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2014-07-17 18:30黄大雪
教育界·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二力大组平衡力

黄大雪

一、《二力平衡》案例

教学准备:小车、钩码、带滑轮的木板,共17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力时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他们是不是不受力作用呢?要求学生观察出静止的物体。

(二)授新课

1. 平衡状态、平衡力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仍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就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是平衡力;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受两个力作用;也可能受三个力作用,甚至可能受多个力作用;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是最简单平衡状态。我们这节课就是研究“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当物体在两个作用时处于简单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具备什么条件?我们用探究的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探究实验的第一、第二步是什么?请各组自行讨论,并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说明。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

老师巡回走动,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在各个小组同学实验结束后,要大组派一个组员到讲台说明自己大组的实验过程。

老师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的好方面和存在的方面,并强调怎样验证“同一条直线上”的实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1. 物体的平衡状态。

2. 平衡力。

3.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让学生观察身边静止的物体,并分析对所举物体受力分析,使学生懂得身边的物体是受力作用的,不存在不受力作用。

让学生掌握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四个小组进行,每个大组选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探究。各大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并派一个代表到讲台说明:(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

学生按图8.2-2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1. 明确研究对象。(小车)2. 对各个条件进行实验。3. 把实验的现象和数据填入记录表。

各大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选出最好的组员到讲台讲解实验对象、状态、过程,并总结出结论。

学生不断总结,使学生知道在实验时有好的方面,也存在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利用学生身边静止物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让学生懂得实验要团队合作完成的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验证二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有科学性。

深化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反思

1.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1997年前的老师上课讲实验可想而知,学生只能听实验,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怎能对物理产生兴趣呢?相反学生普遍觉得物理最难学的。1997年“普实”后,尽管农村初中学校按要求配备了仪器,但大多数是演示实验,老师演示时学生距离较远,不能清楚观察到物理现象,对学习物理不太有兴趣。近几年随着教育经费的扩大投入,购置了仪器,把演示实验也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零距离观察到物理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更加爱学物理、研究物理。

2.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以前,由于仪器缺少,学生只能听实验,学生不能动手做实验,总觉得物理是那么抽象,那么难学。当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后,学生从设计实验到选实验仪器,再到进行试验,都需要动手去做,并且按实验步骤去完成每一个实验,甚至连续做几次实验,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做事就不会缩手缩脚了。

3. 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普实”前,老师只能讲实验,学生只能听实验,课堂上老师只能“填鸭式”教学,老师是主体,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只能接受物理知识。学生能做演示实验后,能通过探究的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课堂上学生是主体,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物理知识,以及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数据,分析物理现象和数据,概括出物理结论,学生学物理知识由向老师学改为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得到论证,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总之,把更多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无论是老师传授物理知识的方法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都是一次革命,我们深信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得到知识,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觉得物理知识并不抽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二力大组平衡力
“二力平衡”知识巩固
你能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吗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辨析
“二力平衡”知识巩固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辨
单座物流车专利布局分析
船体曲型分段外板板架吊装工艺优化
“势均力敌”的二力平衡
平衡力好,可以保命
“二力平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