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光 时军
杂合型血液净化在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朱晓光 时军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杂合型血液净化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进行血液净化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03 例 , 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 A(51 例 , 单纯血液透析 )、B(52 例 , 杂合型血液净化 )两组 , 对两组患者的透析 3 个月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 并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B 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 A 组 (P<0.05)。且 B 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 (MMSE)及生活质量 SF-36 总分均显著高于 A 组 (P<0.05)。结论 杂合型血液净化应用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较单纯透析能够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杂合型血液净化;肾衰竭;慢性 ;临床效果
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因多种因素作用导致的肾脏受损并恶化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表现。且因其病变呈不可逆状态,对多脏器造成影响 , 并对患者造成程度不一的记忆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的改变 , 且慢性肾衰竭还可使患者的脂代谢异于健康人群 , 从而使患者营养不良 , 并对生活质量造成进一步影响[1]。因器官移植患者数量有限 , 通常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措施为血液透析。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 , 采取何种血液透析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已经成为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中 , 对 103 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采取杂合型血液净化和单纯透析治疗 , 并对两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 年 8 月 ~2013 年 4 月来本院进行血液净化的慢性肾衰竭患者 103 例 ,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予以3个月以上的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A、B 两组 , A 组患者 51 例 , B 组患者 52 例。全部患者均无胃肠道疾病 , 无精神障碍 , 无恶性肿瘤及心、肝等器官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注 :两组比较 , P>0.05
组别 例数 (男 /女 ) 平均年龄 (岁 ) 透析时间 (个月 ) 残肾功能 ( m l / m i n ) A 组 5 1 ( 2 4 / 2 7 ) 6 8 . 5 ± 9 . 9 1 5 . 3 ± 5 . 8 1 . 6 ± 0 . 2 B 组 5 2 ( 2 3 / 2 9 ) 6 9 . 2 ± 1 0 . 4 1 4 . 9 ± 4 . 2 1 . 7 ± 0 . 3
1. 2 方法 A 组患者予以单纯血液透析 , 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 , 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 , 以 500 ml/min 透析液及 220~260 ml/min 血流量的速率进行透析 , 3 次 /周 , 4 h/次。B 组患者予以杂合型血液净化 , 在 A 组患者治疗措施的基础上 , 每周还予以 1 次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透析加灌流。对两组患者的透析3个月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 并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 (MMSE)[2]]及生活质量 (SF-36 生活质量量表[3])进行评价。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 B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 A 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
注 :两组比较 , P<0.05
组别 例数 血清前白蛋白 ( m g / L ) 血清白蛋白 ( g / L ) 血红蛋白 ( g / L ) 转铁蛋白 ( g / L ) A 组 5 1 1 5 2 . 3 ± 3 2 . 6 2 9 . 7 ± 4 . 3 5 8 . 7 ± 1 2 . 9 2 . 2 ± 0 . 2 B 组 5 2 2 9 6 . 5 ± 5 8 . 1 3 8 . 9 ± 5 . 2 9 0 . 2 ± 1 1 . 7 3 . 0 ± 0 . 3 t 2 1 . 3 8 2 7 . 5 6 3 1 3 . 4 2 3 2 . 5 6 6 P<0 . 0 1 <0 . 0 1 <0 . 0 1 <0 . 0 5
2. 2 两组患者的 MMSE 及 SF-36 总分 A 组患者的 MMSE及 SF-36 总分分别为 (21.3±4.8)分、(61.2±10.7)分 , B 组患者 MMSE 及 SF-36 总分分别为 (28.3±1.9)分、(73.7±9.9)分 ,可见 , B 组患者的 MMSE 及 SF-36 总分均显著高于 A 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MMSE=2.897, tSF-36=2.577, P<0.05)。
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变上通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特征 , 从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交往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 , 慢性肾衰竭患者还存在营养状况较差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下降 , 并进一步可能引起营养不良性动脉硬化综合征 , 对心、脑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水平下降。
目前 , 治疗慢性肾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为肾脏移植 , 但因器官数量捐赠有限 , 从而使绝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采取血液透析来维持治疗 , 延长患者的生命 , 并使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得到保障。而目前血液净化方式主要有单纯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等方式。且有文献报道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通过采取不同透析方式 , 可存在不同的毒素清除效果。单纯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原理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进行清除 , 主要以分子量在 500 D 以下的小分子物质为主 ,而对于大、中分子的物质清除率则效果较差。而血液透析滤过则在单纯血液透析中应用合成的膜高通量滤器 , 从而能对大、中分子的物质进行有效清除[4]。血液透析灌流可对内外源性毒素通过吸附作用进行清除[5]。本文研究中 , B 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显 著 高 于 A 组 (P<0.05)。且 B 组 患 者的 MMSE 及 SF-36 总分均显著高于 A 组 (P<0.05)。说明杂合型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血液透析。
总之 , 通过杂合型血液净化方式 , 较单纯血液透析临床效果好 , 能显著降低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 , 并使患者的痛苦减少 , 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 并使其食欲增加 , 从而改善了营养状况 , 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徐玉艳 , 吴鹰 , 周文胜 , 等 .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 P300 认知的影响 .南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8(6):827-829.
[2]蔡文利 , 苗书斋 , 邢利 , 等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药物性脑病中的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2, 22(13):2809-2811.
[3]董睿 , 郭志勇 , 谌卫 , 等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2010, 11(7): 606-610.
[4]马爽 , 于汪伯 , 李兵 , 等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 2012, 32(24):5542-5543.
[5]于敏 , 王姣 , 史耀勋 , 等 .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0, 20(10):1498-1500.
2014-05-16]
47500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肾内科
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