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摘 要: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先进的中国人积累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艺术,民族舞蹈就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瑰宝,除了向人们展示舞蹈艺术的美,还能像当代人们传递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其舞蹈本身肩负着一定的历史使命与民族文化的渊源。
关键词:民族舞;当代;美学价值
民族舞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我国艺术领域中始终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不仅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以一种民族文化开创了多重母题,同时,作为具有审美性的艺术种类,民族舞更加接近艺术本质。
一、形式美造成的陌生化艺术效果
“陌生化”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时刻洛夫斯基提出的,主要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强调艺术作品突出人物造型和人物形象,然而很多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经常违背这一原则,在内容和形式上给接受者造成一种陌生感、疏离感。在研究民族舞的没学价值中也可以运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民族舞在表现形式上对当代人的审美观点设立起一种屏障,而正是这种屏障的出现,使得当代人对民族舞的美学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当然,大多数舞蹈的目的还是审美,舞者都会竭尽全身力气赋予整个舞蹈表演当中,激烈的动作和高昂的情绪时刻感染者观众,不断激发观众的灵感。然而,对于欣赏着而言,他们从舞蹈中感受到的审美及艺术的价值和魅力都会掺杂着很多个人情感。
如果单独从某个角度来研究民族舞的当代审美价值是不科学的,民族舞不像现代舞,现代舞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主观意识上需要表现的就是情绪化的艺术,焦躁、欢喜、压抑、兴奋、愤怒等,它通过展现舞者动作极限来制造出一种观赏性的艺术,从而表达舞蹈的主题。而民族舞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同时还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这使得民族舞有更加重要的审美意义包含在作品当中。所以,如果民族舞只是单纯地展现舞蹈的动作美,很难将民族舞上升到一个更加深层的审美境界。对于民族舞来说,创作是必要的,但是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民族舞有些界线是不能跨越的,舞蹈展现的艺术不能超越民族艺术凝聚起来的表现形式,也正是对种民族艺术的尊崇,造就了当代民族舞具备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
二、对技巧的超越与追求
从民族舞的发展来看,它更趋向于有完整的叙事情节,在与音乐、戏剧的交叉融合后,他逐渐地走向了整体化叙事的套路,所以对于技巧的追逐已经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当形式的美感被放到了次要地位的时候,民族舞更为宏大的审美野心便凸显出来了,有完整的剧情,有连续的音乐,动作不在单纯的只是作为表现美的意义而存在的时候,其他的表现手法便会被试验性的采用,隐喻,象征,表现人的心灵,或者表现民族整体的社会生活,他不仅要在艺术境界土达陶冶人的心灵的效果,还要在意义上追求感觉的可咙诉,或者人类生活的极。当这些全部混杂在一起的时候,原先的审美欢更会随之深化。
三、重现历史厚重感
民族舞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肩负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这种特殊的艺术使命使得民族舞在艺术表现的时候也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当代民族舞对其艺术展现越来越重视民族舞的社会属性,它能够将一个民族的生活场景全盘展现在狭小的舞台上,进而挖掘民族文化对当代人们的影响,传达对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肯定。当民族舞试图去展现一个民族生活发展的脉络,并将其展示在舞台上,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展示这一过程,民族舞在整体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已经沾染了历史的味道。
四、民族舞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
(一)音韵美的欣赏价值
在舞蹈中,音韵包含着音乐、节奏和韵律。欣赏时要结合舞蹈节奏来领会。舞蹈节奏的律动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相伴随的就是舞蹈动作的激烈舒缓,舞者所传达的氛围或紧张或轻松。民族舞蹈在表现时经常使用具有特色的乐器和音韵,如蒙古族马头琴的低沉旷远,就是民族地域特色和精神风貌的写照,欣赏时如果结合这种音色和曲调理解舞者的肢体语言就显得较为容易。
(二)服饰美的欣赏价值
服饰美是舞蹈中最为直观的表现手法之一。对于服饰美的欣赏,从舞蹈基本基调来讲非常容易。就拿汉族民间舞蹈《红绸舞》来说,作为主要道具的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将舞者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服装方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舞蹈在色调上鲜明开朗,富有层次感。
(三)情感美的欣赏价值
舞蹈属于表现艺术,也就是说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重新认识舞蹈所展现的情感。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将情感投入到舞蹈表现当中,开放自己的审美心境,这样才能接收到舞者传递给自己的信息,和舞者在心灵和情感上达到情感的相同。欣赏舞蹈的时候需不仅需要关注舞者的动作,更需要跟随舞者情绪的变化,体会人物之间情感和关系的变化。例如欣赏民族舞蹈《雀之灵》,作品本身展现的是孔雀灵动的造型美,欣赏着不仅要关注到舞者肢体的动作,还要注意舞者的面目表情,成功的舞者能够通过表情展现出孔雀的灵动之美,欣赏着也只有跟随者舞者动作和情感的脚步才能真正感受到孔雀的美,和舞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李坚. 区域性民族舞蹈遗存的原生态文化特征[J]. 学术探索. 2010(05)
[2] 孙爱莉. 谈民族舞蹈的情感、风格与气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7)
[3] 孙晓燕.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