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焕阳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6-000-01
摘要文章对高校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高校体育教学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心理健康教育尽快融合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同时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为90后大学生的身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为国家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打下基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
“90后”已步入大学校园,他们中有一部人因为没完全走出青春期,容易存在心理上的矛盾或困惑,这些心理负担严重的限制了他们身心的成长。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所具备的这些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课程或者艺体活动,是摆在相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站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高度,“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体育工作者应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将体育对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促进“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
(一)专业课程压力大
“90后”大学生比较看中自由,对无忧无虑的课余生活充满向往,面对枯燥无味的专业课,他们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课上玩手机现象严重,再加上专业课程的难度会逐渐增加,导致专业课程成绩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消退,压力随之而来,进而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缺乏信心,产生失落感,对3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
(二)难以适应新学期大学生活
“90后”一代人,都普遍是在娇生惯养的环境里长大的,没有经过任何的挫折教育,对任何外界的压力承受能力较差。大学之前,他们既是家庭里的“宝”,也是学校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然而,在他们踏入大学之后,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文化、性格差异等非常大的同学,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和同学们进行有何的相处,当他们面临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挫折时,经常出现束手无措的情形,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三)情感问题难以处理好
早恋问题,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尤其是对于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在高中甚至初中就已经屡见不鲜。据有关调查,接近51%的“90后”新生承认,自己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至少谈过一次“恋爱”。虽然他们的感情经历看起来似乎“很丰富”,但是他们的智育水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还是不够成熟,他们相信爱情,但又经常为情所困,一旦出现情感波动,及很可能对其造成不小的伤害。甚至有些“90后”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于是紧张、偏执、愤怒就成为了恋爱的伴生品。
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而且师生互动非常之多,学生能根据时刻变换的学习情境不断调整自己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间接的提高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水平;体育锻炼要求每一位同学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并进行自我分析判断,并及时的做出肢体反应,动作质量完成的高低,教师会实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加以改正。时间一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真假是非的能力也能提升,这对于他们正确的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据国外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因此,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创设教育情境,多变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将紧张、偏执、愤怒等不良的心里状态消除,在快乐的教学气氛中将快乐演绎到平日的生活当中去,让他们在生活中快快乐乐的。
(三)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中共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例如,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心情沮丧的原因是脑神经元中缺乏荷尔蒙跑步时荷尔蒙增加跑步后荷尔蒙分泌量,荷尔蒙作为人体的“快乐因子”,所以体育运动能消除人的沮丧心理。
三、小结
当前“90”后学生的心里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相关部门以及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切实通过体育教学的引导,帮助“90后”大学生减轻和克服日程生活、学习中的心里障碍甚至是疾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使得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释放,惆怅的情感得以发泄,不良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促进“90后”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势和作用,为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何振强.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品德教育的手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3).
[3] 张新良.体育课程心理健康领域目标实现的条件与途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2):61-63.
[4] 杨杰,周游.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