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学峰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课堂教学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主要是否能达到整体优化,是能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知识迁移;创新意识;优化评价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马斯洛夫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自我认可等。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六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的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独创性人才。如合作讨论、辩论等多种讨论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做,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作为老师的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辩。刚上课时学生胆小,也不知如何提出问题,我就设计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带着问题去思考。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年份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这样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比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1+3+5+7+9=?……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会思考,从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也能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优化评价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主动参与”是活动教育的核心,在活动教育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通过创造多种评价机制和形式,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同学有更深层的了解,密切与同学的关系,感到自己在集体及同学中存在的价值。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式进行,而应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多边互动、多向交流中进行,即评价活动态度、过程,也评价结果。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往往盲目地迷信教师,从不怀疑教师的权威性,许多学生不敢越教师所思、所言、所为之雷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同时有利于平等、民主、和谐活动氛围的创设。
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改革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教育者要先行。老师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程式化,更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探究教材中每道题的潜在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