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2014-07-18 02:10黎小玲
新课程·中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黎小玲

摘 要:研究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并结合实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展示学生的主体性等几个方面并结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和阐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模式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如何适应新的课改,如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肯定是每个教师都经常思考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外,还要求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本人去年在参加桂林市青年教师有效课堂竞赛中虚心听取本学科教师的指导,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最后比赛课也取得了评委老师的好评,现在把我对有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对贯彻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教学“形式化”更有重要的意义。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1.设计教学模式,体现教学特色

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设计,努力做到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从“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堂反馈—课后链接”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这样不但体现和落实了学校分层教学的策略,而且学生的负担也有所减轻,提高了学习效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2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为例,第1节内容为种群的特征,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课堂导学中,通过学生列举具体的实例、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这个设计为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而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我主要用学生熟悉的细菌增长的例子引入,化抽象为具体,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画图比较“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归纳,准确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归类、对比的学习方法。

2.导学学案的教学特色和应用

(1)课前导学: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学、预习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自己达到目标,对A、B、C三类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内容以基础为主,将课本内容设计为简单的填空题和问答题,在课堂应用中侧重对A类学生的提问检查,使其人人过关。在《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我用了11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这些题目由简单到复杂,很好地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拓展到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和总结问题。

(2)课堂互动:导学学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为了使学生听课目标明确,将所授知识点条理化,或者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或者是重点和难点的总结提高,或者是疑点分析。对这部分内容结合讲课时进行启发式的引导提问,让A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题目,讲课要保证使这类学生能够听懂,并能适当地应用,而对于B类学生要求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对C类的学生要求能同类迁移,重在掌握思维方法。比如种群的数量变化这部分知识,我先用视频细菌的增值直观引入在理想环境下种群的增长过程,A类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J”型曲线的公式并画出曲线。从而进一步引出自然环境中理想环境是几乎不存在的,由学生思考现实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又该如何变化,由学生自己通过刚才的方法构建并说出理由。这让每一类学生都得到了体验与收获。

(3)课堂反馈:课堂反馈就是精选典型例题,重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既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又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一个平台,通过课堂练习来实现师生互动。讲课时以学生活动和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层次的、不同难度的典型例题。在《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学案中,我用了两部分的练习,第一部分是对应训练,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这两部分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当堂留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根据题目的难易抽取学生回答,并采取学生自由补充的方式完善每个问题。

(4)课后链接:分为基础练习和能力拓展两个层次,选题由易到难,题型要全而精。其中基础练习要求A、B类学生能独立完成,能力拓展部分则要求C类学生能独立完成、B类学生在教师讲解后能理解应用。

通过“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堂反馈—课后链接”四个步骤,在本年级组教师的通力合作下,使我们高二生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深受学生的喜欢,有效教学的思想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

3.在教学准备时留白

上课前,我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等学情分析后会写出教案。但是上课时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因为有时候学生并不是按照教案设定的思路走,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写教案时,要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情的了解,再进行充分预设。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要有弹性、留有空白,在写教案和执行教案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使静态的教案转化为动态的学案。使课堂呈现某些变动性和复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原本生态。

4.教学评价发挥积极导向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我认为首先要实施诊断性评价中的几个方面。(1)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明确学生发展的起点水平,为教学活动提供设计依据。(2)识别学生的发展差异,适当安置学生。(3)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则要开展形成性评价。(1)明确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及其评价项目,从而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2)肯定学生已有的发展成就,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3)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力求使学生形成一个能够“自我纠正”的系统。以明确学习的针对性,针对性强化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

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之后,就要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终结性评价。(1)考查学生群体以及每个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2)总体把握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这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

三、小結与反思

有效教学不是看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使学生懂科学、会思考、能合作、爱学习的生物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无论教学改革改到哪里,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都是我们生物教师永恒的追求。有一天真正实现了“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我们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春天才真正来临,我们广大的生物教师才能真正解放自己!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