动,真正参与到景观中来。范蠡公园的节奏与韵以公园主轴最为显著,自广场北起,广场中心置一青铜巨鼎,其上各式字体篆刻一百个“信”字,名为“百信鼎”,寓意商圣范蠡诚信经商、以信为先的信义。向南数阶而上为矩形喷泉,地形略微上伏,而后出现三级大的阶梯,每层有数十级台阶,阶梯贯穿着大片浮雕,讲述范蠡经商故事,逐级而上便到达了整个范蠡公园的制高点——清风阁。清风阁体态巨大,气度不凡,建筑共三层并绕以回廊,层层飞檐,攒尖阁顶,四望如一,登阁远眺全城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继续向南则陡然而下,沿湖面与密林间的小道通往江南水街,穿过这片小桥流水的楼台轩榭最终到达南侧广场。一路穿行而来,先缓升,后陡升,到达制高点后急降,一段平缓后,再缓升、缓降,视点高低变换、视野时阔时窄,整体犹如乐章,韵律清晰节奏极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皆一一呈现,移步易景、无人不爱。范蠡公园作为建于城市中心的市民休闲景观,正是由于对节奏韵律的巧妙运用,使公园趣味十足毫不单调,占地虽不庞大却让前来的市民玩得尽兴,成为其设计成功的一大法宝。
3、对称均衡卓尔不凡
对称和均衡均指出现差异、但在差异中仍然保持一致的状态。“对称”指以一条线为中轴,两侧均等,如我们人体的眼、耳、手、足等都是对称。古希腊美学中有身体美确实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的说法。均衡则是大体相当,形体两侧不必完全等同,较之对称显得更自由,更有变化,可以说是对称的一种不太严格的变体。园林景观的建设为避免呆板、僵硬的感觉,往往两侧作巧妙调整,打破对称,保持均衡,两侧虽不完全相同,但保持大体相当。从园林的观赏效果上看,均衡状态下的园林往往两侧相互呼应,变化中保持稳定,显的自由而灵巧。
范蠡公园湖区面积较大,湖区西侧设有栩栩如生的范蠡携西施泛舟而来的青铜雕塑,东侧则为呼应这一场景建立了仿古式木质码头。西侧雕塑在视觉上将游客视线从岸边引向湖水,东侧则巧借码头这一从岸边突向水面的建筑形式同样将游客视线引向湖水,同时站在湖的任意一侧又可看到范蠡与西施乘舟驶向码头的生动图景,在形式上成功做到打破对称、保持均衡,内容上也巧妙的打造出一幅完整而富动感的泛舟图,古典韵味十足。
湖区南北两侧设计同样出彩,白墙灰瓦的江南徽派建筑没有集中在一处,而是分建于湖的南北两侧。北侧建筑数量少,建筑物各自所占面积大;北侧则数量较大,单位面积小,同时在各独立建筑间引入回廊和亭台、小桥等,整体来看北侧端庄宏伟,南侧精巧灵秀,呈现出整体一致而细看有别的均衡感,既避免呆板一律,也借此使市民欣赏到江南古建筑的不同风格,尽可能全面的将旧时徽派建筑穿越时空带到北方民众眼前,同时也在时间上与范蠡生活的春秋时代契合。均衡是一项能满足园林设计师奇思妙想和让其构想得以实现的得力法则,左右相合而略有差别往往能让无声的园林景观仿佛能自己讲述故事,一呼一应间万种风情随之诞生,因此让每个园林有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灵魂。
4、比例一出多姿多彩
比例指事物之间在数量或体积上的对比关系,也指某一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比例分配恰当能使园林景观的各要素相得益彰,分配不恰当则会导致园林形式上的头重脚轻或功能上的残缺不全,因此恰当分配各景观要素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的比例往往是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比例关系也就成了一着不慎可致满盘皆输的“危险关系”。
肥城市范蠡公园在各景观要素的比例分配上科学合理,在对功能区的比例划分上尤为出色。范蠡公园在设计之初就首先规划出了入口景观区、会议中心区、江南水街区和生态密林区。从功能上看,由于范蠡公园建设于肥城市城区中心,因此既要满足市民休闲观光的需求,又要照顾商业利益,同时还要兼具政治用途。公园设计者将公园一分为四,其中入口景观区、生态密林区以市民娱乐广场和草木植被为主,充分满足市民娱乐观景这一首要需求。又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街区规划为商业区,紧跟上餐饮服务,丰富范蠡公园的一站式功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一剂活水。会议中心区用于大型会议和公共活动的举办,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实现了政治职能,做到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尽可能多的兼顾各种使用功能。通过比例方面的合理规划,范蠡公园将功能分区与公园景观充分结合,使公园四大功能區在形式上和谐统一,在使用功能上兼顾了城市中心土地资源的应有之义,形式上不杂乱、不单调,发挥了比例合理的优势,收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5、多样统一和而不同
多样统一,指事物的声、形、色等形式因素按照一定的组合关系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规律,它是形式美的一个总规律,也可称为和谐。
古语道:君子和而不同。“和”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我国的书法、音乐、美术、建筑等各艺术门类都十分重视整体的和谐。一个城市园林景观往往包含各种类型的石、木、水、桥、亭等成千上万的景观因素,当数字庞杂的景观因素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时,要想达到审美上的理想状态就要在多样统一法则上做文章。黑格尔描述古波斯教时提到的一句话用来描述多样统一却是再恰当不过:“把杂多提升到一种兼容并包的本质上的统一,做同类中的个别成员的胚胎和基础。”在哲学角度上,对立统一体现着自然和生活中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事物有刚柔、轻重、大小、方圆、曲直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如果要使这些本来只服务于目的的形式提升到美,他们就不应只停留在他们原来的那种抽象性上,而是必须于对称和谐之外,还现出有机,具体,本身充满和变化多方的性质。”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探讨各个事物个性之外的共性和整体关系,使各种事物能在有机整合为一个复杂体时做到既不杂乱,又不单调,由此达到整体上的和谐,在美学上被视为高级形式的形式美法则,是形式美法则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
范蠡公园作为一个经受住了群众检验的成功园林,在多样统一方面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公园仅在花的品种上就有木槿、紫荆、连翘、紫珠、鸢尾、黄馨等五十一种,数目从每平方米二株到每平方米三十六株不等,如此数目庞杂、种类繁多的花相簇拥却不令人觉得混乱烦扰,正是因为在游客目之所及的每个视线范围内,设计师都按花的花期、大小尤其是颜色进行了有机整合。如公园正东向南天竹、月季(黄)、常春藤、迎春、香英迷的组合,色调以黄绿为主,色差不大、相得益彰,高度、蓬径和面积各按造型需要依比例搭配,竹的中空有节、潇洒高直,迎春的柔和飘逸、倩影婆娑,月季的娇俏玲珑、精巧活泼……诸多品种相搭配竟浑然一体。公园在花木种植上充分利用孤植、对植、群植,这本身就是按照形式美法则确定的内容,当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色彩相合的形式作为刺激信号进入人的审美领域时,便能引发游客的形式美感,并引发生理、心理上情感的愉悦反应,形成形式美。
范蠡公园作为以商圣范蠡命名的主题城市公园,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以多样统一原则呼应了范蠡之一主题,南有仿竹简造型篆刻的《商训》竖体雕塑,西有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的青铜塑像,北侧设有用各式字体篆刻着一百个“信”字、寓意范蠡诚信经商的百信鼎,偏东侧有描述范蠡各阶段经商故事的三层阶梯式浮雕。在对范蠡这一公园主题的演绎上,公园东南西北空间距离遥远、表达形式多样,但都紧扣主题,运用多样统一法则做到了既丰富又单纯,即活泼又有序,从而全方位、生动立体的向市民讲述了这位与肥城有着不解之缘的商圣范蠡,构思巧妙,多样统一应用科学。
三、形式美法则与园林艺术的合作大有可为
通过对范蠡公园规划图纸和实景的调查分析,可以说肥城市范蠡公园在规划中成功运用了多种形式美法则,是美学形式美法则的相关理论在实际应用上的成功注解。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日提高,民众头脑中天蓝水清、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梦渐渐清晰,城市中心园林的广泛兴建成为各地新型城区规划中满足民众要求的上选。今天我们呼唤优秀园林艺术,就离不开在形式美法则上下功夫,形式美法则的相关理论既需要从理论走向现实生活、推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反馈,从而汲取源头活水不断丰富形式美学自身的理论。“我们的美学是现代的,不从主义出发,不提出一套法则叫人接受,只是证明一些规律。”城市范蠡公园作为一例在未来更多城市中心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均可借鉴使用,美学形式美理论与园林设计的合作将取得一个又一个双赢。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7]丹纳(法).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冀梅竹(1991.4-),女,山东肥城人,现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艺美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园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