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娜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6-01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包容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常识性知识。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习基本常识的同时,既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实验,怎样去发现,怎样去探究,又要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仅懂得如何做事,还要懂得如何做人,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情操。
我的粗淺做法:
一、明确“三维目标”,从 “三维目标”入手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熟悉了本课的教材,拟定了教法及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应灵活去运用,不仅对本课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与学生合作探讨,让学生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熟记之外,教师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我在执教学生学习《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这节课时,在情感目标中就提出了这样几点:1、我们要认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2、我们要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懈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责任感;3、我们要时刻关注环境正在遭到人类无意或有意的破坏,从小憧憬建设美好的家园,争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保护水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的强烈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了这些情感目标,学生可根据当堂课的知识与情感态度联系起来,起到理论渗透,品德导行的作用。
二、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适时在课堂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扣了课前的三维教学目标,所以在课堂上合理安排好时间,合理安排好各环节内容,做到内容精、环节全,用时恰当,学生能懂,能学得会。比如:我在教学生学习《万有引力》这节课时,首先我已经安排好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对渗透的德育知识也重点作以强调。在安排环节时,我就从讲故事入手,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情境,学生听了津津有味。学生们听后就纷纷进入了讨论环节,“苹果落地那是自然现象啊!”“苹果落地后有人会因口渴而当即吃掉的……”。最后我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一一纠正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走出问题困境,引出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由苹果落地这个自然现象,通过自己的猜想、假设、实验、证明到最终被全世界的人所公认。在我们生存的地球空间中,宇宙空间中都存在着这种引力,如果没有引力,一切物质将偏离原来轨道,后果可想而知。学生听后慢慢就会走出问题困境。在课堂中,我们学会引导学生有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这也就培养了学生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一个小问题,若考虑的好能成就一位创新者;一个小问题,若忽视其考虑过程就会失去一次获取真知的机会。”瓦特不是细心观察,才有了后来的蒸汽机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
三、通过实验、课后实践等环节渗透德育
实验是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验的环节不仅仅是求知论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的精神。可设计一些名人成长经历的资料,给学生讲讲“诺贝尔为发明炸药失去了亲人,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的感悟,最终实验研究成功;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失败了上千次,不气馁,不退缩,最终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毅力战胜实验中的失败获得成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做《“冲动”的橡皮塞》这个实验时,学生用布条拉、磨玻璃管,干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就适时引导他们,要坚持,要有方法,最终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一个个实验成功了。
课后实践是对课堂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对课堂上所学问题进一步巩固、升华。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如我在课堂上讲《浮力的作用》时,在课堂上就列举了一些例子,学生们认识了科学家阿基米德,认识了浮力给人类带来了奇迹,轮船、潜艇等在江河湖海中浮行的东西都靠它。那么在课后就安排学生们分别进行一次小实践,怎样把浮力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们都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皮球浮上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可随机去教教学生做的实验,看他们如何去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渗透:“要自己动脑想,自己动手做,只有亲身经历,亲自做过的体会就更深刻”。学生们的课后实践进行得有模有样。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唯独德育需适时培养,适时渗透。?最后,在课下可要求学生用写学习笔记的形式进行对课堂中学习进行反思。指导学生如何去总结知识,如何去给自己一个中肯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就应培养学生自我评价:我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今后学习有怎样的打算。这样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才有进步,才会懂得如何去做一名品德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