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天树先生在甲骨学方面成就显著,他在甲骨卜辞的时代问题上,卜辞内容的研究方面以及《说文解字》部首与甲骨文的关系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细致的发现,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黄天树;甲骨文;地支纪日;说文解字
黄天树,福建莆田人。1978-198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2-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是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同时也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并荣获第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黄天树先生知识渊博,勤于学问,在古文字学领域特别是甲骨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大量新出土的文献资料,对甲骨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大大推动了甲骨学的发展和进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学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我们仅就黄天树先生在甲骨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作一个小结。
一、主攻殷墟卜辞的时代问题
近十多年来,在讨论甲骨断代这个问题上,多数学者逐渐认识到必须把甲骨文进行分类(即根据字体等特点把殷墟甲骨文分成不同的类),跟甲骨断代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像宾组、历组、子组等就是依据字体等特征划分出来的卜辞。以宾组卜辞为例,黄天树先生首先根据其字体特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这类卜辞再分为三个小类,即宾组一类,宾组二类,宾组三类。再从这三类卜辞的称谓(亚祖乙、小乙、父乙、丁、母壬)来考察发现,宾组三类罕见“父某”一类的称谓。“父乙”也仅一例。由此可知,宾组三类中至少有一部分卜辞应是武丁之物。再由宾组与出组一类密切的关系可知,宾组三类为武丁晚期之物。至于其时代下限,从其称谓、与出组的关系、署辞、人名等多方面的考察研究,黄天树先生认为宾组三类卜辞的时代已晚到祖庚之世,少量卜辞则有可能延及祖甲之初。
从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黄天树先生在论证卜辞的时代问题时,不仅从其字体特点出发,而且联系卜辞的内容加以综合考虑得出结论,这种论证方法的严谨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二、善于从甲骨文的内容中发现玄机
从黄天树先生的著作看,发现他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善于把一些具有相同特点的甲骨卜辞整理在一起,并集中对某一类卜辞进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中发现许多我们所不曾注意的一些问题。如他对甲骨文中夜间时称的考察,方位词的整理与研究,卜辞中所见地支纪日例的搜集,还有甲骨文中阴阳五行说法的意义探讨等。不仅如此,他还发表了许多关于甲骨文中字、词的补论文章,在同意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补充论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甲骨文的内容以及其中字的含义。举一个例子,在《甲骨文所见地支纪日例》一文中,大多数甲骨学者都认为商朝人是不以地支来纪日的,如董作宾先生认为,“商代虽用干支纪日,却以十干为主,有时只记干而不记支。”陈梦家先生也举例认为,“甲子雨”可以省作“甲雨”而不能省作“子雨”。张秉权先生也曾举过同一例证,他认为“‘甲子只省称‘甲,而不省称‘子”。但是黄天树先生却不同意这些学者的观点,他认为用地支来记日的例子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只是由于不太多见,所以才不为甲骨学者所注意。在甲骨卜辞中,地支纪日之字之前大多冠有“今”、“翌”、“于”等词,商朝人卜问时日的卜辞,常常以“今”与“翌”、“来”对举,或卜辞近称的纪时之前加虚词“惠”,远称者加虚词“于”,“惠”与“于”是相对的,如:
贞:惠翌癸未酒。
贞:于来乙酉酒。
所卜时间较近的用“惠”,较远的用“于”,据此可以看作是是地支纪日之例。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黄天树先生在反对别人观点的同时善于运用事实举例例证,用有力度的证据去反驳,充分显示出他那治学的严谨性和钻研的细致性。
三、深入探讨了《说文解字》部首与甲骨文的关系
早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初,就有学者利用甲骨文与《说文》进行比较研究,开启了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的先河,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文字学领域,甲骨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被充分地加以吸收和利用,黄天树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甲骨文与《说文》部首互证,对其篆形和说解等作了补证,撰有《说文部首新证》一文,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说文》。黄天树先生将《说文》部首与甲骨文一一对应,并详细地做出了解释。有的部首是指出了它的甲骨文写法,并将其现在的意思和在卜辞中出现过的意思进行例证比较。而有的部首则是作了详细的集释,罗列出各家的说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不仅如此,黄天树先生还对甲骨文的语法特点、甲骨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以及近年出土的甲骨新资料释读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中国语文》、《考古》、《古文字研究》、《中国文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在甲骨学界乃至整个文字学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他的两部专著《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黄天树古文字论集》都是我们学习甲骨文所不可错过的好书。他那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和谦逊严谨的作风,也是我们新生代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
参考文献:
[1]黄天树著:《黄天树古文字论集》,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2]黄天树著:《殷墟王卜辞的分类与断代》,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增订版。
[3]胡厚宣:《郭沫若同志在甲骨学上的巨大贡献》,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笛(1990-),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2012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