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的加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既要精于医学技术,又不能荒于人文。但一些学校片面重视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对社会缺少责任,对生命缺乏关爱,对病人缺乏同情。能否将人文素质课程融入医学专业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的关键,也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质 医学模式
一、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的加速,要求医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观察分析病人、疾病和健康人群,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与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以及医学自身的问题。医学虽然具有极为鲜明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但作为一门人类生命的学科,与社会是密切联系的,人文社会色彩突出,因为在医学领域,无论是从健康、疾病的概念、临床决策的过程,还是从对患者的关怀,都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医学学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能否将人文素质课程融入医学专业教学,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的关键,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另外,随着大量科学技术手段渗入医学,导致了医学的非人格化和医患关系的物化。这些医学本身的内在要求和产生的问题,决定了在医学人才培养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缺失及成因分析
目前,医学专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课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较差,人文素质缺陷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1.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误区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医学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具有鲜明的实用性、职业性和社会性。因此,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有些教育者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能胜任工作就达到了教育目的,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3年的学制,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一些院校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一些学生也受使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到高职高专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必要学习其他知识。因此上专业课时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而在人文素质课上多采取应付态度。因此,片面强调“就业教育”会使学校工作偏离了人才培养这个重心,并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缺失、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差。
2.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滞后
医学高职学生重视的是专业技能学习,过分的职业化教育导致人文教育旁落,人文素质的培养被边缘化甚至削减。从课程设置来看,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差强人意,且以意识形态教育类的课程为主,只强调其工具性、政治教育和导向功能,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影响。许多院校对人文课程的设置原则上重视,实际上轻视或忽视,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普遍存在人文素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时偏少、分量偏轻的问题。教学内容也缺乏与医学教育、实践的结合,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师资力量相对匮乏,特别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教师上课缺乏知识性、趣味性,人文精神缺乏和淡薄,教学评价单一。加之教育周期短,大多数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专业一边倒”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失衡”以及人文素养的低下,使医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难以适应时代。
三、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1.构建新的医学教育模式
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在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上突破、削减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加强医学前沿理论和人文选修课设置。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业”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倡导职业人文教育。
2.完善医学人文课程
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对目前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课程结构应涵盖文化基础、人文、医学科学等类型。同时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医学的社会内涵,学会客观评价某种医学技术和某些医学现象的价值。在完善医学人文课程中将人文素质培养运用于医学实践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了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有助于医学生真正做到“精医术、懂人文”。
3.提升教师人文精神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有着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言行修养极大地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加强职业人文教育,关键在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这里包括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和传授人文知识及传播人文精神的教师。因此,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哲学观。一要不断夯实专业教师自身的人文功底;二要求人文课程教师多学习和了解医学知识,寻求更多的医学和人文的契合点,从而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4.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
(1)加强人文方面图书的建设,规范经典文化教育
向全校师生推荐经典文化教育书目,包括《诗经》《论语》《孟子》《庄子》等典籍,以及《史记》《汉书》《楚辞》《全唐诗》《红楼梦》等传世之作。同时,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读书节和书香校园等活动,从而营造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促使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修养、品行道德、职业气质。
(2)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专题讲座
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讲座,探讨人文素养、人际交往等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以国学与人文的内涵为切入点,以经典的诗文为依托,结合现实生活,通俗生动地为广大师生诠释了国学经典中所蕴含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使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活动站在学术的平台之上。
(3)利用网络和校报开辟交流平台
随着大学业务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校报和校园网上为广大师生开辟“读书圈”和“读书论坛”等专栏,定期举办经典导读和好书推荐活动,交流研讨、整理回复论坛中的问题。同时,鼓励师生进行有关经典文化教育的研究活动,为师生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的平台,为师生学习、诵读、欣赏、研讨经典文化提供有效的帮助。
(4)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以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为宗旨,广泛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经典文学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各级各类的比赛为契机,积极开展征文、演讲、诵读、书法、歌唱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JKGHAD-0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