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式太极拳的技击性

2014-07-23 06:52石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攻击性内涵

石榴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从陈式太极拳的桩法、套路、推手和技击的关系出发,对太极拳的技击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太极拳的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陈式太极拳 攻击性 内涵

太极拳的技击性鲜为人知,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但很少有人问津太极拳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股无坚不摧的内劲。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的功夫,就等于有体无用,就不能称为武术。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性命双修,才能达到武术之上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太极拳的了解不够深,也体现出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陈式太极拳技击性的历史根源

史料和实地考察都证明,太极拳创立于明末清初,源于河南温县的陈家沟,迄今已由300多年的历史,我们现在大多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立者,也就是当今太极拳流派中的陈式太极拳,除此之外还有杨、吴、武、孙等式,他们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陈家沟旧本里保留着陈王廷自叙生平的遗词:“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从这段陈王廷自叙中可知其武艺非凡。那么,其创立的太极拳也必然和技击有关。

后来的杨班候等人与各门派高手较技的确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太极拳的确技击得到了不得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可。由此可见,太极拳确实有着很强的技击性。

二、陈式太极拳技击性的内涵

1.套路与技击的有机融合

我们学习太极拳套路(拳架)主要目的大多是为了健身。毫无疑问,对太极拳了解的越深,拳架动作越标准,健身效果自然越明显。这要求我们必须知道一定的拳理,如虚实、松沉以及其技击原理等。而这又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太极拳套路的目的,通过拳架的学习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即“舍招求劲”,是为了掌握太极劲。“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招熟要求练习者将每一式的招法使用练习到不用想的情况下就能自然使用,也就是形成了条件反射。已腰部为轴心行拳,招招一气呵成,以内气摧动外行。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技击风格。

2.桩法与技击的完美结合

站桩是中国武术独具特色的训练方式,通过特殊的静态练习,使形体放松,神意安然,内气顺畅,在静态中体验阴阳内在的转换规律,静以致动,使拳法体用兼备。没有内在的拳架乃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拳界又有“百练不如一站之说”,故站桩为练习太极拳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既是入门初学的基本功,也是练拳到了高级阶段的必修课程。练站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下盘稳固,足膝有力,气沉丹田,心静神清。拳谚有云“未学拳,先学桩”。少林拳有马步桩,八卦掌有三体式,而太极拳有无极桩,桩法是拳术的基础,如此才能在推手中气不躁动,腰腿有力,足膝轻灵,进退操纵得宜。但练习需持之以恒才能感觉到丹田之气充盈,四肢内劲增加,三心二意是练不出真功夫的,更体会不了太极拳的内在本质。若从保健或体育医疗的角度上说,站桩有调剂身心,改善心态畅活气血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而在练拳之前静站片刻,则能进一步获得动静相济之效。练太极拳最忌用力,务使全身松开,气血贯注,日久自然练出内劲。这种内劲是很柔的,遇敌时不含抵抗力,能随敌劲以为伸缩,所谓柔中而有弹性(《吴鉴泉的太极拳》),而太极站桩主要就在于练出这种松劲,以意念引导动作,用丹田的内转带动四肢的运动。这样发出的尽才整,只有通过太极站桩才能达到“意、气、力”三者相合。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形,使肢体彻底放松,除去体内僵劲。只有肢体放松,皮肤的触觉才能灵敏,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劲到,才能节节贯穿,唯有入静,无神才能体现,才能体现到内气的运动,培本固元,增强内劲,桩法与技击也才能完美结合。桩功是在静中求松,打套路是在动中求松。

3.推手与技击的巧妙契合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格斗练习的一种基础方法,是根据两人徒手接触,以掌握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并控制对方重心,使对方失去平衡,同时保持自身平衡的一种技击方法。

目前,太极拳的研究重点是对套路和健身祛病的确研究,一谈到太极拳的技击就会指向推手。推手不是太极拳的终极目标,而是练习的过程,如果将推手与太极拳的技击等同,就割离了太极拳的整体性,从而否定了太极拳的技击特征。所以,要发展太极拳的技击就必须重视关于太极拳“打”的那部分理论和技法,将它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整理出符合人体生理和运动规律的部分,用于指导具体的技击实践,使推手与技击巧妙契合起来。在推手之后,还要练习单势,也就是“着”,由招熟而渐懂劲“而后从心所欲也就是可以“打手”了,“打手”就相当于现在不拘形式的散打,打手才是太极拳的最终目的。

太极推手以四正为主(棚捋挤按),四隅为辅(采挒肘靠)。清王宗岳《打手歌》曰: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棚、捋、挤、按、采、冽、肘、靠称为太极八法。上下相随始终保持“立身中正安舒”使重心相对稳定,手去步趋,身退步撤,步随身换,凡在运动中,两脚随攻守之势而动,使人体中心不超过底盘范围。

4.内劲与技击的微妙整合

劲力一般分为缠丝劲和杠杆劲,杠杆劲应用最广的便是借劲发劲。“以彼之力,发彼之身”,在贴身中用摔比较得力。而缠丝劲将力量通过肌肉表层可打向内脏,有长劲、短劲、寸劲等,这种劲打了让人怕。而其力量也是通过“起根顺中达梢”形成的整力,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内劲与技击的微妙整合打人有几个特点:一是莫测,即不被对方察觉,使被打人如做梦一般,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是斯文,即你在发劲时很从容,与对方一搭手就可以使对方失去平衡,也可以从对方来劲的大小产生反弹把对方发出去。三是“礼”,即以内劲打人,技击的对手能体会,外者无法辨识,以示给对方面子。四是打击的效果好,以内劲打的使对方的整体、内部,前面瓦解对方攻击力,不像你用局部的力,打击对方的一个部位,其他部位还有战斗力。太极拳劲种类繁多,尤以沾粘劲,听劲,懂劲,化劲,走劲,引劲,拿劲为擅长。能化,能拿,能发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可以应用。

三、小结

太极拳的技击要得到发展,必须要给它一个适当的定位。太极拳技击不像散打摔跤跆拳道等之类,它着重拿人的关节,此为拿劲之形,使对方身不能动。说内在点是拿人的劲路,即拿人意态,扣住其内尽变化的枢纽,使其气不能顺,神不能移。胯、腿、肘、腕等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发劲,而且这种劲是致命的。往往易引起损伤,所以太极拳散手推手竞赛很难开展,而主要通过拳架表现出其健身性和趣味性。这也是被大多数老年喜爱而很难在青少年当中普遍推广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李永明,李福良.武术中攻防对抗内容的教学整合 [J] .中国学校体育,2008,(02).

猜你喜欢
攻击性内涵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