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东
著名数学大师陈省身说:“数学,好玩。”确实,数学是有趣味的,小学数学更是充满了智慧和趣味。数学课堂要上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紧紧抓住学生,就要求数学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善于捕捉时机,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数学课上的妙趣横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开发智力增长智慧,在快乐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注意力不集中,数学思维意识不够强,对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等等。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全力投入学习。如果教师一开始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导聚焦到课堂上,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导入应以最精妙的语言、最少的时间、最有趣的形式把学生立即引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激起学习欲望,为进入学习做准备。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研究数学课导入的技巧。
一、巧设悬念导入课堂,引领学生迅速投入学习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特别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地、全神贯注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好的、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悬念,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胃口一旦被吊起,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课堂,进入角色学习。
巧妙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平平淡淡,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学习的劲头就可能不够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每次备课时,笔者总是先绞尽脑汁地想一些有吸引力的导入方法,设计最巧妙的导入形式,尽量在上课时能产生效果。
二、巧用迁移导入课堂,让学生在好奇中产生趣味
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旧知是新知学习的桥梁和纽带。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一个有智慧的数学教师,常常能移花接木,信手拈来,把学过的旧知识巧妙地运用到课堂导入上,以此开启新课程的学习。由于学生对旧知比较熟悉,没有什么障碍,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个桥梁把问题引入到学习新知上去,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心理适应快,接受也容易。由于嫁接巧妙,导入自然,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但是,如果不能巧妙设计,联系自然,也有可能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迁移要巧,要妙,要有趣。一定要避免简单化,更不能生拉硬扯,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然。
三、巧用教具导入课堂,让学生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又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
小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在教学时,常常动手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接受起来更直接、更容易。教师制作的各种教具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其他物品无法替代的,因为教具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丰富多彩的教具是教师导入新课的极好手段。如果利用得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
笔者在制作教具时,大多采用学生常见的或者废弃的一些东西,这样既环保,节省了资源,还能够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有时,还发动学生一起制作教具,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对自己制作的教具更亲切,更爱惜,上课注意力也更集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朗诵古诗、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时,教师要根据课型、课程进度、课堂的形式采取生动活泼的导入形式。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