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敏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不少教师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因此随新课程改革的铺开,要求教师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彻底的改变。但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教学中方法过于简单,显得呆板,缺乏生动,分析原因是应试教育迫于教师疲于应付,没有对教育教学深入研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在新课改下,有限范围内作出必要调整,以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其独特的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形成了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等原因,目前还有相当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改革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新课程理念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注重教而忽视学,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注重结论而忽视过程等现象。素质教育要求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改变以往教授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要求我们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努力实现四个重心转移:由重视教到重视学,由重视讲到重视互动,由方便教师到方便学生,由展现自己到把精彩让与学生。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学会学习是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怎样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呢?在课前,要设计自主学习时间,在课上,应有自主学习环节。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自主学习时,不能无指导、无提示、无具体要求、无检查、无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结合起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因,通过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转化,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三、规范课堂教学活动,有效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需要活动,但活动必须依据课标和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做到行动与心动的统一。高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把好五个关键:
1.教学活动组织便利。一般情况以前后组为单位,形成4~6人的小组。每个组要做好分工,负责记录、汇报讨论情况。组长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2.教学活动内容要简单扼要、集中具体。扼要是在一堂课中讨论是重、难点,通过这一活动能解决课堂这一问题。
3.教学活动时间要把握恰当,过程力求完整。有效的教学活动一般在5~10分钟,活动要围绕教学中的问题,交流面要广,交流要有所收获,做到有效性。
4.教学活动要辅助到位。教师要在学生的活动中巡视,而非站在那里看学生讨论,通过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讨论偏离的现象,做好指导组长总结发言。
5.教学活动评价要及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提倡现代化教学,运用好多媒体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可以通过幻灯片、录音、视频等形式传播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形象化和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显现,快捷而清晰,省时而高效。对于整合构建,适合各个学科的信息归类、筛选、整合和优化,直观便利,清晰明了,特别是适合板书辅助,提纲挈领,总结课堂重、难点。
五、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概念原理抽象、枯燥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一时难以理解是正常的。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眼中把思想品德课作为“副科”,重视程度不高。而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而造成了一些学困生。对于学困生而言往往是较敏感的,他们尝受了失败和挫折的滋味,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在课堂中应尽量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学困生参与其中,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平时在心理上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沟通谈心,特别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一样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才能符合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聂海兵.更新观念,给力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8).
[2]仲伟宏.转变观念,深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1(8).
编辑 马燕萍改革;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