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摘 要: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与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与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通过整合群体目标,让群体成员为共同的社团目标而努力。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学生数量多,成员来源广,社团的辐射面也较为广泛。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班级,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也较快。学生社团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的德育工作对造就与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学生社团活动;德育教育;创新结合
中职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职德育教育首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而学生社团,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一、学生社团的特点
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与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与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通过整合群体目标,让群体成员为共同的社团目标而努力。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学生数量多,成员来源广,社团的辐射面也较为广泛。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的班级,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也较快。学生社团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的德育工作对造就与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1.普遍教育性。学生之间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社团将众多兴趣爱好与志向相同的学生汇聚到团队之中,从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在每一个社团中,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由此使得社团工作带有教育性的基本特点。
2.典型示范性。众多社团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某种示范性的效应,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效仿,对于重塑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有着重要意义,社团活动甚至能够影响学生全新理念的形成。
3.社团活动是无形的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社团活动有着强大的组织优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其中,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活动,都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构建无形的教育组织平台,为教师进行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舞台和载体。
4.社团活动具有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的学生众多。因此社团所倡导的思想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了学生对人生的分析,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理解,彰显着学生的价值观。
社团活动选择的自主性与参加的广泛性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学生社团活动是在学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由此也就决定了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引导。社团活动是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推动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二、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是学校的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是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
1.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促使他们希望自己的专业与个人爱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愿参加学生中的社团组织活动,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树立正确的社会角色意识,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2.学生社团是改进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伴随着形式的发展也越来越暴露出其局限性。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在继承以往工作方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学生社团建设是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师生的共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着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与高质量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将学生吸引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来,并通过自我教育与自我展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形成对美的认识与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三、如何将中职社团活动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
1.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发展。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加深学校的育人效果,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如此才是开展社团活动的根本目标。
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就是要将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学校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规划自己、提升自己、开发自己,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从而实现自主的发展与超越。
2.在自主管理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班级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课程还给学生,把学校还给学生。通过进一步完成以学生会为主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3.社团活动要进一步提升一个档次,通过多突出亮点,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应重点扶持学校中较为突出的社会团体,通过让学生大胆研究不断创新,鼓励学生多出成果与惊喜。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壮大自己,从而拥有无穷的生命力。在当前的发展情况下,一部分中职学校教育有效性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分析主要着眼于课本知识与眼前的教育内容。不少学校只重视理论的灌输,脱离实际。学校对学生的分析不透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心理与时代发展的特征。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要不断跟随社会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成效,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地带来德育工作实践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郑宋娟.探讨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旬,2012(02).
[2]陈欢标.浅谈孕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新课程:中旬,2012(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誗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