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
摘 要:从观摩公开课后发现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和问题来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公开课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成为提升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开课;问题;教学反思
目前参加了学校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听课评课,尤其是听了上课老师谈教学设想之后让我感触颇深——感觉到我们目前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和改进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公开课中反映出的几个误区和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相应对策,从而使公开课能真正成为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盲目学习别人的教学设计
在新教材进行一轮甚至是几轮的教学实践后,几乎每种课型都进行过探讨型的公开教学活动,并且还有一些优质课的示范教学,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材料,所以之后会把公开课、优秀示范课的教学设计、课件拷贝过来,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以为这样既能省去自己备课制作课件的麻烦,又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都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环节进行不下去、学生反应不佳等。
同样的教学设计,别人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换了一个地方却变了味道呢?追根究底,关键问题是我们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目中无人”。
在上课之前,备课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研究授课的对象。本次公开课的对象为三星级中学高一艺术班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英语基础薄弱,底子差,听力口语能力低。面对这样基础的学生,执教老师把评优课的优秀课件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也想上出一节优秀的示范课。可实际操作下来,一方面课件上的教学内容没有“播放”结束,显然,教学要求高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费时较多,最终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把M1 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 这篇文章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得太高,完全忘了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拿来主义”,完全忽视自己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最终导致了这节课的失败。
二、为“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M1 Unit 2 Project Growing pains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用英语积极思维和解决问题,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如,让学生work in pairs 讨论段落大意,后面又有work in groups讨论如何写一篇关于growing pains的报告。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学习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可是,在操作过程中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学活动也是脱离学情及学生需求的,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活动只是为了追求表面效应,造成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嫌疑,这必须引起关注并予以纠正。
教师在选择活动时目标要明确,定位要准确,应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相应的活动难度和要求。活动过难或过易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情绪甚至厌烦心理。因此,我们要注意使语言活动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具有层次性,缺乏层次的活动安排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才能有精彩课堂的呈现。
三、公开教学成为教师口语水平的表演
教师流利的口语是上好一节英语课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并用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来控制教学节奏。但是在这节公开课中我注意到整个授课过程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的理念始终贯穿整个课堂,而且在上课过程中可能也是为了能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语速、节奏都较快。但是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偏低,这么快的英语口头表达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呢?在这一点上,授课老师再一次忽略了学生上课的反应,一味地进行“填鸭式”“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整节课就变成了教师的口语秀,教师完全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好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也要学会做学生心声的倾听者,贯彻“以生为本”,既要注意整体学生的水平、喜好等情况,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脱离教学对象的施教,教师的表演再精彩没有学生的共鸣,那都是徒劳的。
公开课是一种特殊的课,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是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场地。本文仅就这一节公开课反思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其他的一些共性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带着科研的眼光去审视。但归根到底要上好公开课,我们应抛开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做法,从英语教学的实际、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情出发,踏实钻研,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把英语公开课真正上成“课堂高效”的教学示范课。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第三中学)