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向“不教”进军

2014-07-19 20:59赖梅花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落实主体性素质

赖梅花

【摘要】语文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实施方法有:一、加大学法的指导力度;二、提倡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搞活语文的课外天地,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自然中,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素质 方法 主体性 落实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54-01

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得天独厚、任重道远的事情。

“得天独厚”是因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呀呀学语起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习语文了。现代社会传播信息媒体的增多,人际交往的频繁,更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和空间。学生的听说读写时时处处都在得到训练、提高。语文的自学性强,语文的创新思维有更广阔的空间。“任重道远”是由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它除了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的作用外,还肩负着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的重任,尤其是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思維品质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争当素质教育的排头兵。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想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加大学法的指导力度

“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提高学生能力比积累知识更重要。叶老指出:“尝试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坚,乃为善教者也。”吕先生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两位语文教育前辈的教导对其他学科当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就语文所具的母语这个特点来说,更是一语中的了。作为贵州省重点中学的贵阳六中,其语文科组的语文教改思路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哪里得法?课内;得法的目的何在?在课外这个广阔天地得益。因而作为教者,真正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质,吃透了二老的说话精神,“授鱼”不忘“授之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试,自己去悟,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提倡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语文老师要强化这种意识,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设精神,自主地学习;发扬教学民主,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就需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所处的位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学习重在实践,尤其是作为母语的语文更具实践的优势,外界的理性灌输对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不是很大的。正是由于语文所具有的实践性,语文教学更迫切也更易于实施主体教学,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多写多听多说。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主要靠语言实践,也就是学生这个主体的实践,让他们在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语言,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思维。但问题在于如何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渗透其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我在教学中就是紧紧围绕语言学习来设疑、启疑、激疑,启发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质疑、析疑、辨疑,让学生在思考中闪耀智慧的火花,既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有效培养了学生在诸多问题中发现新的联系,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过程中,创新思维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浓了,主体作用强了,积极思维,勇于探究,敢于发表有新意识的独立见解。

四、搞活语文的课外天地,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自然中,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反映。任何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无不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语言学习,模仿语言运用而形成的。因此,要教育学生不局限于课本,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有了大量的生活观察,学生视野会不断开阔;有了更多的说话机会,学生表达才会更为流畅;有了更多的思考内容和方式,学生思维则会更为深刻与敏捷。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向“不教”进军,就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围绕语文学科的特质,将其变为优势,以创新教育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以预见,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亦将获得自身的解放,教改步子迈得更快,“不教”将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人才》,1998年06期

[2]《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四川教育》,2010年第09期

猜你喜欢
落实主体性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析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落实的相关问题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