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燕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前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针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刻不容缓。本文详尽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面临的网络中的消极信息使大学生生命观歪曲、网络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难度、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等三方面的挑战,并针对这三个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建设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生命教育 挑战 对策
自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后,生命教育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在全世界各地迅速展开,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很多学校也陆续对大学生开展了生命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他们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等造成巨大的影响,给当前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不能够实现生命教育的预期目标的,因而也没有办法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避免生命危机事件的发生,更不用说帮助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拥有美好未来。因此针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概述
1.生命教育的定义
生命教育是指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引导个体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帮助个体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过上幸福生活的一种教育活动。
2.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有两个层次的目标:低层次目标——避免伤害他人或伤害自我的生命危机事件发生;高层次目标——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努力实现自我生命价值过上幸福生活,并对他人和社会实施人文关怀。
3.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
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1)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了解生命的发展历程,认识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有限的,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和环境以及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敢于承担生命的责任。(2)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端正人生的态度。(3)生命质量的提升。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验人生的美好,为自己制定合理人生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实现,过着幸福完满的生活。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面临的挑战
1.网络中的消极信息使大学生生命观歪曲
网络是开放而多元的,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消极信息很多,例如存在某些别有用意的国家散布和传播的腐朽没落思想和反动言论,也存在很多色情淫秽的信息以及不尊重生命、随意践踏生命的暴力网络游戏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力不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不深刻,还不能全面、准确、深刻地认识问题,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消极信息的影响,生命观受到歪曲,偏离正确的轨道。例如,有些大学生玩一些网络游戏,游戏里规定人有九条命,死亡后可以用金币等再次购买生命,或者可以相互借或送生命,经常玩这类游戏的大学生容易把网络虚拟游戏中的这种错误观念带到现实生活中,出现伤害他人或自己生命的现象。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砍死室友、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开车撞人后捅人八刀致死就是大学生不尊重和珍惜生命的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2.网络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难度
首先,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难度增大。例如,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长期处于“人机交流”的封闭状态,和身边的同学、老师和家人交流较少,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焦虑、孤僻、多疑、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得寻求社会支持,而且因为经常不和人交往,同学和老师也不易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
其次,在网络世界里,生命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都是匿名的,双方没有面对面的接触,给生命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难度。具体表现为:生命工作者难以确认大学生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清楚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生活的情境,难以给他提供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帮助,没办法像面对面交流那样用亲切的、积极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大学生,也无法通过大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言语信息了解学生的个性、合作程度和咨询动机等。
3.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
传统的生命教育大多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在心理咨询室里面对面地交流。网络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大学生倾向于自主地在网上获取有关生命教育的信息和寻求帮助,这些都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对网络文化技术有全面了解并熟练运用。而当前许多生命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养都不高,他们可能没有掌握多媒体编辑技术,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高质的图文并茂的生命教育网络课程,或者他们不熟悉QQ、MSN等网络交流平台,无法在网络上和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因而不能在网络上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1.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
健康的网络文化建设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前提,所以社会各相关部门要同心协力共同合作,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首先,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加强执法来规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虽然是开放的,但它也是受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所以政府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来维护信息在网络中有效而健康的传递,使网络监管有法可依。同时执法机构要提高执法能力,加强执法力度,能够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过滤网络上有害、消极、落后、错误的信息的传播,降低此类信息对大学生的毒害。其次,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校园网络监察制度,阻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网络,也可以通过学生会、团委大力向大学生介绍和推荐绿色优秀的网站,减少大学生接触不良网站。再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培训。通过网络法规培训,培养其网络法律意识,端正其网络态度,提高其在复杂网络文化中的鉴别力和抵御力,使他们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endprint
2.建设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力度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难度,但同时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快、查找方便等优势,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利用这些优势,建设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调控力度。首先,教育部可以建设全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生命教育基础知识、生命教育的感人故事、生命教育的典型案例、生命教育的启迪电影、生命教育的优美音乐、生命教育的实用测试、危机干预方法等实用的、方便获取的、优质的网络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其次,学校要开设网络生命教育课程。网络生命课程有着传统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大学生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对自己感兴趣的、自己需要的内容可以详细学习,其余可以简单学习,对不懂得部分可以反复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学校要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来说,因为是匿名的,缓解了大学生直接面对教师时的紧张和焦虑,他们的心理防御性较低、顾虑较少,就能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倾诉和宣泄,教师更容易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及时对他们进行干预。最后,加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社团工作的指导,构建大学生生命互助网络体系。大学生生命互助网络体系是以网络为载体,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同伴交流、朋辈指导等方式,让大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受到他人积极情绪感染,形成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3.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肩负重任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的素养是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网络时代带来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更是对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生命教育工作的技能,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工作的经验,还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各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者自学、请专家到校讲学或提供条件让他们脱产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最前沿的应用网络进行生命教育的工作原理以及方法,提高他们运用网络工具和学生进行沟通、在网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具有良好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能力的、信息素养较高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队伍。
综上所述,虽然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拥有许多优势,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生命教育工作队伍,利用各种生命教育平台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辨别力和选择力,使他们面对网络能够理性地选择对自己的成长、对自己实现生命价值有用的信息,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名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享受生命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建芬.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2,(10):53-54.
[2]沈晓梅.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3-115.
[3]何雯,王静.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国健康教育,2013,(4):382-383.
[4]王希华,刘辛丹.论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科学,2008,(4):82-84.
[5]郭长伟,梁芷铭,周玫.试论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58-60.
[6]乔虹,陈家麟.大学生网络生命教育模式特点分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3):3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