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萍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意味着一堂课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要有主次与轻重,难易适度之分。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生特点。课堂问题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练习时出示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度。只有老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创造空间。
关键词:发现问题;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好问是学生的天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积极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一、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导致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思维处于惰性状态。鉴于此,教师首先应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逐渐改变教师提问学生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答”为“学问”。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作出合理的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二、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兴趣,使学生善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首先,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好问和好奇的天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并从中享受到质疑的快乐。也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促使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积极思考,从而获得对知识的需求,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提高了质疑水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意味着一堂课的问题越多越好,问题要有主次与轻重,难易适度之分。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生特点。课堂问题一般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三是练习时出示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把握设疑的尺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学情来设置问题。教师设疑可安排在课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学,使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也可在课中,当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时,教师的设疑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也可在课尾设疑,让学生感到时已尽而意无穷,拓展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吸引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乐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但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四、勤于实践,多示范多比较,使学生常问
敢问不难,常问不易。一个人的手指也有长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质量也就高低不同。但是,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加强训练,循序渐进,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目标是聚合的,思维是发散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差异性,即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的解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教师进修附小)
?誗编辑 王团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