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靖
摘要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着重分析了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可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对学生身体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良好体型的塑造,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则为通过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通过体育教学可促进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自信心团队意识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体育教学在过去几十年仅仅被作为提高升学考试成绩的手段之一,而近年来,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认可,下面我们就来着重分析一下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对中学生体质水平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整体体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坚信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这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史就可以看出来,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运动的运动形式逐渐丰富,但无论如何变化,其健身功能一直是最为人熟知与重视的。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不仅没有因生活水平的改善而得到相应提高,相反却在呈逐年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将过多时间用于游戏,作息不规律,最终导致体质越来越差。2.学习压力大,无过多时间参与体育运动,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除要面对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外,还要在课余时间听从家长的意见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特长班等,无过多时间参与体育运动。体育课的开展在时间上相对比稳定,教学内容较为科学、系统,因此,系统的体育教学就成了提高学生整体体质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良好体型的塑造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日均脂肪与蛋白质摄入量远远高于人体日常所需,尤其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他们大多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受到所有长辈的宠爱,长辈们往往特别注重孩子的饮食,但又因其缺乏正确的营养搭配常识,导致孩子的日常饮食热量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而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以及网络游戏诱惑等原因显少有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这样一来,长期偏高的热量摄入且无法通过体育运动使之得到消耗,极易导致学生出现肥胖问题。据权威数据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肥胖容易引发多种心理问题,如自卑、内向、抑郁等,若这个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改善,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是当前解决学生肥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原因如下:1.较为固定的体育课时,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基础运动时间与运动量。2.体育教学活动通常较为科学、系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因材施教,可有效改善学生体型。
二、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通过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应对升学考试并希望可以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运动技能,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通过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发现,有意识的对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调整,可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与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之通过练习均可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并适时的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
(二)通过体育教学可促进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团队意识是将来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出生于计划生育大潮之中,家中并无兄弟姐妹,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了家长都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团队意识相对较差,而大部分体育运动都是以团队形式展开的,若参与者团队意识较差,不注重与其他人的合作,那么体育运动则很难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团体体育运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为其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体育教学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人际交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发展。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平等或过多的交流,很显然这是不利于其日后正常生活与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多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出现不当言行时要及时纠正并引导,使之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的进行沟通,为其将来取得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
(四)通过体育教学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良好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人生逆境与挫折失败,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心态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获得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只要是竞赛肯定会有输赢,在面对比赛结果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比赛结果,促进其良好心态与乐观人生态度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李有伟,曲业煌,胡君义.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2] 黄毅,葛辉.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辐射作用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02).
[3] 钟秉枢.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