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
课前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此,课前备课应围绕教材这个核心展开。备教材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课前备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材吃准吃透,烂熟于心,才能为备好课提供一切必要条件。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深感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每教一遍都要认真钻研一遍,做到常备常新。钻研教材有以下四个层次:
首先,从总体上了解整套教材的概貌。全册教材是一个整体,它系统地反映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掌握了整体,才能高瞻远瞩,看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备课才能通盘考虑,把握课程目标的总要求与局部要求的关系;教学前面知识时能够注意应该为后续学习作铺垫与准备,教学后面知识时又能有意识地与前面知识沟通和比较,掌握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有利于进行及时而必要的强化,又可以避免重复讲解。
其次,通览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各章节各单元的重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这样,既为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奠定基础,又为单元教学设计提供根据。
以上两个层次的工作,应该在教师拿到一册书或一套教材之后,利用假日或其他整块时间较集中地去浏览一遍。当然,教师备单元的教材时翻阅浏览一下也未尝不可。
第三,研读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每个单元是个相对的整体,是全册教材中的一个板块,总有个中心内容。把几个板块组合起来就为全册教材内容,教师要研读每个板块。
最后,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对教师而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心体会,用心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读懂“主题图”。主题图是新教材一个特点,目的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如何读懂教材的“主题图”?
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7页“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其次,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在“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再次,要读懂“主题图”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的主题图选取的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配以最能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2.读懂“例题”。例题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
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例1,它是以表格方式呈现,鸟类98种,爬行类25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我们认为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而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用红色表示。
其次,要读懂情境图。教材的例题多数安排了情境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验算”第23页例1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时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
再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新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把一些难点、重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
最后,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新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3.读懂“做一做”和“练习”。新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有区别。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练习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功能。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中第55页至第57页练习八中的练习安排:第1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2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第3题、第4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以上四个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是巩固例2、例3的巩固练习。而第5题是正确书写“速度”的练习。通过3个不同知识背景的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6题、第8题、第9题是应用数学公式“速度×时间=路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这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练习,使学生感受用抽象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更方便,同时知道公式可灵活应用。
第10题是综合应用乘法知识的开放型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这类题,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做,也不是学生可以一下全部做出来的,能做几个就做几个。
4.思考为什么这样编排。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材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它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关系?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等几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蕴含对称物体的某些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等信息,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
总之,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只能呈现知识的材料。教师要将“知识”变为可以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中的“三言两语”。教材上的“三言两语”,却是我们教师备好课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二、驾驭教材
钻研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理解的熟与透,驾驭教材是对教材整体把握的高与活。那么,怎样才能驾驭教材?正如驭手骑马必须居于马之上,才能灵活而有效地施控,驾驭教材必须居高临下,以大气视小物,把握教材才能如“玩于股掌之中”。
第一,站在课程论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课程的本质要求,必须体现课程的功能效用,必须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教材中某些内容不能体现上述精神,教者就理所应当予以调整,以便顺利落实课程目标。
第二,站在教育学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育的本质属性有二,一是社会性,即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要体现社会需要;二是个体性,即教育要为个体成长服务,要体现个体需求。前者要求个体的社会化,后者要求教育的个性化。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偏废不得。任何教材都必须为教育这个根本宗旨服务。但教材总是留有一些空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可能地去弥补,使教材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这是驾驭教材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三,站在心理学的高度去驾驭教材。心理学向人们揭示,人的心理系统可以区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方面,人的心理发展正是这两大因素辩证统一地发挥作用的结果。一个人能否成才,智商固然重要,但情商更为关键。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分析和使用教材时,就要努力开掘它的思考性和情绪性因素,并加以有效利用。当然,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发展的具体原理、规律还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很好地理解并用于指导教材分析,会使我们更好地驾驭教材。
第四,站在教学法的高度去驾驭教材。教学法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为学而教,或教会学生学,而不是为教而教。体现在备课上,就不应是为教而备,而是为学而备。为教而备体现了教师一个人的愿望和意志;为学而备体现全班学生的愿望和意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等于扩大了教师的眼界,增强了教师的眼力。
三、处理教材
钻研与驾驭教材,最终是为合理地处理教材服务。如果说前两个层次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材本身,那么处理教材阶段则要从教学的角度和使用的角度采用具体的处理技术。处理教材的实质是教师通过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发生一系列的转化。
(一)把教材内容整合为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源泉,但教学内容并不等于教材内容。应该说,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精选、调整和加工的结果。关于调整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具体做法:
①取舍,即对符合课程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弃而舍之。
②增补,即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教材中欠缺的内容予以适当补充。
③校正,即对教材中有用同时又不够妥当的内容予以修正或改进。
④拓展,即对教材重点表述不充分的部分或材料不充足地方加以充实展开。
⑤变通,即将教材中不够开放的例子加以适当修改,使之一题多变或多解。
⑥调序,即对教材的原有陈述顺序予以调整,使之顺应教学程序等。
(二) 精选教材内容必须为学生着想
①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③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④有利于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⑤有利于学生借助教材实例领会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